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基建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黄辰阳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基建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黄辰阳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71

摘要:随着大数据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均面临转型,传统施工企业也同样需要转型升级。结合时代背景与新技术应用,分析施工企业在初步探索信息化发展后进行的下一步转型升级。本文主要打算介绍国内电网和国外电网的发展状况,大致而言虽然国家不同,但是目标却都大都一致;其次,通过各种方法的学习,做实验来说明智能电网的各种先进的性能;最后以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应该怎样建设智能电网电控系统。

关键词:电力基建项目;人工智能;实践应用

1 引言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化与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和需求响应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配用电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其规划和运行受天气、政策、电价、用户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复杂性和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基于机理建模的分析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需要。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为配用电系统的合理规划、高效运行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途径。泛在电力物联网以部署大量传感、智能化终端等监测装置,实现营配数据以及与其他内外部数据融合为基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形成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2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项较为综合性的技术,它是在计算机信息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型科技力量。其技术原理还是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同时结合了人的思维和逻辑。所以人工智能的技术是非常先进的,它是很多个自动化软件的组合。一般来讲,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比较精准的校准器、数字万用表以及控制器等。这些零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高的人为可控性。所以其在投入各行业的应用后,可以实现比较人性化的人机交互,能够代替各行业的人工劳动进行逻辑思维性的生产管控。所以其在各个行业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其自动化技术水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作为一种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推向了各个行业。

3 人工智能在电力基建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3.1 人工智能对数据的处理

有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加上AI的自动分析,资源可重新调配,能源可有效利用及计量,BIM模型中包含建筑物整个施工、运营过程中需要的所有建筑构件、设备的详细信息,以及项目参与各方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内在优势,在设计阶段即可提前开展采购工作,结合GIS、RFID等技术有效实现采购过程的良好供应链管理,基于BIM的电力供应链信息流模型具有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可有效解决电力供应链参与各方不同数据接口间的信息交换问题,电子商务与BIM的结合有利于电力产业化的实现。在数据信息层面,分包商、供应商的信用度会逐渐透明,被激发出提供的服务也将更完善,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源,缩短项目工期,节约项目成本,通过生成图表数据,使决策层更容易把控整个项目乃至整个公司。

3.2 配网设备主动运维

在信息系统中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将设备从投入开始的运行状况、巡视记录、检修记录、故障记录全部保存下来。健康分值评估和判断模块调用系统内全量设备的巡视记录、状态评估记录、检修记录和故障记录,并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对设备故障率与运行状态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设备健康分值动态评估模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备的健康分值反映的是设备健康运行概率的大小,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和系统全量设备运行状况动态调整,设备初始健康分值设置为100分,评估时调用当前设备投运以来的全量巡视记录、检修记录、故障记录以及每年运行状况评估等信息,并根据设备健康分值动态评估模型计算健康分值,健康分值低于设定阈值的设备起动主动运维管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设备的档案信息、运行信息和电网调度信息进行处理,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历史检修计划和项目储备建议书进行学习,判断检修类型或项目储备类型,然后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完成检修计划或项目储备自动编制,最后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智能化审批。

3.3 配网故障智能化诊断

通过配网自动化建设、智能电表覆盖、无线专网以及物联网技术,实现配网故障智能化诊断系统与配网各采集终端的信息交互,实现故障抢修自动定位。配网故障智能化诊断系统首先通过对历次故障中各采集终端及智能电表的电压电流进行深度学习,建立故障信息知识库。当接收到调控故障信息时,主动启动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电压电流信息与故障信息知识库进行比对,确定故障区域,并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迅速完成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当接收到用户报修信息时,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定位到报修用户所对应的智能电表,同时启动主动召测,依次对用户所属线路同分支箱、同低压线路但不同分支箱、同变压器不同分支线路、不同变压器的智能电表进行召测,根据召测信息智能化判断故障点。当判断出故障区域后,将故障区域在地理信息图上进行显示,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故障点地理信息和故障信息发送给抢修人员,并根据故障区域智能电表档案信息,将故障信息主动推送给用户,减少用户投诉,提升客户体验。

4 人工智能应用于电网建设的展望和建议

人工智能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当前阶段已应用于各个领域。电网建设中还有很多潜在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推动电网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可以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备选方案,促进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的分析,对人工智能应用于电网建设提出以下4点建议。(1)加强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智能电网大数据研发平台和云计算中心,为智能电网在新时代下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加强技术研究工作,对当前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根据新时期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地改造和应用,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3)将信息化、智能化作为电网建设的主要方向,在完善相关产业生态链的同时,电力企业可以设立人工智能专项基金,为人工智能更好地应用于电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4)基于电网企业研究机构,增强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培养和吸收“AI+电力”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以强化研发队伍建设,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5 结束语

在信息化高度成熟、信息指向精度准确之后,公司员工的工作能力将更高效,人工智能对人们的工作替代是慢慢从基础到高级的,其改变的是工作方式、经验传递方式。现在某个行业中刚进入的人一定是先从熟悉规范、学习前人经验开始,一边工作一边提高。而人工智能打破的正是这种学徒制,在同等公司规模下,人力成本也会大幅缩小。项目基层管理人员会逐步减少,而高端管理人员及综合能力较强的分析型人才需求会逐步提高。因为新技术出现而淘汰的职位,也会因为出现新技术而出现新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 汪少成,郭瑞祥.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及对电力行业发展的思考[J].智能城市,2018,4(23):143-144.

[2] 靳龙.人工智能AI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18,35(11):72-74.

[3] 戴彦,王刘旺,李媛,颜拥,韩嘉佳,文福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电力建设,2018,39(10):1-11.

[4] 袁伟源.电力行业的人工智能构建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9):172-173.

论文作者:黄辰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  ;  ;  ;  ;  ;  ;  ;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基建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黄辰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