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第二定律文本表示与熵函数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文本表示与熵函数的应用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应用与熵函数(论文文献综述)

冯悦兵[1](2022)在《浅谈思维导图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阐述了思维导图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以绪论课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为例,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柏航[2](2021)在《统计物理的起源(1798-1860)》文中研究表明麦克斯韦在1859年的报告中首次将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气体动理论的研究,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理学的定律都是统计的”这一伟大思想。该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在物理学上促成了统计物理的诞生,在哲学上让机械自然观发生了动摇,促使一些科学家重新思考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构成法则。事实上,统计力学的诞生不仅由于杰出人才,也与当时科学的背景紧密相关。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的起源关系甚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也是统计力学诞生的重要知识基础。研究热力学发展和统计思想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统计力学的诞生。本文基于热力学发展中的几位关键人物的论文、着作等原始文献、一些围绕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研究,以及其他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着作,对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做出了简要描述,分析了热力学发展中的几个关键概念的变化,澄清了一些长期以来的误解,并在此基础上就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具体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探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程。作为统计力学的主要数学背景,概率论和统计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认为,基于概率论的发展,统计物理学拥有了数学工具。第二,分析人类对热本质概念的理解的变化,尤其是热质说是如何变为热运动说的,又是如何与能量概念相结合的。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有助于思考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历程。通过研究发现,学界长期以来未将伦福德的热理论中“相对的”特点表现出来,因而对其理论的意义产生了误解。第三,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建立,分析力、活力、功、能量、能率、功率等概念是如何建立起联系的,以及热力学定律的提出与热力学建制的紧密联系。可以认为,技术实践中的工人为热力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针对能量的讨论,是“同时发现”的典型例证,亦是抛弃旧的热本质概念的必要因素。第四,就气体动理论的发展进行总结,回溯麦克斯韦伟大的历史成就,思考科学共同体对一个新观点的接纳需要哪些条件。从这一历史事件可以看出,科学共同体的评判标准很大程度上伴随着精英科学家的观念转变而变化。第五,回顾整篇文章,对一些埋藏在其中的问题进行再次讨论。另外,就自己关于科技史研究的方法的观点进行阐述和论证。从中可以发现,相比于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可有可无的。

刘万强,刘奕,陈述,张杰,焦银春,彭斌[3](2021)在《物理化学在线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卡诺热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提出在线课程应立足于对线下课堂教学内容的疏导、梳理、凝练和升华,并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卡诺热机"在线课程为例进行介绍。采用问题链形式引导学生从卡诺热机推导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阐明了卡诺热机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强调了卡诺对于热力学的重要贡献,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和学科素养。为在线课程提供了教学案例和设计思路。

李浩,钞春英,武小满,郭丽丽,陈淑君[4](2019)在《思维导图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化工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建立、解析思维导图的解决办法,并以热力学三大定律和电化学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为例,介绍了建立过程及思想,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及逻辑思维能力。

金坚[5](2019)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熵的价值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数据时代信息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实时信息传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有效利用促进了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信息的不断积累也更加丰富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应用为社会带来了国家治理理念的变革,带来了认知能力和科学方法的改变,也带来了伦理道德和个人隐私保护等观念的更新。各种变化都表现出一种大数据时代价值观的转变,使人们认识到信息应用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休戚相关。信息熵是用来对信息进行量化分析,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工具,信息熵也是对事物有效性的度量,大数据使信息熵对信息价值的衡量会更加准确有效,研究大数据必然需要研究信息熵。基于熵理论框架,信息熵有效激活了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社会系统潜在能量,使社会进入新的有序状态,迈入新的文明。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进行信息熵的价值评价不仅为我们判断信息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手段,也为我们研究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作用提供了思路,更为我们研究信息社会的价值理论带来新的突破。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以价值哲学、系统科学以及熵理论为基本理论,对大数据时代信息熵的价值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信息熵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出发,研究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等不同的信息熵对于社会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自组织性以及非线性涨落突变等方面的规律性作用,分析和评判信息熵使社会系统达到确定性、组织性和有序性结果的程度,使大数据对社会的作用更加有效,为社会产生更高的价值。大数据时代信息熵的价值评价研究是对价值理论研究创新的有益尝试,也是对信息哲学的信息本质研究的有益探索,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第一,从哲学视角研究大数据信息熵。突破了以往主要以信息论的科学思维方法研究信息熵的模式,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从哲学价值论的研究视角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熵的价值评价体系。论证了信息和信息熵的哲学内涵,阐明了大数据从产生到知识本体化、再到信息熵的形成过程,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信息熵价值奠定了哲学基础。第二,重新解读了信息熵的哲学本质。通过梳理熵理论中热力学熵、物理学熵和信息熵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的依存关系,重新阐释了信息熵的哲学内涵和特征。论证了熵增熵减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熵增和熵减的变化过程产生了大数据,而大数据隐含了事物变化的全面特征。从而阐明了信息熵对大数据的确定性和必然性,论证了信息熵作为负熵,为社会带来的确定性、自组织性和有序性的价值意义,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第三,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熵的价值评价体系。根据价值理论和熵理论,建立了信息熵的价值评价体系。深入剖析了信息熵价值评价的主客体对象,论证了信息熵价值评价的体系中的主客体的关系以及信息熵价值评价的原则和影响因素。揭示了信息熵符合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发展规律,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价值论基础。第四,论证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熵价值评价体系的价值意义。理论上,信息熵的价值评价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思想,充实和发展了信息哲学的理论,促进了当代人工智能理论的深化研究;实践上,信息熵的价值评价弘扬了正能量,使社会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类创新思维的发展,加快社会的科技进步。从而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模式,使人类社会向着生态保护、节约资源、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的健康方向不断发展。本文力图通过大数据时代信息熵的价值评价研究,能深刻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和历史逻辑统一的辨证观,正确理解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确定性作用,不断挖掘和产生有效信息。在辩证思维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信息熵使人类社会熵增熵减的作用,不断激发出社会系统的活力,使社会自组织系统趋于完善,让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熵成为正能量,真正实现推动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作用。因此,大数据时代信息熵的价值评价研究对于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于社会文明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郑利宁[6](2017)在《实际气体的非广延性研究 ——范德瓦耳斯方程和焦耳—汤姆逊系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广延统计是在1988年Tsallis提出的q-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统计理论,是对经典Boltzmann-Gibbs统计理论的一种推广,可以解决包括长程相互作用等复杂系统的问题,对于非广延统计及其应用的研究是当前基础物理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问题。在本论文中,我们论述了非广延统计力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在包括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以及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研究了实际气体的非广延性问题,其中包括范德瓦耳斯方程的两个修正系数以及气体节流膨胀过程中的焦耳-汤姆逊系数与非广延参量之间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我们基于非广延热力学中引入的物理温度和物理压强等物理量研究了三个热力学关系式,它们分别是焦耳-汤姆逊系数,恒容热容量和恒压热容量之间的热力学关系式,绝热压缩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的比值。把这些热力学关系和经典形式对比,我们得出结论,传统的热力学关系的形式不可以平行推广于非广延热力学形式,而且非广延的焦耳-汤姆逊系数可以用来研究具有遵从幂律q-分布的复杂气体的系统的节流膨胀过程。我们在非广延统计下研究了范德瓦耳斯方程中的两个修正系数a和b。这两个系数可以用非广延参数q和实际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分子个数等状态参量来表示,所以在非广延统计下这两个修正系数a和b是变量而不是像经典统计下得到的它们是常数。我们还得到了实际气体的非广延参数q的两个新的表达式,它们不仅含有实际气体的状态参量,而且含有分子之间的Lenard-Jones势和气体的分子数。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实际气体都是广延性的,只有当气体是一个包含着有限的分子个数的小系统或着是所谓的少体系统时,非广延性对实际气体和范德瓦耳斯方程的修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结论通过五种真实气体CO2,N2,O2,H2和He的相关参量的实验数据也可以得到。

宁清茹[7](2017)在《思维导图在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学不单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换言之,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探究成为了许多教育一线老师的关注点,他们希望学生收获的不止是“鱼”,而是“渔”。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作为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图式思维工具,由于它具有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尽管最初博赞发明思维导图仅是为了改变线性笔记,提高记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推广,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不断辐射扩展,从制作个人计划、到总体复习,从辅助演讲到公司团队管理,它的应用被不断推广。作为大学化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物理化学是物理学和化学相互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由于它的概念多、公式应用条件严格、记忆量大,所以令很多教师认为它难教、同时,不少学生也反映它难学。本论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实验实施以及问卷调查等手段,多角度去探究思维导图在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应用,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本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水平提供新方法,同时,为思维导图在大学化学类课程中的有效运用提供实践参考。论文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了解思维导图在我国化学类课程中的研究成效,并以现代脑科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为依据,介绍思维导图用于教学的可行性。第二部分,借助XMind软件,以物理化学热力学内容为例,探究将思维导图引入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构建思维导图。分别做了以下尝试:首先,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代表,从一级主题的选取、扩充知识的安排、内容的宏微放缩等角度分析思维导图在梳理知识脉络,建立逻辑层级关系方面的突出特点;其次,选取重要知识点——可逆过程和熵增加原理,探究思维导图将零碎知识整体化,减少认知负荷等方面的优势;最后,选取典型计算题,通过分析、构图、总结的形式,呈现解题思路,用思维导图呈现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层级关系,使得思维可视化,有利于激发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三部分,选取陕西师范大学化学A班4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以物理化学课程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相平衡、化学平衡等单元内容为例,开展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思维导图的教学活动,经过十周的培训学习,学生以基本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图要领,能够较为准确的选取关键词,独立绘图。为探究不同的绘图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开展分组实验,对学生作品从节点个数、深度以及个案作品比较三个方面分析,发现节点个数逐渐增多,其中,前四级节点总数中纸笔绘图节点数更多,但在五级及其之后的节点数目中软件绘图要比纸笔绘图节点总数、深度、关联度要多。另外,为促进学生高级认知水平的发展,选取最后一次的学生作品,让他们在Bb平台上对同伴以及自己的导图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间可相互学习,加深思维导图学习法的认识。最后,为了解学生学习成效,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学习的评价以及课程建议,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在理解知识、多维度思考问题、增强记忆等方面作用比较明显。第四部分,总结分析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见解。总之,本论文在改善大学生思维方式,促进物理化学学习理解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并为思维导图在大学化学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孟光明[8](2017)在《基于熵函数的DEM空间内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以来,随着“数字地球”与“智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对生成高精度高保真DEM的需求也迫在眉睫。然而,传统的DEM空间内插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不足与弊端,造成DEM建模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将熵函数原理,具体来说是最小叉熵原理与最大熵模型,运用于DEM空间内插,以期生成满足日益高精度需求的DEM,进而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产生有益的帮助与影响。本文的论述思路以及主要工作是以实例数据为基础,以杨赤中内插法作为传统内插方法代表生成等高线图,以TIN方法生成等高线图作为实际地形,采用最大熵模型与最小叉熵原理方法分别进行空间内插并生成等高线图与上述两种空间内插结果从权值系数、方差、权值分配、权值系数之和、成图效果等方面做详细比对。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归纳传统的DEM空间内插方法原理,并论述其中的弊端。比如,参考点权值系数为负以及分布不合理等问题。第二部分是介绍最小叉熵原理与最大熵模型原理DEM空间内插方法。最后一个部分是以某山区地形为采样空间,获取样本数据,分别以杨赤中算法、最小叉熵原理与最大熵模型进行空间内插,再与实测数据空间内插结果做对比,进而判断建模方式最优的DEM空间内插方法。通过本论文的讨论与研究,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最大熵模型与最小叉熵原理应用于DEM空间内插方法上可以有效的解决负权问题、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熵模型空间内插权值分配优于最小叉熵原理与杨赤中内插法;最大熵模型内插法成图效果最优,杨赤中方法次之,最小叉熵内插法再次之。最大熵模型空间内插法可以满足新形势下对于DEM建模的需求,建议广泛应用。

胡军福[9](2014)在《热力学熵函数的探讨》文中认为通过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中重要状态函数熵的引入、定义、相关公式的推导及其本质的认识,讨论该函数在热力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有助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整体认识,有助于加强物理化学学习中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宁雅丽[10](2014)在《热力学定律及其内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热力学四大定律是热现象宏观理论的重要基础。笔者运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物理学知识,通过对热力学第零定律及第一、二、三定律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表述,进一步揭示了热力学四大定律的本质内涵,从而对热力学定律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应用与熵函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应用与熵函数(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思维导图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思维导图在绪论课中的应用
2 思维导图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应用
3 结语

(2)统计物理的起源(1798-186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统计思想
    1.1 统计的起源及其局限
    1.2 概率论如何到数理统计?
    1.3 传统物理学研究中的统计行为
第二章 热质说的建立和毁灭
    2.1 近代早期对热的研究
    2.2 伦福德和他的热理论
    2.3 伦福德之后的热质说
第三章 技术看上去引导了科学
    3.1 瓦特于蒸汽机发明的意义
    3.2 卡诺于蒸汽机发展的意义
    3.3 科学与技术的相互扶持
第四章 能量与功——热力学第一定律
    4.1 “活力”之争是语义之争还是事实之争?
    4.2 什么是“功”?
    4.3 能量转化——不同形式有着同一本质
    4.4 转化的能量是守恒的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5.1 卡诺定理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矛盾
    5.2 两个汤姆逊
    5.3 “第三个”热力学第二定律
    5.4 “反常”的科技——热力学建立过程的反思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研究
    6.1 早期气体动理论
    6.2 气体动理论的复兴
    6.3 《气体动理论的图景》
第七章 早期热力学研究的深层意义
    7.1 经典热力学与气体动理论的关系
    7.2 热究竟应当被怎么看待?
    7.3 统计与统计力学关系的哲学思考
    7.4 科学家贡献的判定标准初探
    7.5 科学研究的方法刍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物理化学在线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卡诺热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主题内容
    1.2 教学现状分析
2 教学思想与创新点
3 教学目标
4 教程流程
5 教程实录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解析
    5.2 从卡诺热机的热温商之和为零推导出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温商之和
    5.3 从任意可逆循环到熵的定义
    5.4 从卡诺定理到克劳修斯不等式——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5.5 小结
6 反思和总结

(4)思维导图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思维导图在热力学定律中的应用
3 思维导图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4 结论

(5)大数据时代信息熵的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主要的创新点和难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信息熵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2.1 熵理论及其系统演化规律
        2.1.1 热力学的熵增规律
        2.1.2 耗散结构自组织理论
        2.1.3 熵理论的负熵性质
        2.1.4 熵增熵减的演化运动
    2.2 信息与信息熵
        2.2.1 信息概念的界定
        2.2.2 信息熵的概念与内涵
        2.2.3 信息熵的负熵本质
    2.3 大数据与信息熵
        2.3.1 大数据的内涵
        2.3.2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熵
第三章 信息及信息熵的哲学思想溯源
    3.1 信息的本体论思想
        3.1.1 信息的形式本体思想
        3.1.2 信息的模态逻辑本体思想
        3.1.3 信息的语言逻辑本体思想
        3.1.4 信息本体化的哲学思想
    3.2 信息本体化的主要特征
        3.2.1 信息的形式化
        3.2.2 信息的逻辑化
        3.2.3 信息的语义化
        3.2.4 信息的知识本体化
    3.3 信息熵的哲学本质
        3.3.1 信息熵的确定性
        3.3.2 信息熵的不可逆性
        3.3.3 信息熵的相关性
        3.3.4 信息熵的可预测性
第四章 信息熵的价值评价体系
    4.1 信息熵的价值
        4.1.1 信息熵的作用
        4.1.2 信息熵的价值构成
        4.1.3 信息熵的价值评价目的
    4.2 信息熵的价值评价
        4.2.1 信息熵价值评价方法
        4.2.2 信息熵价值评价的主客体
        4.2.3 信息熵价值评价内容
    4.3 信息熵的价值评价原则
        4.3.1 信息熵主体的价值评价原则
        4.3.2 信息熵客体的价值评价原则
第五章 信息熵价值评价的主客体及其关系
    5.1 信息熵的价值评价主体
        5.1.1 政府价值评价主体
        5.1.2 社会团体价值评价主体
        5.1.3 个人价值评价主体
    5.2 信息熵的价值评价客体
        5.2.1 大数据信息熵对政府的价值评价客体
        5.2.2 大数据信息熵对社会团体的价值评价客体
        5.2.3 大数据信息熵对个人的价值评价客体
    5.3 信息熵价值评价的主客体关系解析
        5.3.1 信息熵的量化性使模糊的社会现象精确化
        5.3.2 信息熵的确定性推动了随机事件的演化规律
        5.3.3 信息熵的相关性调节了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性
        5.3.4 信息熵的限定性促进了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5.3.5 信息熵的差异性保持了社会发展的周期性
第六章 信息熵价值评价的影响因素
    6.1 价值评价主体的影响因素
        6.1.1 信息熵价值的主观性
        6.1.2 信息熵效应的积极性
        6.1.3 信息熵风险的防御性
        6.1.4 信息熵结果的决策性
    6.2 价值评价客体的影响因素
        6.2.1 信息的完整性
        6.2.2 信息的准确性
        6.2.3 信息的时效性
        6.2.4 信息的针对性
第七章 大数据时代信息熵价值评价的意义
    7.1 大数据时代信息熵价值评价的理论价值
        7.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思想
        7.1.2 充实和深化了信息哲学的理论研究
        7.1.3 促进了人工智能理论的发展
    7.2 大数据时代信息熵价值评价的实践意义
        7.2.1 促进了创新思维发展与变革
        7.2.2 弘扬了正能量促进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
        7.2.3 促进科技发展变革了人的生活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6)实际气体的非广延性研究 ——范德瓦耳斯方程和焦耳—汤姆逊系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经典统计力学简介
        1.1.1 Boltzmann熵的起源及其性质
        1.1.2 经典统计理论基本框架
        1.1.3 经典统计理论的局限性
    1.2 非广延统计力学简介
        1.2.1 非广延q-熵及其性质
        1.2.2 非广延统计力学基本框架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非广延统计力学及其应用研究
    2.1 非广延热力学的基本性质
        2.1.1 非广延基本微分方程
        2.1.2 非广延Maxwell关系
    2.2 非广延参数q的物理意义
        2.2.1 等离子体系统中的非广延参数
        2.2.2 自引力系统中的非广延参数
    2.3 非广延统计力学的应用研究
        2.3.1 在某些热力学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2.3.2 在等离子体方面的应用研究
        2.3.3 在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应用研究
        2.3.4 在自引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广延热力学中的三个热力学关系研究
    3.1 经典热力学中的三个热力学关系
    3.2 非广延的焦耳-汤姆逊系数研究
    3.3 非广延定容热容量和定压热容量研究
    3.4 非广延等温压缩系数和绝热压缩系数研究
    3.5 实际气体的焦耳-汤姆逊系数的应用研究
        3.5.1 非广延气体的模型
        3.5.2 实际气体的焦耳-汤姆逊系数的表达式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际气体的非广延性研究
    4.1 范德瓦耳斯方程
    4.2 非广延参数q与范德瓦耳斯方程
        4.2.1 非广延气体的范氏修正系数a和b
        4.2.2 实际气体的非广延参数表达式
        4.2.3 实际气体的实验检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思维导图在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1.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
        1.1.2 提高物理化学课程学习效率的夙愿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思维导图的基础理论
    2.1 思维导图的概念界定
        2.1.1 思维导图提出的背景
        2.1.2 思维导图的定义及其特征
        2.1.3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区别
    2.2 思维导图的理论依据
        2.2.1 现代脑科学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认知负荷理论
    2.3 思维导图软件——XMind的功能及特点
第3章 思维导图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应用初探
    3.1 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3.2 思维导图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具体应用
        3.2.1 思维导图在单元总结中的运用
        3.2.2 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精加工
        3.2.3 思维导图在解题方面的运用
    3.3 小结
第4章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化学教学实践
    4.1 实验研究的前期准备
        4.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4.1.2 实验内容的选定
        4.1.3 辅助平台的选择
        4.1.4 实验评价的工具
    4.2 实验研究的实施
        4.2.1 学习者基本情况调查及分析
        4.2.2 实验研究的实施过程
    4.3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化学单元复习的教学效果分析
        4.3.1 作品内容分析
        4.3.2 同伴互评
        4.3.3 问卷调查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中的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熵增加原理”知识点应用内容的思维导图附件
    附录2: 关于思维导图的认识及化学类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3: 思维导图学习教程
    附录4: 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5: 学生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基于熵函数的DEM空间内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与结构
        1.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2 本文结构
第2章 DEM传统空间内插法
    2.1 DEM传统空间内插方法
    2.2 线性内插
    2.3 双线性内插法
    2.4 杨赤中算法原理及负权产生分析
    2.5 克里金内插法
        2.5.1 克里金内插法
        2.5.2 克里金内插法过程
        2.5.3 克里金原理
    2.6 DEM的精度评定与误差理论
        2.6.1 DEM的精度评定
        2.6.2 DEM误差理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熵函数模型与原理
    3.1 熵历史
    3.2 最小叉熵原理
        3.2.1 叉熵概念
        3.2.2 叉熵性质
    3.3 最小叉熵模型概念
        3.3.1 最小叉熵模型概念
        3.3.2 先验分布的选取
        3.3.3 解最小叉熵
    3.4 最大熵模型原理
    3.5 遗传算法
        3.5.1 遗传算法的发展历史
        3.5.2 遗传算法原理
        3.5.3 约束处理
        3.5.4 罚函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熵函数的内插模型建立
    4.1 最小叉熵原理内插模型建立
    4.2 最小叉熵原理内插法模型编程
    4.3 最大熵模型内插模型建立
    4.4 最大熵模型空间内插法编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应用与成果对比
    5.1 获取样本空间
    5.2 参考点的选取
    5.3 算法实例比较
        5.3.1 权值优化比较
        5.3.2 权值之和优化
        5.3.3 结合点位分布比较权值分配
        5.3.4 估值方差比较
    5.4 成图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热力学熵函数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熵函数的特殊意义
2 熵概念的提出是热力学发展的必然
    2.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
    2.3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3 熵函数的导出
4 克劳修斯不等式
5 熵函数在判断过程方向与限度方面的应用
6 熵的物理意义
7 小结

(10)热力学定律及其内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热力学第零定律
3热力学第一定律
    3.1内能
    3.2热力学第一定律
    3.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涵
4热力学第二定律
    4.1热力学第二定律
    4.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涵
        4.2.1与热现象有关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4.2.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4.2.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5热力学第三定律
    5.1热力学第三定律
    5.2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涵
6结束语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应用与熵函数(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思维导图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冯悦兵. 化工时刊, 2022(01)
  • [2]统计物理的起源(1798-1860)[D]. 柏航. 山西大学, 2021(12)
  • [3]物理化学在线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卡诺热机为例[J]. 刘万强,刘奕,陈述,张杰,焦银春,彭斌.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02)
  • [4]思维导图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J]. 李浩,钞春英,武小满,郭丽丽,陈淑君. 山东化工, 2019(14)
  • [5]大数据时代信息熵的价值评价研究[D]. 金坚. 吉林大学, 2019(10)
  • [6]实际气体的非广延性研究 ——范德瓦耳斯方程和焦耳—汤姆逊系数[D]. 郑利宁. 天津大学, 2017(12)
  • [7]思维导图在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宁清茹.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6)
  • [8]基于熵函数的DEM空间内插方法研究[D]. 孟光明.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
  • [9]热力学熵函数的探讨[J]. 胡军福.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6)
  • [10]热力学定律及其内涵分析[J]. 宁雅丽.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3)

标签:;  ;  ;  ;  ;  

热力学第二定律文本表示与熵函数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