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华[1]2002年在《几种果树砧木对根癌病的抗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0年11月份,从泰安、临朐、诸城等地的核果类果树病株上采集冠瘿组织,从中分离共获得致病性病原细菌10株,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除来自诸城的一株属于根癌土壤杆菌生物型Ⅰ外,其它菌株均属于根癌土壤杆菌生物型Ⅱ。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发现,供试病原菌能侵染除石榴、板栗、大叶黄杨等树种以外的多数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在银杏上获得了发病株;而单子叶植物,仅在葱上有典型冠瘿出现。侵染实验进一步印证:伤口的作用在于产生对土壤杆菌启动侵染机制具有诱导、激发作用的物质;线虫侵染根系所产生的伤口,能够诱导并激活土壤杆菌毒性基因的表达,结果导致根癌病的发生。 2001年,以盆栽一年生砧木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分离到的根癌土壤杆菌,对几种常用果树砧木的抗根癌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探讨了其它因素在根癌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根癌病对树体长势和氮、磷分配的影响。结果如下: 1.抗根癌病的发生 中国樱桃、毛桃、山樱潜育期短,发病快,发病率高,抗冠瘿瘤形成的能力低;马扎得发病虽慢,但却达到极高的发病率,同样不抗根癌病的发生;杜梨、大青叶、山杏发病慢,发病率均较低,表现出较强的抗冠瘿瘤形成的能力;其它砧木居中。 2.抗冠瘿瘤的生长 根据茎干冠瘿瘤的大小,并结合其它指标,将参试砧木分为以下几个抗病等级:山桃、圆叶大青叶、考特、山樱等砧木高感;莱阳矮樱桃、毛桃、中国樱桃、马扎得等砧木中感;大青叶樱桃砧木中抗;山杏、杜梨则高抗。实验中发现,大青叶是一个在生产上较具发展前途的抗性砧木类型。 3.其它因素对根癌病发病的影响 树体各部位发病由快到慢的顺序为:新梢,茎干,根部。冠瘿瘤体积的大小顺序恰相反:土层以下根茎处〉地上茎干处〉新梢处,可见,生长快的部位发病迅速,而土壤环境更适于瘤体生长。各参试菌株引起的冠瘿瘤体积存在如下关系:3-1〉Z1-1〉L3-1〉A4-0,由此可见,菌株3-1致病力较强。沙土中根癌病发生速度略快;发病进入稳定阶段之后,与其它土壤类型相比,粘土中的发病率略高,冠瘿瘤体积大。 4.根癌病发生对树体长势的影响 根癌病抑制新梢和茎干粗度的生长,反过来,树体生长也能影响根癌病的发生,新梢生长比较快的阶段,根癌病的发病进程较为迅速。根癌病使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下降,植株抗性愈强,则下降愈小。根癌病能促进患病植株的根系活力,这种促进,有利于冠瘿瘤的生长和发育,却并不能促进树体的生长。 5.根癌病对树体生长后期和休眠期氮磷含量及分配的影响 盆栽樱桃砧木新梢冠瘿瘤中,氮、磷含量明显高于该冠瘿瘤所着生的枝条;冠瘿瘤是强生长中心,发生在枝干上的冠瘿瘤首先与地上部协作,共同参与争夺地下部的磷素,然后再参与地上部磷素的竞争;根癌病首先干扰氮素由地上部向根部的回流,其次才影响氮素从叶片向树体其它部位的回流。
刘常红, 贾克功, 朱立新, 李辉, 叶航[2]2009年在《毛桃对根癌病的抗性研究》文中指出为评价毛桃的根癌病抗原价值,以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毛桃(Prunus persica)对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的103株实生苗的株平均瘤径0~24 mm,群体平均瘤径8.77 mm;其中3株未发病,3株瘤径1.00~3.00 mm,7株3.01~5.00 mm,32株5.01~8.00 mm,58株>8.00 mm;评价为免疫、高度抗病、抗病、感病和高度感病型株率分别为2.90%、2.90%、6.79%、31.10%和56.31%。本研究中,毛桃对发根土壤杆菌高度感病,实生群体内存在广泛的抗性分离现象,其中有免疫基因型植株,是珍贵的根癌病桃树抗原和桃砧木抗根癌病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
柴菊华, 崔彦志[3]1997年在《葡萄对根癌病的抗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就葡萄对根癌病的抗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抗性鉴定的方法、指标、分级标准和北美种群、欧亚种群及种间杂种、东亚种群葡萄品种对根癌病的抗性。
刘常红, 叶航, 李辉, 朱立新, 贾克功[4]2009年在《蒙古扁桃对根癌病的抗性评价》文中认为以实生苗新梢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对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70 d,株平均瘤径范围在0~16.6 mm,群体平均瘤径6.6 mm,蒙古扁桃对发根土壤杆菌中度感病,实生群体抗性分离宽泛,其中存在免疫、高抗、中抗、中度感病和高度感病5种类型,分别占8.60%、19.23%、14.42%、33.65%和24.04%。蒙古扁桃是发根土壤杆菌的优异抗原植物,是核果类果树抗根癌病砧木品种选育的珍贵种质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开发价值。
郭梁[5]2010年在《甜樱桃实生后代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远缘杂种根癌病抗性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代果树育种中,实生选种仍是应用广泛且卓有成效的育种方法。近年来,实生繁殖条件下果树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大多集中于苹果、梨、桃等大宗水果的研究上,而有关甜樱桃实生繁殖下遗传变异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31个甜樱桃实生株系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毛细管电泳(CE)技术,探讨了不同试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酸、香味物质等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及遗传多样性,旨在为甜樱桃实生繁殖下的品质育种工作提供基本资料。远缘杂交既可以创造作物新类型,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本实验室成功进行了甜樱桃(Prunus avium L.)‘红灯’与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五莲红樱桃’及矮生樱亚属中的郁李(Prunus japonica(Thunb.)Lois.)的种间及亚属间的远缘杂交,并获得了后代,栽植于田间。本试验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两种远缘杂交后代进行了根癌病的抗性鉴定,以期为甜樱桃抗性砧木育种提供种质材料。主要结果如下:1.甜樱桃实生后代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株间变异系数较大(32.76%和20.03%),变异幅度分别为2.59%~6.92%和10.8%~21.6%,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进一步筛选大果、高可溶性固形物优异性状单株的潜力很大。但可食率彼此间差异不显着,变异系数仅为2.23%。2.甜樱桃果实可溶性糖组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实生后代果实中果糖、葡萄糖以及总糖的含量单株间亦存在明显变异(17.93%、17.05%和17.40%),不同株系间有机酸含量及糖酸比的变异系数更大,分别为25.67%和35.22%。3.甜樱桃31个实生株系的果实中共检测到挥发性化合物5类113种,平均每个株系28种,株系间差异较大,变异幅度为18~36种,变异系数为17.02%。各类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在单株间差异显着,变异系数分别为28.74%~50.44%和69.32%~153.69%。其中醇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数最多,相对含量最高,表明甜樱桃果实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以醇类挥发性物质为主。4.甜樱桃实生后代的果实中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在1%以上的有20种,其总量占待测挥发性化合物总量的92.71%,为甜樱桃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各种化合物在实生株系中“有:无”的分离比率差异很大,(E)-2-己烯-1-醇、1-己醇、苯甲醇、乙酸乙酯、3-羟基-2-丁酮在31个甜樱桃实生株系的果实中均能检测到,而苯甲醛、a-蒎烯等15种化合物仅在部分株系中检测到。此外,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在株间也存在很高的变异性(86.62%~303.02%)。5.从欧洲甜樱桃‘红灯’根癌病组织上分离得到的9个菌株,在MW平板上菌落形态皆为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凸起,有光泽,灰白色或乳白色粘液状菌落,显微镜下菌体杆状。通过番茄接种试验,其中有3个菌株有致病性,7号菌株致病力最强,在接种部位产生明显肿瘤。无菌水处理的对照植株接种处无肿瘤形成。6.对比四种待测试材(‘红灯’、‘大青叶’及上述两种远缘杂种植株),‘红灯’ב郁李’杂种苗的根癌病抗性最强,高于当今甜樱桃常用抗性砧木‘大青叶’,具有较高的深入研究价值。
曲艳华, 赵丽君, 阿布都外力·木米尼, 罗磊, 朱立新[6]2014年在《东北山樱桃对根癌病的抗性评价》文中认为以两年生实生苗新梢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根癌土壤杆菌与发根土壤杆菌(浓度比为1∶1)混合液的方法,研究了东北山樱桃对根癌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70d,接种根癌菌的东北山樱桃根部最大病瘤直径为10.24mm,病情指数为29.0,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东北山樱桃群体对根癌病中度抗病;其实生群体内存在显着的株间分离现象,有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低度抗病、感病和易感病6种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18.0%、40.0%、28.0%、8.0%、5.0%和1.0%。东北山樱桃是优异的抗根癌病种质资源。
李莹莹[7]2008年在《大连地区大樱桃根癌病的研究》文中指出根癌病是由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害,大连地区大樱桃的根癌病尤为严重,急需查明该病发病程度,致病原因和病菌株系,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抑制。本文对大连地区的大樱桃根癌病进行了田间调查;从染病的大樱桃植株根系和根际土壤中分离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了生物农药-壳寡糖对根癌菌的抑菌效果及对染病植株的诱导抗性;探讨了27种中药、内生菌、砧木和化学药剂对根癌菌的抑菌效果及大樱桃根癌病的防制措施。实验结果如下:1、大连地区大樱桃根癌病的发病率为56%、病情指数为29.33%。田间发病调查发现:发病部位在伤口上,伤口是根癌菌侵入的主要通道。湿度大利于接种点癌瘤的形成;癌瘤的形成以22~25℃为宜;碱性、粘重土壤、排水不良的土壤易发病;樱桃癌瘤主要发生在根基部、主根、侧根和支根上;砧木不同,植株对病原菌的抗性不同。2、对从大樱桃感病植株根际土壤和病瘤里分离到的14株细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叁方面的鉴定,认为分离的7号菌株可能是大连地区根癌病的主要致病菌株。3、壳寡糖从800ppm开始对根癌土壤杆菌在实验室中具有抑菌活性,(抑菌活性相当于25ug/mL的青霉素的抑菌强度)。壳寡糖与根癌菌侵染寄主的防御酶活性变化成正相关。壳寡糖处理可提高黄瓜、向日葵感染根癌病植株的防御酶活性,尤其是PAL对壳寡糖处理敏感,在壳寡糖诱导抗性作用中可能是一种关键的防御酶。壳寡糖对根癌病植株有诱导抗病作用。壳寡糖处理后再接菌的黄瓜和向日葵幼苗比直接接菌的显症慢、病情轻,其诱导抗病作用主要表现在病原菌侵入初期,被诱导的植株对病原菌有抗侵入和抗扩展的效果。4进行了大樱桃根癌病防治、抑制研究。27种中药制剂中,大黄和黄连对根癌土壤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性,是很好的植物源生物农药资源。7种不同种类药剂、不同浓度的药效试验比较,抗根癌菌剂K84和抗菌剂402防效较好;针刺接种后再药剂处理,凡接种砧木均长癌瘤;在主根上刮瘤易伤根,且刮瘤后药剂处理无效。6种砧木对根癌病抗性试验中没有筛选出高抗性砧木,但依据发病率、瘤径和植株长势等指标综合评价,马哈利砧木对根癌病有较好的抗性。
张洁[8]2013年在《葡萄根癌病病原菌传播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解决葡萄生产上葡萄根癌病发生严重问题,以葡萄根癌病病原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葡萄生产中埋土防寒措施对葡萄根癌病发生的影响;对葡萄根癌病田间发病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研究了葡萄根癌病对葡萄植株根际土pH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类型进行了鉴定;研究了病原菌在葡萄植株体内的传播途径,并对患病株上的枝条用于繁殖材料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9种药剂对葡萄根癌病室内、室外防治效果;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对9个葡萄品种对根癌病抗性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在离体条件下进行葡萄抗根癌病性状鉴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探索一种快速、可靠的离体筛选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对葡萄根癌病发病株与其临近未发病株根系土的pH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病株根系土pH值显着低于其临近未发病株,对应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目均显着高于临近未发病株,说明土壤pH及微生物种群数量与葡萄根癌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2.葡萄出土期,以巨峰葡萄木质瘤,木质瘤处土,以及枝条切口处附着土为材料,于培养基上分离根癌病原菌相似菌株,采用与生长素合成有关基因序列引物及葡萄土壤杆菌6b特异基因序列引物对这些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叁种材料均有一株菌扩增获得特异性目的条带,鉴定为葡萄土壤杆菌章鱼碱类型,说明患病株进行埋土后,其上患病组织中的病原菌会通过雨水或雪水污染土壤成为再侵染源,而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又会通过剪切口或其它伤口进入植株体内,进一步说明埋土防寒会加重葡萄根癌病的发生。采集巨峰葡萄幼嫩茎部及根部癌瘤,从中共分离获得致病性病原菌株6株,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这6株菌均为葡萄土壤杆菌章鱼碱类型。3.在葡萄生长季,向两年生幼嫩葡萄植株接种葡萄土壤杆菌1个半月后,运用真空抽滤法于带瘤枝段及其上部枝段分离出目的菌株,而从侧枝枝段中未分离出。同时,运用该法对采自休眠期5株葡萄植株的5个枝条进行病菌分离,有一个枝条中分离出病原菌,结果表明,采自患病植株的幼嫩枝条和休眠期枝条均不能作为扦插繁殖的材料;组培苗接种葡萄土壤杆菌一个半月后茎叶组织及诱导形成的冠瘿瘤中均分离到病原菌株,室外室内试验均表明病原菌在植株体内通过树液流动而传播至植物其他部位;葡萄伤流期,对5株患病葡萄的伤流液进行病原菌分离,其中有2株中检测出病原菌,说明病原菌随树液进行侵染传播在葡萄伤流期便已开始。4.通过对向日葵的接种试验,从幼嫩癌瘤中分离所得病原菌中筛选出毒性最强株系。采用抑菌圈法检测了9种杀菌剂和抗菌素对该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显着,其次为叁氯异氰尿酸和80%乙蒜素。参试的20%龙克菌、80%多菌灵、3%中生菌素、40%可杀得叁千、2%春雷霉素、25%叶枯唑对该菌株无明显抑制作用。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00倍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倍80%乙蒜素、100倍无水硫酸铜叁种药剂处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相对防效分别为79.6%、74.2%、71.3%,1000倍72%农用硫酸链霉素处理作用最显着。5.对魏可、红斯威特、北醇、火焰无核、克瑞森、皇家秋天、四倍体玫瑰香、皇家夏天、莫利莎九个葡萄品种组培苗接种L-R菌株、L3菌株,45天后调查结瘤百分率和瘤重,基于结瘤百分率和瘤重评价供试材料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两菌株接种均未发现完全免疫品种,所有品种发病率均在73.3%以上,在供试的品种中魏可的发病率及平均瘤重均较其它品种低,其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高于其它品种,该方法能反映不同品种的抗性水平,可作为葡萄对根癌病敏感性评价、筛选抗性种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刘常红, 叶航, 朱立新, 贾克功[9]2009年在《桃砧木筑波4号和筑波5号抗根癌病鉴定评价》文中指出以当年实生筑波4号(Prunus persica‘tsukuba-4’)和筑波5号(Prunus persica‘tsuku-ba-5’)的新梢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方法研究了其对根癌病的抗性及其分离情况。结果表明,筑波4号实生群体中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中度感病和高度感病类型分别占0.90%、1.80%、9.01%、18.92%和69.37%。筑波5号实生群体中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中度感病和高度感病类型分别占1.01%、3.03%、8.08%、38.38%和49.49%。筑波4号和筑波5号对发根土壤杆菌的抗性存在显着分离现象,可从中筛选出抗性极强的植株。
赵丽君, 阿布都外力·木米尼, 曲艳华, 贾克功, 朱立新[10]2014年在《山桃对根癌病的抗性评价》文中认为为探明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抗根癌病种质资源价值,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评价了实生山桃苗对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Conn)和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 Conn)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70d,接种发根土壤杆菌的山桃株最大瘤茎为0~20.3mm,病情指数为59,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为低度抗病类型;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山桃株最大瘤茎为0~5.3mm,病情指数为15,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为高度抗病类型;实生山桃群体对根癌菌的抗性存在广泛的株间分离现象,其对发根土壤杆菌的抗性分离为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低度抗病、感病和易感病6种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20.8%、5.0%、12.5%、11.7%、20.0%和30.0%;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抗性分离为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和低度抗病4种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35.0%、55.8%、8.4%和0.8%。山桃实生群体存在大量对发根土壤杆菌和根癌土壤杆菌免疫型单株,是优异的抗根癌病桃树砧木种质资源树种。
参考文献:
[1]. 几种果树砧木对根癌病的抗性研究[D]. 李桂华. 山东农业大学. 2002
[2]. 毛桃对根癌病的抗性研究[J]. 刘常红, 贾克功, 朱立新, 李辉, 叶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 葡萄对根癌病的抗性研究进展[J]. 柴菊华, 崔彦志. 葡萄栽培与酿酒. 1997
[4]. 蒙古扁桃对根癌病的抗性评价[J]. 刘常红, 叶航, 李辉, 朱立新, 贾克功.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5]. 甜樱桃实生后代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远缘杂种根癌病抗性鉴定[D]. 郭梁. 山东农业大学. 2010
[6]. 东北山樱桃对根癌病的抗性评价[J]. 曲艳华, 赵丽君, 阿布都外力·木米尼, 罗磊, 朱立新.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4
[7]. 大连地区大樱桃根癌病的研究[D]. 李莹莹. 辽宁师范大学. 2008
[8]. 葡萄根癌病病原菌传播及防治措施研究[D]. 张洁. 河北农业大学. 2013
[9]. 桃砧木筑波4号和筑波5号抗根癌病鉴定评价[J]. 刘常红, 叶航, 朱立新, 贾克功. 中国果树. 2009
[10]. 山桃对根癌病的抗性评价[J]. 赵丽君, 阿布都外力·木米尼, 曲艳华, 贾克功, 朱立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标签: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论文; 冠瘿瘤论文; 果树论文; 中国樱桃论文; 土壤类型论文; 土壤湿度论文; 土壤检测论文; 大青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