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论文_赵咏红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论文_赵咏红

赵咏红 湖南省邵东县火厂坪镇火厂坪中学 4228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石;是人际交往中的知识储备;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标杆;也是我们观察了解世界的能量源泉。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勿庸赘言。小学教育处于人生里程的初级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黄金时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与智育外,美育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美育 小学语文教学 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046-0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小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要帮助他们丰富美感体验,树立美的理想,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抗压能力。这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大有帮助的。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可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作五种划分:自然美;人性美;语言美;人情美;情境美

一、自然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调描绘了桂林山水风景如画的景象,桂林的山美,水也美,青山浮水,绿水映山,山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PPT展示桂林迷人的风景,再配以灵动的音乐,然后引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如诗如画的优美景色。诗情和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出美轮美奂的境界,让学生如临其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感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进入美感活动,从而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人性美

《桥》的作者饱含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果断决绝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是一座凝聚共产党员优秀品质的丰碑。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让学生在感动之余体会到这种先人后己、勇于牺牲的人性之美,进而引起强烈的思想碰撞,使灵魂得到升华。

三、人情美

《草原》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文章,其中人情美是本文学习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课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更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情美有了初步的体会后,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直奔主题:“蒙汉情深”“深”在何处?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体会。“天涯碧草话斜阳”又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碧草无边的草原上,主客双方手牵手,依依不舍地交谈着。时间不停地推移,夕阳渐渐西沉,他们竟浑然不觉,这是多么温馨而感人的画面啊!他们在“话”什么呢?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密扣合,进一步深化了文意,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浓厚的人情美。

四、语言美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节选自《城南旧事》。本文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在北京城南故居对骆驼充满好奇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童年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语言平实随和,娓娓道来,不加修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作者的语言简练精到,准确而又生动地描述了生活中的小细节,令人叹服;再比如:“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朴实的语言,带着淡淡的忧伤,引起了读者强烈的思想共鸣;文章的结尾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作者轻描淡写,寥寥几笔,将对童年的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篇非常值得玩味的文章,学生通过诵读,逐渐产生美感,情感得以升华。

五、情境美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这首诗形象鲜明地描写了郊野辽阔的景色以及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文字浅显,用意却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教学导入时可借助图片展示郊野宽广辽阔、草铺横野的壮丽景色,并配以《牧童》竹笛伴奏音乐,创设空灵悠远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诗境。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吟诵中感悟古诗所要传达的信息,领会古人对村野生活以及童年生活的眷念之情,从而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本课教学一定要运用绘声绘色的朗读渲染情境,使学生心驰神往,如临其境。欣赏、感受之余,还要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达到陶冶情感,增加美感体验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行美育,使小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美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益。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中的美感体验,能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学会做人的道理,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如此,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美人,美景,美事,美情,只要你留心观察,处处皆有。当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为人师表,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能得到最为圣洁的洗礼,愿每个孩子都笑靥如花。

论文作者:赵咏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论文_赵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