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概论”课“毛泽东思想”部分的阐释及其当代意义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思想论文,概论论文,当代论文,意义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于1998年6月下发的《关于普通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的精神而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就当时而言,如何讲好这门有别于《中国革命史》的高校理论课,不少执教老师都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毛泽东思想概论》即将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所代替,而且课时要适当缩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讲解好毛泽东思想,让学生了解、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挖掘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品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素养;讲究教法,活现伟人毛泽东,让学生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倡导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毛泽东思想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政治理论素养
1.毛泽东思想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政治理论素养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闪光点,它同样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固有要求。它要求党的全部理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毛泽东思想正是这种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看,毛泽东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早期成果。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中共党内盛行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教条主义者们“对于中国问题熟视无睹。只能记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的结论和个别的原理”,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历史,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并对持不同政见者非难鞭挞、打击迫害,从而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唯书、不唯上,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独辟蹊径,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艰辛探索,深刻分析和总结了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理论。特别是“以农村为中心”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完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突破和创新。就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来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日臻完善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为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又形成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和新鲜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来看,毛泽东思想的确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本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了多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多个理论成果。其中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后来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三个代表”思想和“和谐社会”理论。而新时代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和谐社会”理论正是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生动体现,正是根源于毛泽东思想,正是把毛泽东思想作为理论先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目前正倡导与践行的“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深化和创新的反映,也是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反映。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形态,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先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始性和开创性成果”,是后继的中国共产党人构建新理论、提出新学说的重要思想资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谐社会理论都能在毛泽东思想中找到早已蕴含的思想因子,都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指导作用的有力见证,也是毛泽东思想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论品质的有力见证。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就不能真正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内含价值。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
首先,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新时代的青年来说,信仰的重要性无须多言。我想强调的是,在其信仰形成时期,进行毛泽东思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曾是中国革命的一种精神动力,那么,在今天仍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源泉。
其次,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其自身的内涵和修养。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对人才的需求也由过去的专业技术型向复合型转化。这种复合型人才要求人的整体素质是全面均衡发展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是时代使命使然。毛泽东思想不仅是党的指导思想,而且还有着丰富的知识内涵、道德价值。学习毛泽东思想,能够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从一个侧面了解20世纪的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曲折历程,感悟到贯穿于毛泽东思想中的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求真态度。
第三,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现代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处处体现着创新精神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对大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的极好内容。
另外,从毛泽东思想及其创立者毛泽东等人身上,我们可以获取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感受到道德的震撼和思想内容、文化风格的双重魅力。一句话,毛泽东思想不仅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还是内涵非常丰富的载体,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益。
二、“毛泽东思想概论”内含着的两个基本概念
1.毛泽东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作出了评价。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这个评价符合历史,实事求是,是我们评价和讲解毛泽东这一历史人物所必须依照的基本前提。任何不切实际的无限拔高和刻意贬损都是错误的,都是对历史人物不负责任的表现。
毛泽东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者,他的胸怀、他的眼界不是常人可以比拟的,他对当时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重要影响。时至今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者也大多给予毛泽东以极高的评价。有人这样说,毛泽东是一位世界性的人物。
笔者认为,毛泽东之所以被称为历史巨人,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有如此高的威望,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1)参与并领导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几次巨变之一。20世纪中国社会有三次大的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带来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改革开放。其中,第二次巨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建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其影响巨大而深远。(2)取决于毛泽东的人格力量。毛泽东学者式的理论水平和广博的知识,具有强烈的感染人的力量。毛泽东是伟大的理论家,他所涉猎的知识,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他可以同作家、文学家讨论文学艺术,与历史学家讨论历史科学,与哲学家讨论思维与意识的关系,甚至与物理学家坂田昌一讨论粒子的无限可分的问题。一句话,他的博识和他的远见一样令人倾倒。其广为流传的家世、神奇的军旅生涯、简朴的生活习惯等,无处不显示其伟大的人格魅力。毛泽东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敢想敢做、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顽强的奋斗精神;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独立自主、不惧权威、敢于怀疑、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见微知著、判断精当,深沉含蓄、生动风趣,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的非凡才能;以及良好发达的思维品质,精深广博的知识,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不搞特殊、平实淳朴的工作作风等等,都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楷模。
毛泽东多次从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评介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思想理论体系,由于它主要体现在毛泽东的大量著作中,由于在创立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因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以毛泽东思想来命名,顺理成章。很自然,在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首先应正确地、历史地认识看待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中国历史的巨人,也是世界历史舞台的巨人。他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和世界人民心目中都占有崇高的地位。
2.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应该说,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中占有相当大的成分,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但是,作为个人的思想,毕竟有对有错。毛泽东晚年的个人思想中,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经济上的急噪冒进等思想,是严重错误的。要让学生明白,毛泽东的个人思想、毛泽东同志正确的思想和毛泽东思想是不同的概念。
毛泽东的思想理论遗产可以说主要体现了毛泽东的思想之正确方面。毛泽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思想理论遗产,如:毛泽东的诗词、毛泽东的《点评二十四史》以及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大量著作和对中国革命与建设起指导作用的会议文献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宝库。这就意味着毛泽东的思想之相当部分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具有当代意义,成为以毛泽东冠名的毛泽东思想的最主要部分。
毛泽东晚年,由于自然衰老的因素,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由于别有用心的人的干扰,伟人毛泽东之思路、判断和决策时常不由自主地脱离他一再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终导致了一场浩劫——“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因此,要使学生明白,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同样有不正确的一面,因为它只是个人的思想。
三、毛泽东思想之当代意义
讲授“毛泽东思想”,是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传授理论知识。其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今的时代与毛泽东思想所处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当年作为指导党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毛泽东思想,是否还有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极不发达的中国社会,是那个时代的思想结晶。而现在是21世纪,诞生于战争与革命年代的毛泽东思想,其最大成果就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这是不言而喻、世人所公认的。但其指导意义并非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历史,并非仅仅局限于过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相对于战争和革命年代,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价值实现程度难以与过去相比,影响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也会不同;对于当代中国的指导作用也不是那么直接和具体。但毛泽东思想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积极成果,具有超越具体时代和具体条件的指导作用,不会完全因时而变、因时而废;毛泽东思想与和平发展的时代特征并非完全背离、毫无价值可言。的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这两个课题一个都没有解决。当今世界,战乱频仍,局部地区动荡不断,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在威胁世界和平,天下仍然很不太平。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内容,与当今时代主题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契合的。就和平价值来说,毛泽东思想中关于谋求和平的具体办法和主张,对于当代世界和平问题的解决,颇富启发性。毛泽东思想之外交理论阐明了关于国家关系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主张;关于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关于党派关系之间的政治协商、团结合作的主张等等,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解决地区争端、民族矛盾问题,都具有现实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就发展价值来说,“毛泽东思想的主题就是中国的发展问题或者说如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问题。革命并不是目的,只是实现中国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其着眼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实际上是为中国社会扫清障碍,创造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前提条件。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思索和探讨,对于整个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具体的指导作用和启迪意义。我们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并不仅仅是为了赢得战争与革命的胜利而创立的,也是为了消除战争、实现和平以及促进发展而创立的。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促进了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价值所在。
前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一开始就强调要进行毛泽东思想教育。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所编《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读本》,把《毛泽东选集》中的《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作为教育活动必读材料。当前所进行的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活动,更是紧密贴近和谐社会建设实际。我们的执政党之所以要这样做,正是基于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其内含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