徐先锋 朱秀国(通讯作者) 陆海权 温智钦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609)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阳光心园”模式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康复站收治过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所有患者制订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开展工疗、农疗、娱疗等社会功能康复训练活动,观察时间1年,并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对本组患者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价。结果: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站时与康复训练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及家庭经济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在社区“阳光心园”接受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自信心,减轻患者症状,是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社区;阳光心园;精神分裂症;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33-03
Role of community "Sunshine Heart Garde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Xu Xianfeng Zhuxiu Guo Wenzhi Qin * (land and sea power)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town of Terrac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Shanghai 20160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munity "sunshine heart garden" model in community mental action and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station treated over 30 case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ll patients develop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 carry out the work of agri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therapy treatment, treatment, social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ctivities, the observation time of 1 years, and the use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 family interview Scale (FIS) for this group of patient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Results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en inbound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a year of daily living scal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family interview scale scor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personal and household economy the case has also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sunshine heart garden" of ment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is model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ocial function and ability of daily life, to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patients return to society.
【Key words】Community;Sunshine heart garden;Schizophrenia;Rehabilitation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其具有病程长和高致残率等特点,患者中普遍存在药物依从性差、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损害、家属不良的情感表达等问题,给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以往单纯的药物治疗与新型医学模式的发展已经不能完全相适应。而通过社区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减低治疗成本也为患者提供了较为自由的康复环境,可以达到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复发及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社会功能,社区康复治疗其疗效目前也已得到公认。上海普陀区疾控精神卫生分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开展社区治疗、家庭康复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组3年随访复发率逐年下降,患者在治疗后社会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有好转[1]。而浦东新区某社区2009年开展了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干预工作,取得较好疗效[2]。松江区叶榭社区自2010年起正式开设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心“阳光心园”,作为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基地和干预场所,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次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扩收了阳光心园学员,期望通过社区日间照料和康复训练干预的探索,进一步评价“阳光心园”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恢复患者社会功能和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促使“阳光心园”康复模式能成为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一种有效的精神疾病康复手段。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在叶榭镇阳光心园收治的30例康复期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20岁-55岁之间,平均年龄(29.5±3.2)岁;文化程度:文盲1人,小学文化5人,初中文化18人,高中或中专文化6人;病程在3-15年;康复中心收治的患者主要是社区中一些病情稳定或刚出院情况好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一般都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会有一些过激行为,如攻击他人等,无自残、自杀等冲动行为,均能自行服药,且目前症状稳定。
1.2 方法
1.2.1“阳光心园”设置 叶榭镇“阳光心园”康复站主要由叶榭镇残疾人联合会建立,由政府出资,与镇残疾人康复中心统一规划建造,心园内开设了康复训练室、文体活动室、技能培训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室,配备了康复器材、文体器具、卡拉OK等设施设备,以满足“心园学员”日常娱乐活动和康复训练的需要。康复站工作人员主要由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条线医生、社区心理咨询师、镇残联工作人员等组成。康复站每周一至周五开放,并做好日常考勤。
1.2.2入站程序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入“阳光心园”康复站前,事先由“阳光心园”工作人员与患者监护人签订入站协议书,并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同时告知康复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康复训练以1年为一个周期。
1.3 “阳光心园”康复训练方案
1.3.1以松江区残联和区精神卫生中心提出的“阳光心园”向开放模式转型的工作思路开展各项康复活动。入园后为每位学员开展体检,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为每位学员制定康复计划,并按《康复服务记录手册》要求逐步实施记录,到年末根据完成情况,对每位康复学员进行综合评估。每周 1 次组织社区精防医生进行学员心理健康服务,分别为集体讲座与个别咨询,培训学员心理卫生知识及个别心理疏导。每月组织康复学员召开家属座谈会,听取家属对阳光心园意见或者日常碰到问题,及时整改。定期组织学员开展开放式的社区公益活动与小组活动,主要包括为民服务感恩社会活动、保护环境清理垃圾活动以及送温暖、暖人心等公益活动。小组活动包括则有吃汤圆闹元宵、春季踏青近郊游、端午节包粽子、国庆联谊会、秋游以及元旦迎新等活动。
1.3.2工疗、农疗、娱疗等社会功能活动开展
1.3.2.1手工劳动项目
叶榭镇通过“阳光心园”、“阳光之家”资源整合,与辖区相关手工业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逐渐使康复基地成长为康复学员一个简单的工作坊。每天安排学员做简单手工劳作,比如:整理包装盒、组装线板、修理线头等等。学员通过工作人员教,自己学,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并通过参与状况,出勤情况等来进行每月的绩效考核和奖励。
1.3.2.2“菜园子”项目
在“阳光心园”的开垦了一片约3亩左右的菜园子,组织康复学员开展一系列的关于田间劳动收获的活动。对学员进行分组分块承包,开展定期播种、除草、施肥、挖沟等劳作,每个月在团队中学员的表现进行评比,增加学员间的互动。成熟的蔬菜等食物直接提供给心园食堂,让学员们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1.3.2.3开展娱乐活动
由康复基地出面邀请了叶榭镇文化站的老师,作为志愿者到心园教授学员学习书法、厨艺、编织、广场舞等,使学员在训练期间也学到了一项技能,还锻炼了身体。另一方面还经常组织开设脑筋急转弯与谜语等智力题与学员交流互动,提高学员交流能力与动脑能力。
通过以上多种康复措施的实施,来提高康复学员的康复质量、个人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我们通过研究希望能在“阳光心园”这一平台上使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平等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最终找到生活尊严,回归社会。
1.4 评估工具
①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主要用于评定被测对象的日常生活能力,共有14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包括: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6项,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包括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共8项。评定结果可按两个量表总分和各项目分进行分析,评定分值越低,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②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包括10项内容,即职业和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0-2分3级评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社会总体功能缺陷严重,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规定总分≥2分为有社会功能缺陷。
③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内容包括经济负担、家庭日常生活干扰、家庭娱乐活动影响、家庭关系影响、家庭成员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6个因子,共23项,为0-2分3级评分,评价分数越高,表明负担越重。
1.5 评价方法
康复站医务人员运用ADL、SDSS、FIS对参加阳光心园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入站前首次评定,然后半年及一年后再次评定,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研究结果
对30例患者康复前、康复中、康复1年后的3个量表进行评分。患者6个月、12个月时的ADL、SDSS、FIS得分均低于康复前得分(表1)。
4.讨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一种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模式,本辖区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到社区“阳光心园”康复站参加系统康复训练及各项文体活动后,患者病情稳定,心情舒畅,有效减少了发病和肇事事件发生。此次研究患者在进入阳光心园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评分(19.25±0.75)分,经过1年康复训练后评分为(15.85±0.42)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入站时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测定评分(5.13±1.08)分,康复训练1年后为(2.18±1.10)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社会功能有明显恢复。另外通过1年的综合康复训练及参与一些企业的产品制作,患者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并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经过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的评分,分值有康复前的(25.67±4.76)分降至康复1年后的(20.32±4.1)分,说明患者家庭负担明显减轻。通过社区“阳光心园”康复站的康复训练,本研究中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得到有效恢复。在康复过程中,松江区残联、区精神卫生中心、叶榭镇残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助残员、患者、患者家属及社区志愿者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政府提供了康复的场地、设施,社区医务人员把做好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工作作为社区“六位一体”职能的具体体现,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以个体化训练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在康复中患者家属也积极配合,对康复训练中有些患者出现的懒惰、消极情绪,心园工作人员及家属及时进行纠正,持之以恒。对请假的患者,采取上门或电话进行访视,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社区志愿者参与开展一些书法、健身操、厨艺、编织等文体娱疗活动,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而社区企业的支持,减轻了患者因病致穷现象,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精神分裂症具有的高复发特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能够严重伤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虽经住院治疗后可使症状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出院后存在各种社会功能缺损及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延缓患者过早衰退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患者回归社会的有效手段[4]。在我们国家,卫生部大力推广的“686”项目提出建立医院一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要求加强社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2013年5月实施的《精神卫生法》及相关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的规范,进一步强调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力量作用,达到预防、减少精神分裂症复发,恢复患者的社会交往、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使之重返社会的目的。因此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监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有研究证实,目前在精神分裂症尚无根治方法的情况下,采取社区综合康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5],也是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的发展方向。“阳光心园”不同于医疗机构环境和氛围,它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能充分拓展视野,放松心情的机会,让患者有社会感和集体感,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另外通过社区康复训练,给了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除医务人员能够帮助患者从生理和情感方面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患者家属也能积极参与到整个康复过程中,另外有社区志愿者的参与,这些都使患者有被认同感,从而促进和维持了患者良好的心身状态,日间康复站(阳光心园)成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一条重要渠道[6]。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是一项长期过程,康复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有社区多部门配合,并且应坚持不懈,才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和功能的康复,也是社会更加和谐。通过社区“阳光心园”康复站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个体化指导、心理干预、功能训练(工作、娱乐、学习、人际交往等)等康复模式,不仅能减轻患者精神症状,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病残率,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更有利于患者能更好更早的回归社会,此模式开展有利于推动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值得在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工作中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 陶梅芳,章晖,谢红涛.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综合康复治疗3年随访[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48-2151.
[2] 姚志珍.日间照料护理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747-748.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
[4] 陈智敏,宋惠芬,温乃义等.康复训练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A):800-801.
[5] 骆焕荣,张雪静,邓筱璇,等.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3):190-191.
[6] 臧苇萍.建立康复站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8A):69-71.
[基金项目] 上海市松江区软课题项目(区科委2014-31)
[作者简介] 徐先锋(1978—),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全科主治医师;研究邻域:慢性病防治,公共卫生管理,电子邮箱:xxf0116@163.com
[通讯作者]* 朱秀国,电子邮箱:sjyexie@126.com
论文作者:徐先锋,朱秀国(通讯作者),陆海权,温智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社区论文; 社会论文; 阳光论文; 学员论文; 量表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