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与人文品位追求相结合的探索&社会科学期刊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_社会改革论文

市场化改革与人文品位追求相结合的探索&社会科学期刊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_社会改革论文

市场取向改革与人文品位追求的结合点探寻——“社科期刊改革发展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改革发展论文,研讨会论文,品位论文,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科学期刊作为传播社会科学类理论研究成果的载体,在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着其它刊物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轨变型程度加深,这块“清高的净土”又面临着种种困难与问题。新老问题的交织正困扰着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如何应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挑战,在务实、创新的工作中求生存、图发展,如何走出一条既保持社科期刊的人文品位追求,又与市场取向改革相融合的新路子,成为全国各省社会科学类期刊主编、编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为此,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广东《学术研究》杂志社共同发起“社科期刊改革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广东《学术研究》杂志创刊40周年纪念会”,会议于今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风光怡人的广东肇庆市召开。中宣部出版局报刊处领导高江波到会祝贺,并就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问题作了指示。中央肇庆市委宣传部部长梁国标出席会议,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会议由省社科联副主席、《学术研究》杂志社社长梁渭雄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总编辑谢自立致开幕词,《学术研究》主编刘斯翰作了主题发言,《江海学刊》主编吴功正、《求索》主编李华盛、《中州学刊》副社长袁凯声、《南京社会科学》主编周直也分别在会上发言。全国36家社会科学类理论刊物,共50多位代表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会议。现把会议集中讨论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一、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在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方面,在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们毕竟大多产生于旧的计划经济“母体”或改革开放初期,毕竟生存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样一个转轨变型的时期,各种矛盾混杂、交错、冲突在所难免。会议上,与会者正对现实,列举了种种的矛盾与困惑,如,学术品位追求的“曲高和寡”现象与商业逐利氛围的冲突;“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不和谐音;新的生存机制与旧的办刊思路、旧的工作程序交错;编辑队伍的人文操守与市场诱惑;财政补贴经费不足与出版成本迅速加大;新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编辑接受不断再教育的要求与经济条件不足,还有其它体制上的问题等等。也有代表发出并非故作的“危言”:一个现实已明摆在我们的面前,它要求我们必须作出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科学理论期刊是生存,是优胜,还是劣汰?

一些与会者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当今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发展中的问题。他们指出,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同样向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提出市场取向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而这种要求给理论期刊发展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却是多方面的,有读者需求结构的变化,也有供给结构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冲击莫过于读者需求减少,外加报纸的期刊化发展。而当与会者将出版同现代科技发展联系起来作综合考察时,更感到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出版由纸本载体向电子载体转变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与新问题。读者对象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不但是读者群体会发生总量上的和结构上的变化,而且读者需求也会随着新的形势发展而发生结构性变化。

二、探索社科期刊的市场取向改革与人文品位追求的结合点

检验一个期刊生存价值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否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及其与这种市场目标相适应的发展战略思路。这要求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首先要明确的目标与市场定位。一些代表充分肯定了这一点,他们说,定位问题至关重要,定位定得好,也就等于为自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前景。一个刊物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市场定位,有了明确的读者对象,才能在全国期刊林立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知己知彼,合理地掌握读者的需求动态,在同行竞争中办出自己的特色,使自己刊物的个性与风格得到发扬光大。针对学术期刊容易忽视其市场定位这一现象,一些代表强调,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图生存求发展,必须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办刊思路,树立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学术期刊经营理念,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出发,形成自己刊物的特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肖小波向与会者报告了《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如何从读者的需要出发,树立正确的市场经营理念,通过订户需要的市场分布的调查分析,制定目标市场策略,调整选题结构,改进信息服务方式。报告获得了与会者的普遍赞同。

社科期刊的市场取向改革势在必行,但“万改不离其宗”,在全国期刊林立的市场环境下,特色与质量始终是学术期刊的个性与生命,这是参会者比较一致的看法,也是办刊同仁思考较多的一个问题。会议上,《学术研究》主编刘斯翰在回顾该刊办刊40年的经验时,就着重谈到该刊如何“从高层次切入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学科理论与当前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关注地方优长学科与学界新理论、新学科的学术前沿,从而办出学术高品位的特色。《福建论坛》主编林其屏、《南京社会科学》主编周直也交流了他们各自的办刊特色,主要体现在解决期刊的综合性与学科专业性的矛盾方面,按经济社会版与文史版分科出刊或按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分期交替出刊,以连续专栏突出本地优长学科,侧重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研究,兼顾学科理论与本地工作的研究,而以全国性问题研究为主。《中州学刊》副社长袁凯声提出办好刊物要处理好三个矛盾:办刊条件差与办好刊物的矛盾,文章中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矛盾,经济困境与稳定编辑队伍的矛盾。《广西社会科学》的梁培林认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改变目前一些期刊质量下降状况的第一步,其次要认识到基础理论的曲高和寡与应用理论的和众作用,同时要根据办刊机构和办刊目的抓准办刊的定位,以便突出特色。

学术期刊要走出传统的象牙之塔,面向市场,走向社会,需要打破旧的办刊模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这有一个改革大环境问题,但并非期刊本身无所作为。也就是说期刊本身也要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主动促进改革。一方面在内容上要主动地介入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解疑释难;另一方面,要大胆走出旧的自我封闭的圈子,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开放的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求索》主编李华盛认为,社科期刊经费困难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寻找出路,要注重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拓宽发稿范围,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前途。与会者呼吁,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必须加强互相交流,既保持自己的刊物风格,又互促互进,共同提高;一次文献刊物与二次文献刊物之间,要有更多的沟通;要敢于打破学科界限,敢于打破门户之见,条件成熟的甚至可以成立跨省区的期刊业集团。

保持学术开放的态度,走出封闭的办刊模式,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在来自高等院校学报主编、编辑中反映最为强烈。他们指出,各高等院校的学报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为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不同主要是侧重点上的不同。《政法学刊》的任克勤、韩静谈到,由于我国公安高等教育从80年代才开始起步,因此,公安高校学报在为公安教学服务的宗旨指导下,目前主要处在培养科研队伍、解决职称评定需要的阶段。而《河南大学学报》的刘献则谈到,作为已创刊60余年的《河南大学学报》考虑更多的是,在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观念形成巨大冲击的形势下,在解决本校师生科研需要的同时,如何保证和不断提高学报自身的学术水平是当前需要注意解决的重要问题,认为办学报应保持学术开放的态度,建立横向比较的机制。广东《暨南大学学报》的翟云玉也根据自己的办刊经验谈到,满足本校评职需要应服从于学报坚持学报较高学术水平的要求。

三、开拓企业协办学术期刊的新思路

市场经济大潮下学术期刊的经济生存问题,是本次研讨会中反应最为强烈的一个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全额拨款办刊,经费由主办单位包揽的做法已成昨日黄花。现实中,许多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不等不靠,主动走向市场,开拓出“企业协办学术期刊”的新路子,如《江淮论坛》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合肥美菱集团协办,《天津社会科学》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天津市民力公司和天津电话设备厂协办,《东岳论丛》由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山东水泥厂协办,《领导科学》由河南省社科联主办、洛阳春都集团协办,《奋斗》由中共黑龙江省委主办、三江集团协办等。所谓企业协办,即刊企“联姻”,在主办单位每年拨给刊社一部分办刊经费的基础上,尚缺部分由企业资助解决。会议上,《学术交流》主编赵清爽对这种刊企联合的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从目前一些学术期刊发行量普遍较低而又有走出经济困境的迫切需要出发,重点谈了对学术期刊如何吸收企业协办的思考,认为在刊物创办经济实体、招聘业务员承揽广告、举办大型文化竞赛活动等“以副养刊”和寻找企业协办、聘请理事单位的“以刊养刊”,以解决学术刊物经济问题的几种途径中,由企业协办的方式较为可行,企业可因此提高在文化界的知名度,也可得到社会的智力支持,并可为社会精神文明作出贡献。一些代表还就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工作应该得到社会分配还是应该直接参与社会分配的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实际上目前学术期刊的经济来源各杂志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财政补贴;一是争取有关部门的专项支持;一是自筹资金或创办经济实体;一是订户。

四、编辑队伍建设与编辑管理制度问题

面对市场经济的诱惑,编辑队伍正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一些经十多年培养出来的年轻有为的优秀的编辑骨干,跳槽另谋发展,流失甚大。与会者对这种现象深表忧虑,他们认为,优秀编辑是期刊的重要财富,培养一名好编辑不容易,要稳住他们,使他们坚守“净土”更不容易。流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收入不高,不甘当“苦行僧”。要保住编辑人才,就要设法解决其后顾之忧。《江海学刊》主编昊功正指出,对编辑的激励,应注重解决职称的总是尽最大可能提供方便,让有条件的人继续深造。与会者呼吁,上级有关部门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在经济上保证刊物可持续发展计划得到有效实施,让编辑们得到不断接受再教育、新教育的机会。

目前学术期刊不会有社会上那么严重的所谓“腐败”问题,大多还是在如何图生存中艰难维持,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关系稿”时有发生,如何杜绝这种情况,或者减少这类现象,也是本次研讨会讨论较为热烈的问题。一些代表谈到了学术期刊内部的编辑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如“三审”、“三校”制的贯彻,主编意图与编辑主动性的发挥等等。

通过两天的交流与研讨,与会代表已普遍认识到,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不可回避地要面临我国当代重大的实际问题,需要兼顾应用性与基础性的研究,兼顾地方性和全国性问题的研究,要处理好学术文化承传与面向现实的关系。为此,学术理论期刊,一要把握好理论、政治方向,在保证学术思想自由气息的同时,把握好根本的理论方向;二要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的根本出路),发挥好三个作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人们的认识解疑释惑,以指导实际工作,通过组织和倡导,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三要不断提高质量水平,打破学报自我封闭的局面,深化内部改革;四要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人员素质,这对保证后劲有战略意义。

标签:;  ;  ;  ;  ;  ;  ;  

市场化改革与人文品位追求相结合的探索&社会科学期刊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_社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