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论文,生活化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三大课堂教学理念中的最基本理念。就政治学科而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为此,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下面就笔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的生活化探索谈些具体做法和体会,期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批评与指正。
一、有的放矢,让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宿,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必须首先制定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来。所谓教学目标生活化,是指我们的教学应确立能灵活反映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要求的目标体系,使教学目标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
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应该怎样制定呢?教师用书上把每一课的三维目标都作了具体的设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但这决不意味着备课时可以照搬照抄。笔者以为,生活化三维目标不仅要以教材为依据,还要结合特定学生的特点,立足特定的生活环境,反映学生发展的特定需求。笔者关于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以下两点认识:
1.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而又具体的。客观而又特定的生活需求决定了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务实且具有可操作性,它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立足生活,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如《经济生活》中“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用书只笼统地表述为:培养学生理财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将这一目标细化,否则便无法予以落实。笔者在教学中把这一目标分解成以下几个小目标:储蓄意识(有钱不乱花)、投资意识(让闲钱最大限度增值)、风险意识(风险往往与收益成正比)和保险意识(居安思危、平安度险)。这样,培养理财意识的目标就明确起来。不仅如此,必要时还需将某一小目标进行再分解,如对于保险意识的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商业保险种类很多,应侧重哪点呢?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很多学生不愿购买平安保险,一旦出现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便给家庭和学校带来诸多困扰的情况,笔者将“让学生树立商业保险意识”细化为:“让学生树立购买平安保险的意识”。如此就进一步将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2.生活化教学目标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要关注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旧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过程目标与知识目标。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由偏重认知目标向生活化多维目标转变。如在上例中,如果老师大讲股票、债券和保险的一系列理论,学生肯定昏昏欲睡。最佳办法便是以这几项投资的实例打动学生。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设置情境,以具体事例为载体分别展示了三项投资的具体操作过程,并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每项投资的收益及风险,学生兴致很高。在这里,笔者的教学目标便定位于“过程与情感”上而非“知识”上。因为生活化课堂的本来面目,就在于情感的沟通交流而非知识的强硬灌输。
二、精心整理,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有人说得好:“教材给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为了弥补教育与生活的断裂,让生活走进课堂,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努力,如高中政治新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都有一个“公因式”——“生活”。再就其中每课时的内容编排而言,大多是通过“情境导入”、“情境分析”和“情境回归”这样的次序展开,把知识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来,大大增强了政治课的真实性和亲近感。但教材毕竟是有统一性和稳定性的,再新的教材与特定学生生活之间也会存在着较大的时空差异,所以生活化的教学必然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教教材,大胆地对教学材料进行必要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将现实生活的新鲜活水引入课堂。学生的情感被真切的生活情境点燃,才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启智明理的育人效果。
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此为指导,笔者在调整教学内容时坚持“时间新”、“空间近”、“程式简”三个原则。
1.时间新,即不断把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资料补充到教学中,让思想政治课更富有时代气息,始终保持先进性、鲜活性。如《政治生活》教材39页“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材料中,那个市长的承诺显然离我们的学生太远。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学生登陆当地区、县政府的网站,调出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本地政府的行为移到课堂作为情境素材。这既可以彰显政治课的开放性和实效性,又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埋下伏笔。再如教材36页,“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用的是2003年抗非典的素材,太老,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可以把它换成2008年春季抗雪灾和2008年5月份的抗震救灾材料,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空间近,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乡土实例和学生身边事例,实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零距离。如笔者在教学“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一框内容时,正赶上学校当地的镇政府举办一年一度的枇杷节。这一焦点性的事件当然不能放过。笔者稍加整理和设计,便成功地将这一事件引入所授内容的教学,当多媒体播放大家熟悉的枇杷节盛况时,学生即空前地活跃起来。在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列举和图片的提示,镇政府为这次活动所做的方方面面工作一一呈现出来。师生一起将这些工作分门别类,政府的几项职能便跃然眼前。整节课教学气氛亲切而又热烈,皆因枇杷节这一乡土事件较强的信度和感染力所致。再如笔者在教学“文化对人的影响”时,引导学生谈身边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诸如我们学校举办过哪些活动,你参加过什么活动,有什么感受,你对本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何建议等,学生因熟悉而纷纷有感而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很好地将情感、知识和过程结合了起来。
3.程式简,即抓住知识主干,精简并重新整合课本内容。有加必有减,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加”即增加时政内容、乡土实例或学生身边事例,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减”则指删去那些在社会生活中用处不大、超越学生认知能力、过深过难的学习内容。笔者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新课教学时,先向学生呈现一种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给他们一个全面的知识结构,然后,精选出必须学习掌握的核心知识,通常是将教材内容压缩为“三W”即what,why,how。在复习课时,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整理出简洁的知识框架和常用的基本理论。如复习《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笔者帮助学生将主干知识做了以下逻辑整合:
围绕“生产”这一核心,通过巧妙设问,将整个单元看似散乱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抓住了重点,又逻辑分明,且极大地简化了课本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把握。
三、再现生活,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有句格言说得好:“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生活。教学过程生活化即是将生活过程请进课堂,让学生整个课堂时间自始至终在平等、自主、愉悦的环境下探究追寻真理,于浓浓的生活情境中达成各项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生活化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核心,因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能否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来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实施中的过程与体验提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课堂教学不是仅仅将现成的书本知识、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寻、体验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使学生在过程中收获成长。
为贯彻新课程的“生活化”要求,在教学过程环节上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生活化的基本保证。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其精彩程度取决于师生双方共同的呵护与努力。基于此,笔者十分注重搞好与学生的关系,关心学生疾苦,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如早晨与学生亲切地互相问好,与学生一起打扫班级和环境区的卫生;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一起娱乐;下午放学后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若能同路,与学生一起回家等。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为笔者成功进行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验。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课堂教学应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以下几种方式转变。
(1)聊天方式。聊天是最通常的生活交流方式,将这种方式引入课堂,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双向交流,有利于学生放松紧张情绪,畅所欲言,在愉悦的对话中获得知识体验。比如,在教学“价格对生活的影响”时,师生之间可以结合世界正在爆发的金融危机,聊一聊当前消费品价格变动带来各自家庭具体消费状况的变化,当学生对价格影响需求的几种情况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之后,对于教材中的结论就更容易掌握了。
(2)实验方式。为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政治课教师也可以像理化课教师一样,上一些生动活泼的政治实验课,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实验来展现给学生,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例如,笔者在教学“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看问题”时,让几名同学到讲台前进行吹气球实验,看看谁能把气球吹到最大而不破,使他们通过实验切身体会到“适度”的重要性。
(3)表演方式。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成生活体验。如在讲授“企业的经济效益”时,让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厂长、经理;讲到“银行与储蓄”时,让学生扮演银行家与储蓄者;讲到“三农”问题时,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农民等。角色转换有助于学生快乐学习,并增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4)探究方式。政治新课程最通常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探究式,它是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知识、生活与觉悟之间联系的最有效途径。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而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商定探究的问题,引导探究的方向,维护探究的秩序等。例如:笔者在教学“影响消费的因素”时,课前布置学生完成调查报告“金融危机前后某家消费状况的变化及原因分析”,上课时先由各小组评出本组最好的一篇报告参加全班交流,接着在老师的主持和引导下,学生针对每篇报告的结论互相评析、质疑、答辩。经过不断地总结完善,最后达成共识:影响消费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物价水平、宏观调控政策等,生成并丰富了课本观点。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促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等更广阔的空间,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此外,如讨论、演讲、辩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都是加强学生体验,促进教学过程生活化的有效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选择。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生活化教学创设情境。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是帮助学生体验复杂社会生活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多媒体以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为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它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几乎每节课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多媒体。应该注意的是,多媒体说到底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介入而受到丝毫影响。
生活赋予了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精神,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方向,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胆在生活化教学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激活思想政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堂散发着生活的气息。生活化教学给思想政治课涂上了“七色彩虹”,使政治课熠熠生辉,也必然成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和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