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研究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全子宫切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6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焦虑、抑郁情绪等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理想,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心理干预;护理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38-02
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肿瘤、子宫出血、附件病变等原因需要切除子宫的手术类型,其中70%为良性疾病实施的子宫全切除术,常见的疾病类型为子宫肌瘤[1]。子宫切除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性生活,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再加上术后的后遗症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影响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取64例研究对象分组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结果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全子宫切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64例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随机将6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年龄28~75岁,平均(48.1±12.5)岁;疾病类型:卵巢囊肿8例,子宫肌瘤9例,异位妊娠8例,宫颈癌5例,其他2例;观察组年龄27~75岁,平均(47.5±13.1)岁;疾病类型:卵巢囊肿8例,子宫肌瘤8例,异位妊娠7例,宫颈癌6例,其他3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手术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①心理支持。护理人员为患者要详细讲解手术目的、治疗方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以此指导患者更好的应对这些情况。通过积极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要培养业余爱好,加强自身的锻炼和活动,以此获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提高心理安全感。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同时要对患者配偶或家属同时实施,可以一对一的讲解,也可以对患者与家属一同谈话,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术后也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每次教育时间控制在2h左右。对患者和配偶讲解子宫、卵巢功能,减轻患者的忧虑情绪,指导患者子宫切除后并不会影响女性的特征表现,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通过专业引导使女性正确认知性生理与性心理,从而减轻女性的心理负担,指导夫妻间要多交流以此提高术后的夫妻生活质量。③家庭社会心理支持。护理人员为患者家属进行系统指导,使家属了解亲情关怀对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性,尤其是患者配偶,要正确认识子宫切除的影响,避免错误认知对患者的歧视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进行评分,以50分以下表示无焦虑,以50~60分表示有轻度焦虑,以60~70分表示有中度焦虑,以70分以上表示有重症焦虑;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情绪进行评分,以53分以下表示无抑郁情绪,情绪正常,以53~60表示有轻度抑郁,以60~70分表示有中度抑郁,以70分以上表示有重度抑郁。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d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从0~10分,以0分表示无疼痛,以得分高表示疼痛情况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P<0.05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是强烈心理应激源,大多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随后会引起生理反应,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影响手术顺利进行,而患者不良情绪也会影响预后和生存质量。本次研究跟有关笔者结果相符[4]。可见,术前术后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全子宫切除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从而使患者保持平稳生命体征,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健康教育更是重要的护理内容,即加强患者伴侣和家属的陪同教育[5]。
综上所述,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理想,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婉珣.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9):165-167.
[2]李景平,朱自利,黄剑仪,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38-239.
[3]孙学爱.共情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6):170-172.
[4]闵霞,何花,陶爱琴,等.循证护理对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2):3631-3633.
[5]关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9):271.
论文作者:吕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焦虑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