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数量增长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市消耗资源的总量呈日益上升趋势,现有的自然资源总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人口和城市扩张的需要,因此必须做出积极探索和改变。在城市的规划方面,环境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生态足迹方法又能显著提高城市规划环境评价工作的效率。本文针对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具体进程,对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做出了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足迹;城市规划;环境评价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国家对世界总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而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规划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冲突,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绝对不可或缺,因此城市规划环境评价成为重点工作之一。
一.城市规划环境评价简述
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资源余量逐渐不足,为了事先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们能够持续生存下去,在进行城市的建造时要预先做好环境评价工作。环境评价是指在进行具体项目设计时对项目建设后可能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做出全面而系统的评估,针对其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做好之后的跟踪监督工作。
在进行城市规划环境评价时,有如下几个原则需要遵守:最重要的原则是客观性,评估方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际产生的影响,完全按照相应的评判标准和规定来开展评价工作;其次是公开性,由于环境评价的最终作用方为民众,所以在进行环境评价工作之后要将相应的文件对公众开放,并根据其中的专业内容向有关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机构进行咨询,要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要注意的是涉及保密内容的部分一定要注意保密;公正性也是需要重视的原则之一,在进行评价时避免所有的涉及个人或者企业的利益因素,按照统一的标准来确定所有的评判对象,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来确定评价结果。
二.生态足迹法的优点介绍
生态足迹法指的是一个专门的地域面积单位,具体含义是能够维持个体人类或一个地区内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资以及排放的废物的包含生产者的地域面积,其又可称之为“适当的承载力”或者“生态占用”。具体可分为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足迹供给,需求指人类活动的物质需求,供给指的是自然承载力,通过比较这两者的差异可以对该地区的环境条件和可持续发展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评判。与传统的环境评价方法相比,生态足迹法拥有多种独特优势。
1.方法的科学性
在使用传统的环境评价方法来对城市规划情况做出评价时,往往不能注意到行业差别,即不同的行业造成的环境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如果不能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则很难做到准确评价,其次,传统环境评价法对于环境承载力的估测也不甚准确,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列出各项自然资源数量。而在使用生态评价法进行环境评价时可以做到将各个行业的环境影响因素数值化准确化,并且还可以对环境承载力进行具象化,二者综合起来将会更精确的确定具体的环境影响情况。
2.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生态足迹法所得的环境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原因在于:其测算方法更科学,随机性高、客观性强,能够把测算内容数据化;对自然资源的描述准确,将土地类型等较为难以估算的因素提高了可比性。
3.数据收集便捷,普及较为简易
传统环境评价法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将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人类消耗资源量等数据统一收集起来,不仅数据的量巨大,收集过程也相当繁琐,一旦有一环出了问题就会出现结果误差,这就导致传统方法往往不能对城市规划工作做出真正的正面影响。相比而言,生态足迹法将各项数据具象化,用公式与数字将其呈现出来,在进行收集时只要按照计算要求收集好数据即可。另外,生态足迹法由于采用计算方法进行,可复制性非常强,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将其程序化软件化,因此很容易进行普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生态足迹法在城市规划环境评价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具体计算过程
生态足迹法分为生态足迹计算与生态承载力计算两部分。
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为:EF=N•ef =N•Σ(aai)=ΣrjAi=Σ(ci/pi) ,EF为最终计算所得的生态足迹,其中需要进行统计的量为ci、pi与aai,ci为商品i的人均消耗量,pi为该种商品的评价生产力,aai为生产单位i商品所需要耗费的自然面积。在进行城市规划环境评级时,要将规划区内的主要消耗的资源与人口数量分别按照计算公式进行统计,得出生态足迹数值。
生态承载力计算公式为:ec=aj×rj×yj(j=1,2… n),其中aj为人均的生物生产面积,其余均为平衡因子,注意计算的ec为分摊在个体身上的环境承载力,需要乘以人口总数后才能与生态足迹加以比对。
对这两个量均统计和计算完毕之后,进行比对,如果EF>Nec,则说明生态情况不佳,人口所耗费资源大于环境生产量,即“生态赤字”现象,此时需要结合具体统计信息进行下一步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整改;如果EF<Nec说明生态生产量大于人口利用总和,规划情况在生态层次内为良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人口数量或者产业规模。
2.需要考虑的新型因素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有些之前在计算时未考虑到的因素也进入了视野之内,例如Robert和Brenda Vale对宠物展开分析后得出,在进行生态足迹计算时,宠物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其排放的排泄物、食用的饲料总量和生活区域范围是超乎想象的,甚至超越了机动车辆,因此这部分因素也要酌情考虑。
四.提高生态足迹法应用水平的建议
1.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生态足迹环境评价法由欧美学者所提出,并在欧美国家率先进行了应用,至今已经有了显著成果,而我国城市规划环境评价工作开展较晚,生态足迹法的应用程度和专业程度也相应较低。因此,我国利用生态评价进行城市环境评价工作时,要注意学习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并着重对其总结的错误经验进行研究,防止自身再走弯路,此外,在学习时还要注意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切忌盲目照搬照抄。
2.重视人才培养
对我国而言,参与城市规划环境评价的专业人才数量本身数量较少,因此掌握生态足迹法的人才就更为稀少,人才缺口相当大,而城市规划环境评价是一门综合程度较高的学科,人员专业要求很高,这就导致供求关系非常畸形。因此,国家要重视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可以鼓励高校创立有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强调生态足迹法的有关知识,从而增加人才数目并且提高人才的专业程度。
3.充分认识其缺陷
生态足迹法不是完美的,也拥有相应的缺陷,在进行运用时要对这些缺陷做出了解。例如生态足迹法的计算关注点主要在于经济产品方面的消耗,但是某些生态产品例如水资源也会存在减少情况,此外某些资源还存在间接消耗和二次消耗的情况,例如城市建设完成之后,工业化的开展会使得土地受到侵蚀,从而在之前的计算基础上受到二次损耗。生态足迹法还是一种较为年轻的环境评价方法,因此要多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积极弥补缺陷。
总结: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环境评价工作的重要程度将进一步上升,因此生态足迹法等先进环境评价方法在未来必将成为主要应用方法。要对生态足迹法的基本应用过程进行研究掌握,还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适当对其进行特色化修改,来提高环境评价的质量,此外国家要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积极运用这种方法,从而实现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金敏.关于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生态足迹的应用[J].科技风,2019(06):115.
[2]冯婧.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生态足迹的应用探讨[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41(24):87-88.
[3]丁峰.浅析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生态足迹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4(18):200.
[4]甘晶. 生态足迹法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
论文作者:李淑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生态论文; 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足迹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承载力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