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郝林攀

论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郝林攀

摘要:我国对信息工程的发展给予了极大重视,作为发展信息技术的关键信息工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目前高校信息类专业传统的本科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创新实践训练,教学方式陈旧等缺点;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本研究在分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培养模式的创造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

人才培养模式通常由很多教育因素构成,基本上涵括了人才培养目标(即目的要素)、人才培养机制(即组织要素)以及特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即实施要素)等一系列构成要素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遵循目标明确、脉络清晰、标准科学、约束合理、方法优化、过程完整、途径有效的原则来进行,通过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及时反馈调整,达到成效显著的目的。在培养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一种或多种教育方式,它规定了人才培养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

1信息工程型人才培养原则

1.1确定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过程的约束

本着事实求是的原则,认清学生学习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分布呈现由正态分布向均匀分布发展的趋势,但均值较高;教师教学过程普遍呈现程式化的态势,高学历高智商,缺少工程背景与意识;针对这一状况,提出对二者的关联约束是模式创新的关键。

1.2提出学生的普适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的一致性准则

对于学生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上,学习方法采用课上听讲与课后研习强化的方法比较适宜,在专业课的学习上采用课堂引导与课后思考强化的方法获得认同。对于教学来说,前期以基础知识和专业背景的强化为主,后期以知识融合和工程意识的方法构建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是普适的,据此,构成了教与学的一致性准则。

1.3调整教学与实践方式并引导学生建立系统思维方式

在教与学的一致性准则衡量下,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和配套的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上,建立课程信息关联与反馈机制,通过三个层面与三条主线的认知与实践,做到解决问题时“瞻前顾后”、“统一协调”,逐步使学生建立并形成工程问题解决的系统思维方式方法。

1.4强化工程控制论对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理念的影响

理论问题的研究方法往往可以根据选择或改变研究途径、设定假设或约束来绕开难点往前走,寻求解决方法,得出指导性原理与方案;而工程问题的解决由于受到可实现性、可操作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性价比的硬性约束,必须做到模块化与系统化的统一,即模块要做的精细,系统要做到优化,模块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系统中各模块的相互协调来解决。这一思想在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中得以阐述并成为中外系统工程界的思想基石。这一工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工程创新理念产生影响,通过专业教学与实践不断深化工程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法的理解,形成系统工程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2.1紧扣专业特色,结合本校优势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信息类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紧扣其专业特色,结合本校的学科优势、师资,仰赖现有的各种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立足各门专业课程自身的特色,积极开发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和训练手段,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思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实现高校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通过近几年对信息类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追踪调查表明,一些毕业生能够在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校期间能够充分利用本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在夯实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或实践教学过程充分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并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校级自主创新项目或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校应根据信息类学科专业的特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验教学中的参观体验与实际设备操作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创新或课程项目参与相结合,构建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做到“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卓越”,将是培养信息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2.2着眼创新思想,培养卓越动手能力。

信息类专业课程除了理论教学内容外,还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而且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现有工程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这些因素都对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信息类专业具有很多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资源,因而,创新型复合卓越工程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该成为信息类本科专业最基本的目标定位,以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色。

2.3构建专业方向交叉融合的实践课程与教学模式

高校信息类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着眼点,应该是在培养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注意各种实践教学模式的配合与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新的资源,设计科学、实用的特色实践课程体系,并将其付诸于教学之中。总体思路上,应该着力改变原来单纯以不同专业方向为标准建设课程体系的标准,打破陈旧的思路,在大的信息学科的体制下,在体现工程应用的基础上跨专业交叉融合,同时还应该体现出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加大设计类和实验类课程的比例,减少理论讲解内容。同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学院及国家组织单片机系统应用创新设计竞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效果良好。我们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及条件,让学生通过相关的基础型动手实践训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对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初步、直观的了解,逐步提升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动手操作的兴趣。同时,通过在实验箱上完成基础型动手实践操作训练还有利于学生熟悉各种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面对的仪器仪表的基础操作,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准确地测量并记录各种数据的好习惯,充分夯实学生的基础动手能力,为后续的创新性实践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身对信息技术的开发能力。坚持工程型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强化教学与实践过程,使培养模式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争取各级建设资源,将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发扬光大。同时实践也是及时了解信息工程最新发展的窗口,因此新的培养模式务必要突出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效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探讨[J].武夷学院学报,2011,30(2):85-89.

论文作者:郝林攀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  ;  ;  ;  ;  ;  ;  ;  

论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郝林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