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其对于道路完好、城市环保以及城市防洪排涝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它的施工质量影响着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在市政建设中,应当高度重视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一、当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质量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公益性是很强的,这项工程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建设提供必备的水资源。国家和政府是给排水工程的主要投资方和负责人,施工成本依靠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支持,正是因为国家的资金支持,就加大了施工的管理难度,施工单位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不能尽职尽责的做好施工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观念,限制了工程质量的提高,施工单位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会采购劣质施工材料,不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施工,经常自作主张、主观臆断,将供水排水管线随意布局。质量管理意识的浅薄和质量控制体系的缺乏直接降低了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2、部分施工企业不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
便民利民是政府建设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初衷,施工单位是给排水工程的主要操控方和负责人,因此对保证施工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某些施工企业的规模较小,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在缺乏施工资质和承包工程的能力的前提下中标;此外,分包、转包现象在工程项目中屡见不鲜,这就加大了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在得不到管理和控制的情况下,工程分包单位就不会重视施工质量,最终降低了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3、施工材料管理不规范
施工材料的质量对整个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提高施工材料的进场门槛,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满足施工需求。施工单位由于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所以不能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良好的控制,导致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流入施工场地,对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形成制约。以供水管道为例,某些施工单位在采购的时候没有进行质量检测,致使采购的管道不具有防腐性能、强度等级不够高,导致投入使用的时候出现漏水的情况。
二、提高施工质量的对策建议
1、规范主体行为,明确权责
首先,政府应当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明确权责主体,强化给排水工程主管单位对工程和施工单位的管理意识。在招标过程中,完善招标的筛选条件,注重竞标单位的职业道德表现,选择实力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美誉度的施工单位。另外,应当完善监理行业的行业规范和监理单位、监理人员的行业准入标准,选择信誉和美誉度高的监理单位的具有相当职业操守的监理人员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
2、完善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
施工准备阶段,重点在于图纸会审和施工人员通过图纸了解施工环境。针对性地集合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共同与会审核图纸并交流各方意见,更好地完善设计工作,增强实际操作性,使施工人员能根据具体情况,有效避免和应对施工中的突发事件。谨慎对待变更工作。施工前一定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换桩复测与保护,不得擅自更改,防止出现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遇到建筑物需要避让的时候,必须要出具设计变更。对于具体问题的变更,也应当在充分勘测取证的基础上申请变更,经讨论决定后变更方可进行。对于紧急事件来不及申请变更的,应当在处理完之后,及时汇报具体情况。
3、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坚持“三先三后三统一”的原则,严把材质关。“三先三后”即先调查后定点,先检验后进场,先试用后推广。“三统一”即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统一验收。系统化和程序化材料的采购、进场、储存、发放工作,便于对材料材质和数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做好施工质量中的物质基础保证。隐蔽工程建设必须在工程各方都审核认可的前提下进行,做好相关记录,收集辅助资料。对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必须先进行检验试验,保证该工序合格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强化工序交接管理,交接双方必须对工序进行现场验证,验证合格后,双方填写交接记录,明确各方权责范围。对于不合格的工序,接方有权拒绝并说明理由。主管单位要加大对施工队伍的考核、奖罚力度,对于遵守规定,出色完成任务的人员和队伍进行奖励,对于违规操作,擅自更改工序的人员进行严厉惩罚,及时清出。严格监管和控制管道安装、材质表面质量、防腐质量、隐蔽工程质量及质量评定工作,对施工现场执行“三检制”、“三工序”管理,经常对现场计量测量设备进行跟踪检查。工程竣工后,技术负责人组织与施工有关的人员,对交付前的项目进行整体功能测试,项目经理进行自检,施工单位进行内部初验,监理和业主进行初验,初验合格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4、加强和完善施工质量监理
相关市政施工管理单位应该对各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进行统一协调和指导,并安排相关人员对各施工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质量监理设备,优化监理队伍结构,保证监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实例分析
1、工程实例介绍
该市政给排水工程选址于某市中心,商业机构众多,建筑密集,车流量、人流量很大。该区域的某大型娱乐场所用水需求量大,对于供水质量和污水处理也有着很高的要求。鉴于以上情况,必须对施工质量严加管理、控制,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2、施工前期准备
工程要顺利实施,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做好。一是施工场地。市政给排水工程位于市区,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对城市交通、生活的负面影响,在工程开始前,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做好沟通、协调,合理安排工期。在施工方案方面也要做好规划,避免对道路设施不必要的损害。二是要准备好施工材料,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类管材及其配件。认真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规格,确保与设计相符。三是选择技术管理水平高,信誉好的施工队伍,做好人员保障基础。
3、施工技术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包括施工放样、沟槽开挖、管道基础处理、管道敷设和安装、管道接口处理、阀门管件安装、井室砌筑、沟槽回填、水压试验、工程验收等环节。其中,管道基础处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严格依照施工设计进行管基包角弧座开挖,同时用砂子将间隙位置垫实。要切实保障管道下方土层压实度,严禁将管道直接铺设在石块上。如果基础土层过于软弱,必须采取加固处理以免发生沉降。管道安装前要认真检查其外观,避免使用存在缺陷的管材。铺设管道时起重机和沟槽间距需控制在规定距离以上,防止造成槽臂坍塌。管道下放位置定位要准,确保管道中轴线与沟槽中轴线重合。
4、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是要选择技术过硬、职业素养高、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二是要切实做好现场管理。市政给排水工程涉及大量人员、设备、物资的运用,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必须加强现场管理,科学组织施工,协调好各道工序间的顺序,防止互相影响,延缓施工进度,切实保障施工安全。
四、市政排水管应用发展趋势
(1)往柔性接口型式发展。用平口管安装成管道,用水泥砂浆封缝或用套环连接防不了污水外溢,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必将被淘汰。未来发展趋势是使用柔性结合的承接口式排水管。
(2)大口径、多品种化发展趋势。自离心工艺的最大管径 2000mm 企口管诞生后,目前可生产到 2800mm。生产 3000mmF 型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也成为可能,未来越来越多的直径 2000mm 以上排水管都将被采用。
(3)低压力排水管发展趋势。带低压运行的排水管不仅是设计需要,而且可以减少内壁腐蚀的出现。低压排水管可以用压力管的生产工艺来生产。综合成本可以与排水管同比接近。
(4)绿色混凝土管发展趋势。在排水管的混凝土中可以应用很多有利于环保的工业废料,从而促进绿色混凝土在排水管材中的应用。
五、结语
总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是安全供水的保障,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控制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在施工中如何对各类事故有效的预防,有利于施工人员提高施工的质量,对市政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胜霜.浅析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8:130.
[2]金碧漪.浅析市政给排水施工及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9:118.
论文作者:陈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给排水论文; 工程论文; 市政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排水管论文; 质量论文; 管道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