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临床产科,APS的发生与反复流产、PGR、早产、妊高症、死胎等因素息息相关。aPLa介导使得血液高凝状态形成,引发多发性胎盘梗塞、胎盘血栓以及血管病变,使得胎盘功能障碍也是引发上述疾病的病理因素。aPLa是异源性机体抗体,其中包含aPS、抗心磷脂抗体、APA、狼疮抗凝固因子、aPE等。aPLa能够与粘多糖、核酸、磷脂蛋白复合物以及磷脂直接发生反应,同时可以通过抗原间接性的影响凝血机制:PS、PC、钙结合蛋白V、凝血酶原、HK、β2-糖蛋白I、XI因子、LK、蛋白复合物、激肽释放酶原等。aPLa会在多方面影响凝血状态,包含与凝血息息相关的细胞成分、体液成分。就APS患者来说,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遗传性凝血蛋白调节缺陷,例如:PT-G20210A缺陷、FVL、PS、PC、脂蛋白(a)、PAI-1、高半胱氨酸血症(遗传性)等。此外,还有一些患者,没有凝血调节障碍,所以有的患者会表现出无症状或者少数症状。APS患者的PT-G20210A明显比正常孕妇高,还会存在FVL或者PT-G20210A和PAI-1一并存在的情况,APS患者该类情况明显比正常患者严重。在遗传性血栓形成趋向的检测中,能够有效区别aPLa抗体呈现阳性的患者是否会发生APS以及其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 遗传性血栓形成趋向遗传性因素是导致母体栓塞的重要诱发因素,也和部分妊娠不良结局相关。该类患者临床表现为凝血系统、抗凝机制等存在缺陷,其中45岁以下群体发生血栓的占据总体的11%。临床常见且临床意义显著的是PT-G20210A突变以及混合型FVL突变。虽然PT、混合型FV、纯合型FV基因突变临床不多见,但是导致血栓形成趋向偏高。4.1活性蛋白C抵抗该类型是临床常见的遗传性形成因子,也是导致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该类型的发生率为5%左右,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一半以上,而高凝状态则在12%-65%区间内。对于正常的机体抗凝系统来说,活性蛋白C将活化的Ⅷ因子、Ⅴ因子进行水解灭活从而使得抗凝发挥作用,而体外抗凝活性则体现在活性蛋白C加入之后,患者的APTT明显变长。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血栓患者,采用纯化活性蛋白C,但是没有使得APTT变长,这类表现称为活性蛋白C抵抗。其引发因素为FVL基因突变,导致活化V因子在其中的反应减弱。而一场的V因子无法与活性蛋白C有效的联合,增加了不可逆的促凝活性,从而引发血栓。4.2PT-G20210A临床常见的常染色体病变,多发于白人群体,与FVL的发生概率一致,血凝血酶的前体为凝血酶原,其基因3’UT20210核苷A进行G-A的转换,使得凝血酶原的水平上升,出现血栓趋向。同时,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加大了心肌梗死、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因为该病症较为常见,因此存在形成趋向的患者,可以进行PT-G20210A基因突变的检查。
论文作者:都成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血栓论文; 因子论文; 患者论文; 遗传性论文; 凝血论文; 蛋白论文; 因素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