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土建工程建筑项目的增多。土建工程项目中的结构处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确保土建结构较为可靠稳定,进而才能够更好提升整个土建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土建结构中合理应用抗震加固技术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应该在具体施工建设中予以充分关注。本文就土建结构中的抗震加固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抗震加固;技术;土建结构;工程;应用
引言
抗震加固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之下是在抗震级别没有达到要求抑或是没有经过抗震处理的建筑物中得到应用。现阶段我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各项较为先进的技术措施在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得到应用,我国社会各个行业的生产能力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也就会对土建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抗震加固技术措施逐渐在我国土建结构工程领域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1土建结构中抗震加固的必要性分析
(1)有助于维系水平结构稳定性。对于土建结构中抗震加固技术的有效应用,其在水平方面同样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能够较好实现对于水平荷载的有效控制,提升土建结构水平构件的柔度,促使其能够具备更为理想的实际效益,避免因为震动作用导致相应土建结构的稳定性受损,对于减少下部结构的层间剪力也能够具备较强作用。(2)有助于保障竖向刚度和承载力。在土建结构施工处理中,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必然能够首先作用于土建结构的竖向结构,促使相应竖向结构的承载力得到有效提升,确保竖向荷载的平衡有序。基于此,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还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变形控制效果,尽量降低土建结构相关构件存在的变形问题威胁,维系整体结构的稳定性。(3)有助于确保土建工程施工年限。对于土建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建设,其往往还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耐久性保障效果,促使土建工程项目能够在后续应用中具备较强的可靠性,满足一般设计应用50年的基本要求。这种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在制作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这也是确保土建工程整体应用年限能够得到较好保障的重要条件。
2土建结构常用抗震加固技术
2.1外包型钢加固法
所谓外包钢加固法,是指在混凝土结构外部利用型钢进行包裹,促使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有所提升。这种加固法有两种类型,即干式与湿式两种。这种加固方法大多使用于混凝土截面尺寸无法增加,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又需要更高的抗震能力的建筑结构。在使用这种加固方法的过程中,一般利用化学灌浆进行加固,此时需注意型钢表层温度应不超过六十摄氏度。此外,若是环境中具有腐蚀性能的物质,应及时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
2.2增大截面积抗震加固法
在土建结构抗震加固处理中,较好运用增大截面积加固法能够较好提升其整体结构承载力,有助于实现对于整体土建结构的优化,在混凝土结构以及其它构件的加固处理中比较常见,比如混凝土梁结构、柱结构以及板结构,都可以借助于增大截面积加固法进行处理,提升其整体承载力效果,降低可能形成的明显威胁隐患。结合增大截面积加固法的实际应用,其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优势,操作相对较为便捷高效,不存在较为复杂的操作技术,对于施工人员的要求同样也不高,如此也就需要在具体施工建设中予以恰当选择,提升结构加固效益。当然,对于这种增大截面积加固方法的有效应用,对于具体施工材料进行恰当选择必不可少,需要确保相应混凝土材料或者是其它浆液的应用较为匹配,能够和原有土建结构较好融合,避免形成明显分离现象,只有确保其具备整体性优势,进而才能够提升其整体承载能力。
2.3预应力加固法
这种加固方法主要利用外部的预应力的钢拉杆等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对承受能力要求高,但所占空间又比较小的建筑物。但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有限,不适用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的建筑,也无法用于建筑结构收缩逐渐变大的建筑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增设构件抗震加固法
为了更好提升土建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重点围绕着构件的合理增加进行处理也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式,但是这一加固方式的应用同样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很难实现对于一些内部结构固定,且无法进行调整的土建工程进行处理。结合这种增设构件抗震加固法的有效应用,其针对不同土建结构的加固应用需求,可以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增设墙体结构、增设柱结构以及增设拉杆等,都能够在具体应用中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也需要有目的地进行处理,避免随意增设带来的无用消耗,需要确保其构件增设后能够表现出最强的抗震加固效果。在这种增设构件抗震加固法的实际应用中,需要重点加强对于构件增加后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的详细分析,在原有结构基础上进行计算,了解其动力特性,如此也就能够更好提升其整体抗震加固效果。当然,具体到不同构件增加处理中,必然还需要进行详细规划,结合周围结构特点进行有序处理,尽量避免可能形成的明显相互干扰威胁。
3土建结构中的新型抗震加固技术
3.1新型抗震加固技术
在抗震加固新技术中,最为典型的是日本研发的高弹性材料加固工法。这种技术主要通过在建筑物加固过程中,在抗震带涂上粘合剂并将其固定在支柱上的方式实现的。与其他加固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且经费耗用也较少。另外,这种加固方法还能够采用预应力的加固方法,即首先对FRP施加预应力,再将其外贴到结构上,达到对结构进行加固的目的。采取这样的加固方式,能够有效克服FRP材料本身的缺点,对结构进行刚度与强度的同时加固。除此之外,增设斜撑加固、框架加固等也是有效的新型加固方式,这些方式都是通过增设的部分实现地震力的分担,进而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3.2消能减震加固技术
目前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能够改变侧力构件的消能装置,并且减少土建工程两端产生相对速度或者相对位移造成的滞回变形与摩擦能耗,从而化解地震带来的振动,减少主体结构对于地震的共振,有效防止土建结构出现摇晃,起到抗震的作用。最常用的消能减震装置为摩擦型阻尼器、金属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以及粘滞性阻尼器等装置。利用阻尼器对土建结构进行加固,可以在构件或者节点出现较大程度位移时吸收并且减少地震能量的影响,降低构件的响应。
3.3高性能钢丝网复合砂浆薄层加固技术
所谓高性能钢丝符合砂浆薄层加固技术,主要是对混凝土构件进行表层处理,将钢筋网铺设在其表面,再涂抹性能较高的砂浆,促使加固的部分能够与混凝土部分实现对地震力的共同承担,以达到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目的。这种技术主要通过提升建筑结构本身承载力的方式,包括承受能力以及延性等,进而实现抗震能力的提高。另外,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操作原理与抗震工作原理也比较简单,不需要过于专业的操作知识等。这种方法的施工程序比较简单,需要的经济投入较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4隔震技术
隔震加固技术能够在建筑物的地基或者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建筑物包括下部结构、隔震层以及上部结构。通过隔震装置能够增加土建结构的自振周期,并且利用建筑物的加速度来减少阻尼。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土建结构中抗震加固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其作用价值较为突出,需要结合具体土建工程项目的结构稳定性需求进行合理分析,确保其能够具备较强的可靠性,保障土建结构应用安全性。具体到各类抗震加固方法的选择中,需要综合分析,全面评价适应条件,规范后续具体施工作业,确保其能够较好作用于土建结构,发挥抗震加固需求。
参考文献
[1]韩晓蕊.抗震加固技术措施在土建结构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4):221.
[2]田雨,孟超,王华良.土建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桩基设计与抗震设计问题[J].住宅与房地产,2017(9):111.
论文作者:徐昌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土建论文; 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截面论文; 较好论文; 承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