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宗家:电视剧外的真实生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电视剧论文,真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些古老的宗宅被改造成传统文化学校,延续着昔日的荣光
最近,一部以宗家家族奋斗史为题材的韩剧《家门的荣光》大热荧幕,成为继《新娘十八岁》、《宗家女婿》、《Hello小姐》等收视冠军后又一宗家题材的热播剧。无疑,在当下的韩国影视圈中,宗家已成为最具收视号召力的字眼。借着这股影视剧热潮,曾一度没落残败的宗家文化开始回暖,也激起韩国社会对这一古老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发掘。
宗家传统威严犹存
所谓宗家,是指历经几代后形成的很多分家的本家。根据代数的多少,宗家可分为大宗和小宗。能称之为宗家的,一般是宗祖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国王为之册封谥号的望族。
宗家是包括韩国在内的儒家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文化和社会现象,是受宗法制影响发展出来的一个风俗上的概念。在韩国,宗家的概念产生于朝鲜时代(1392-1910)初期,在17世纪后,以《朱子家礼》为基础形成的宗法制度、婚姻制度、长子继承制度在朝鲜半岛得到广泛普及,以男性为中心的“家父长制”也随之确立。由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从而自然衍生出对宗家的尊敬和保护。如果宗家的宗孙无嗣而亡,将是家族的莫大耻辱,各分家必须凑到一起商量,指定养子继承家业。
一般来说,宗家的户主继承宗中的财产,或者有权对其进行管理。在韩国,出身贵族家庭的直系长孙叫宗孙,在父亲还在世时便继承家族事业。时代发展至今,韩国延续十几代,甚至二十多代的宗家至今仍有很多。韩国文化遗产厅估计,目前全国尚有100多个守护着宗宅、延续家族传统风俗的宗家。
在韩国,宗家最密集的地方要数安东一带,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很多古宅和宗宅。因为在韩国儒学史上,安东不仅养育了韩国性理学的集大成者李晃(号退溪,1501-1570),还相继涌现出许多儒学大家。也正因如此,从朝鲜后期到现在,安东一直被誉为韩国的“邹鲁之乡”。在朝鲜时代,国家曾赋予有很大贡献或有学问和德行的人永久不迁牌位而进行祭祀的权利,在安东一地就有47位获得“国不迁位”或“儒林不迁位”荣耀的人。这些人的宗宅或隐居教学用的书院建筑很考究,规模也较大。较有名的如陶山书院、退溪宗宅、屏山书院、青溪宗宅等等。
除了安东的大宗家李氏、柳氏等之外,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如高灵郡延续17代的申氏宗家,宗祖申叔舟生于1417年,是朝鲜半岛文字的主要创制者之一。广州李氏宗家延续了20代,至今仍三世同堂,守护着40多座祖先基地。宗祖李克堪生于1427年,是朝鲜睿宗王的国师,去世后被封为广城君。韩国人最引以为荣的抗击倭寇功臣李舜臣(1545生)的德水李氏宗家虽经宗孙领养,但已经延续了16代。英阳南氏宗家第22代宗孙至今仍守护着具有600年传统的宗家。
严格的宗家祭祀礼法
宗家是祖上崇拜的主要空间,所以宗孙的地位和义务非常重要。这些地位和义务实际上就是遵从宗家的一些规矩和制度,如举行祭祀、举行宗孙的成人仪式等。如今的宗家最重要的活动用六个字可以概括:“奉祭祀,接宾客。”
祭祀是孝敬祖先的主要方式之一,分为不迁位祭祀和一般祭祀两种,其基础都是《朱子家礼》。一般祭祀叫做四代祭祀,即在祠堂里供奉祭祀的祖先牌位只能放到第四代: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过了第四代的长辈就不能再拜祭。但是,朝鲜时代会允许一些对国家有巨大贡献或者德高望重者的牌位永远摆放。也就是说,即使过了第四代也能永久地供奉在祠堂里祭祀,国家还在举行祭祀时提供财政补贴,这个神位就叫不迁位。相应地,这种祭祀就叫做不迁位祭祀。如果某个家族有不迁位祭祀,说明其是相当了得的名门望族。
如今,不迁位祭奠既是儒家礼仪,也是一种民俗活动。参加祭奠活动的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主要后孙一般都换上传统的帽子和宽袍大袖长衫。按照《家礼》规定的程序,摆好祭祀酒食,从祠堂请来牌位,行“三献礼”,最后是“赐福”。大宗家的不迁位祭祀是极其重要的,费用也十分昂贵。一般需要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自家酿的酒、捣祭米、打糕,还要杀猪杀牛等牲口。
“不迁位宗家”每年需要举行15~20次大小不同的祭祀活动,一般的宗家也得举行12次以上。这些祭祀活动都由宗孙担当,实际上是由宗妇,即长媳承担。长媳不仅需要频繁地忙于准备祭祀活动,也需要常年接待各地的来访宗亲,并准备家族传统饭菜招待,还需要照看宗宅。在有佣人的封建时代里,宗妇的负担相对较轻,如今由宗妇一人承担的情况较多。
做一个合格的宗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需要起到维护家门秩序、和睦宗亲的作用。宗妇需要学习跪、拜等各种礼仪,学习祖上传下来的酿酒和做菜工艺。因此,几乎每个宗家都有一本《家礼》书。庆尚北道的金氏宗家已经延续17代,每逢农历节日都有200多名后孙来此举行茶礼。由于客人多,所以要准备茶礼的饭菜量就很大,需要多日前就和家人一起准备。今年70多岁的17代宗妇金太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刚刚嫁过来的时候,每到节日非常劳累,但是亲戚朋友们的热情安慰和激励给了我很大帮助。”每到需要准备茶礼时,金太玟都会要住在汉城的18代宗妇提前回来帮忙。金太玟说:“在市场上置办祭祀用的祭物时绝对不去砍价,因为这是对祖先最起码的尊敬。”
当然,宗孙和宗妇也享有一定的特权,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时期更是这样。庆州崔氏宗家的宗妇姜熙淑告诉笔者:“23岁作为长媳宗妇嫁到崔家,虽然受了很多苦,但地位却与家中的长辈相当。如今已经做了48年的宗妇,但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一位宗妇正在准备茶礼的用餐
没落中的弘扬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的认同愈趋淡化,宗家的地位也随之衰落。笔者2007年去全罗南道旅游时曾拜访一家14代的金氏宗宅,偌大的宗宅只有退休的宗孙和宗妇看守,显得十分冷清。宗妇不无感慨地说:“如今将祭祀祖宗视为一种自豪的人恐怕只剩下我们这一代了。”
管理一个大的宗家、修缮几百年的宗宅,举行十几次祭祀,这些对宗孙来说不仅是沉重的负担,而且看不出有什么收益。尤其是现代职业女性早已习惯了大城市的自由生活,多数人都不愿守在农村做这些复杂的祭祀活动。
不仅如此,由于作为宗妇的劳累也非一般人所能担当,所以导致现代女性不愿嫁到宗家,甚至出现个别宗孙找不到对象的尴尬情况。一些女性即使嫁到宗家,但也不愿继续守在宗宅,更不愿定期举行祭祀等活动。20多岁的上班族金熙庆告诉笔者:“除非真的是非常爱的人或者是富人家庭,否则都不愿意嫁过去当宗妇。”
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一些市民团体和学者开始站出来保护和弘扬宗家文化,出版了大量有关宗家礼仪和菜肴的书籍。韩国政府则将许多宗宅指定为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加以保护。2006年5月,韩国文化遗产厅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邀请了60多名来自全国39个名门宗家的宗孙、宗妇和次宗妇出席。
宗家自身也在走向现代化。比如,每个宗家都有祖上传下来的纲常,也在几百年间传下来很多独特的酿酒和做菜工艺。一般而言,宗家保存的《家礼》一书中都写有自酿家酒的方法,因为家酿是祭祀中的重要祭物,也是接待宾客时的必备物品,所以宗妇必须学会如何在家酿造各种酒。大的农历节日之前,宗妇们需要制作传统糕点。这也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祭祀时需要献给祖上。
如今,一些大的宗家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做菜工艺和酿酒工艺也开始被开发成商品,像韩国已经大众化的茶食、油蜜果等都曾经是宗家祭祀时的食品。韩国“宗家府泡菜”同样取自宗家的含义,成功地打造成韩国知名泡菜品牌。不仅如此,一些新时代的宗妇将古色古香的宗宅改造成博物馆,或者改造成古典高雅的饭店,并配上相传几百年的传统菜肴来招待客人。
虽然宗家逐渐从都市人的视野中淡出,但是宗家文化中孝敬祖先的传统并没有消失,而是深入到韩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在韩国的许多家庭中,长子至今仍然拥有较高的家庭地位,长媳则需承担赡养伺候父母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