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中等职校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职校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尽管它最初是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而提出的,但由它演绎而来的重视个人本体发展、强调全面育人的思想却又远远超出了与“应试教育”对立的范围,也正是从此意义上,我们坚持素质教育不只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而且应适用于职业教育等其他领域。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

联合国研究机构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从三方面对未来21世纪职业教育产生影响:(1 )知识量的激增要求从业者学会学习;(2)生产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要求从业者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性; (3)以高科技产业为标志的产业化经济要求从业者具有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从业者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由原先在经济发展中的从属地位转化为经济运转的主体,从业者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要借助素质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质,使他们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2.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1)从教育功能角度看, 中等职业学校具有教育本质的所有属性,其教育目标是“育人”,是造就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它既要完成专业教育,又要注重基础教育和长远发展,具有全人格培养性质,它要求把当前的职业目标与个人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2)从教育性质角度看,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后,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亦可以被看作为个体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在帮助学习者掌握职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接受教育奠定各方面的素质基础。

(3)从教育对象角度看,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主要是初中应往届毕业生,这些学生在职业发展水平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各种潜能还未能充分发挥,只有对他们加强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帮助他们主动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

(4)从教育内容角度看,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观也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过程。在恢复发展之初,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主张的是“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强调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以学科知识为线索组织教学。其后,为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课程观上着重强调能力培养,借鉴尝试了CBE模式、“双元制”模式以及MES模式。但由于这些模式固有特点及适用条件的限制,它们目前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课程的理想要求。因而,当前职教界有识之士又纷纷提倡中等职业学校应坚持“人格本位”的课程观,从培养人格素质高度出发安排职教课程。

(5)从教育现实角度看,当前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观念、 师资建设、教育方式、办学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带动它们的圆满解决。

3.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要求

(1 )市场机制正逐步成为我国目前配置社会人力资源的主要力量,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法则。根据市场的价值规律,劳动者要获得最大的利益报酬,就要首先依靠素质教育掌握一身过硬的本领,为社会、为单位作出杰出的贡献。同时,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竞争法则,使得用人单位要在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必须严格坚持任人唯才、任人唯能的用人政策,选拔录用素质教育条件下培养出的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从业人员。

(2)社会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以及大量下岗、 转岗人员等富余劳动力的出现,为用人单位选择新员工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职业学校学生只有练好内功,全面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才能在与上述工作经验丰富、社会阅历深厚人员的择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基于上述三点,不难看出,素质教育不仅应是普通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指导理念,同时也应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应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主

素质依其性质可分为一般素质和职业素质。所谓一般素质系指每个社会成员适应和生存于现代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的体质;广泛的兴趣和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适度的心理承受力;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的社会公德;一定的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等。一般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文明程度,促进他们更快地成为社会合格公民,实现从“自然人”到“文明人”的转化。所谓职业素质,系指从业人员适应现代社会生产领域,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素质。如作为一名营业员,其职业素质主要包括:热爱商业工作、热情为顾客服务的职业情感;熟悉商品的品种、性能、特点及购销运存各个环节要求的职业知识;掌握在销售商品过程中与顾客交往以及拿、放、称、包、扎、算、刀功、分等、调试、拆装等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角色的社会化,促进他们从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效率,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一般素质和职业素质是个体素质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划分并非绝对。在实际生活中,个体的许多素质成分既可能是他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同时也可能是他完成某种特定职业活动所要求的。

由于基础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儿童,是未成年人,他们正处在由社会意识薄弱的未成年者转化为社会主体的时期,也是个体各方面素质养成的奠基期,此阶段教育的直接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整体素质和个性优势得到发展的公民。在此阶段既要开展一般素质教育,也要实施初步的职业素质教育,努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无疑它也应在基础教育之上进一步提高个体的一般素质。但它毕竟是一种专门教育,是一种职业准备教育,它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为各产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各级技术、管理和服务人员,是培养“职业人”的一种教育,在贯彻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过程中,主要应强调个体在职业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基础教育,其“特殊性”即在于它应主要为个体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工作。

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

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首先在于有关人员(包括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学生及其家长)教育观念的全面更新。为此,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在下列观念方面实现新的转变,从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此项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1)在人才观上, 要变掌握“一技之长”的“匠人”型人才观为具有“一专多能”的“全人”型人才观,要着眼于受教育者在职业素质方面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而不是满足于他们在特定职业或工种上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2)在教育质量观上,要变学以致“实用”为学以致“应用”。 因为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主张应从精神之用和物质之用、间接之用和直接之用、即时之用和长期之用等方面全面评价教育质量。

(3)在教育功能观上,要变单纯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 强调“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坚持教育的“经济功能”与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与“教育为个体发展服务”并重。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改革的目的和中心,始终定位于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

2.优化教育课程

包括实施素质教育在内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所有改革与发展活动,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上。

(1)调整课程模式。要变强调明确的专向性课程目标、 强调单工种或单职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单位行业训练课程模式”为注重广泛的职业适应性、注重掌握职业群知识与技能的“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是集群式模块课程的结构特点。“宽基础”阶段所学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职业,它主要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与技能基础、职业通用基础(指学生应掌握的从事各类职业都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工具类的知识和技能)、职业专业基础(指学生应掌握的从事同一职业群中所有职业所需要的共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活模块”阶段所学内容,是专门针对某一种或职业的知识技能,是在专业基础上的专门化。

(2)精选课程内容。在知识量激增、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同时, 基础理论、基础原理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要对现有的文化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克服过去过分拘泥于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做法,适当删、并、合、转部分内容,在注重描述性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程序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教学;“活模块”阶段课程内容的取舍, 则可以完全围绕某一特定职业的岗位职责采用DACUM方法确定。

(3)重组课程结构。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方面, 要进一步强化活动课程,使学生经验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训练得到有效保证,并为职业情感的养成提供实践条件;在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方面,要进一步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对于同一课程要开出不同档次(内容深浅不同)、不同专业(面向不同发展方向)、不同风格(讲课风格特点不同)的课来;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方面,要进一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潜在作用,重视教育过程中丰富情感的渗透,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增加课程弹性。在教学计划安排和管理方面, 应以学生的客观差异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分类要求,分类推进,使各种类型、各种水平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自主的、充分的、独特的发展。

3.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要顺利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深化教学工作改革。为此,我们要做到:

(1)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根据实际需要, 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将全日制教学与白天上课、晚上上班或上午上课、下午上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2)教学过程的“双向化”。 职业素质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求知识,为学生提供资料、咨询、评价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使教学不再成为单向的“灌输”,而成为双向式运作的过程。

(3)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增加对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投入, 组织人力编制电教教材,建立高水平的教育信息网络软件库,加速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充分发挥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教育资源、辅助教师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4)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相对于学年制而言, 学分制的实施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多规格、复合型人才,因此,实验推广学分制应是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面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

4.加强职业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首先能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职业世界有比较客观的了解,同时还应有较高的选择与决策能力,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我们应在中等职业学校尽快成立职业指导机构或小组,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指导教师,通过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在各科教学中渗透以及个别或团体职业咨询等途径,帮助学生熟悉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陶冶职业情感,指导他们尽快找到人生的最佳位置,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

5.完善师资队伍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中等职业学校要扩大师资引进渠道,从联办单位聘请部分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要加强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要努力从工资、职称等待遇上引导教师自觉进行提高,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本文为江苏省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的结构与形成》课题报告。

标签:;  ;  ;  ;  ;  ;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