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论文_唐金凤

(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护理管理方式。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中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中采取SHEL护理模式,对两组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SHEL护理模式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66%),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HEL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避免以及减少在转运过程中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转运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216-02

为了帮助急诊科危重患者寻求较好的院内安全转运方式,确保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的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此次研究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旨在研究出有效的护理方法,达到良好的安全转运护理的目的,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患者,男性患者为13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3(54.16%),女性患者为11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1(45.83%),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为(43.1±4.62)岁,采用常规的危重病人护理转运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24例患者,男性患者为14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4(58.33%),女性患者为10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0(41.66%),33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为(45.11±4.96)岁,采用SHEL护理模式干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SHEL护理模式干预:(1)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定期的为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责任心,并进行定期的技能考核对转运中不规范行为进行改正;(2)定期对在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中所应用到的医疗器材进行详细的检查,一旦发现有故障现象,立即进行更换,以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3)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在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前与患者进行细致的交流沟通,利于家属与护理人员的相互配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有效的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护理管理方式;以发放表查表的形式进行护理满意率调查,<30%为不满意,30%~60%为基本满意,60%~90%为满意,≥90%为非常满意[1]。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以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SHEL护理模式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66%),组间差异显著,且χ2=1.37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院内急诊科是危重病患者聚集之地,病情复杂多变,当患者进入专科接受进一步治疗时,都需要院内转运[2]。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较为容出现并发症现象,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损伤,故此,寻求较好的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护理管理方式,帮助患者有效的避免和减少在转运过程中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

经过此次研究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护理管理方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SHEL护理模式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66%),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护理手段,达到良好的护理的目的。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需要较为专业的护理,故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安全转运途中所需要应用到的医疗器材进行定期的维护及检查,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转运工作顺利进行,而与患者家属在转运前进行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情况,更好的配合转运,可快速有效的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解决,可以十分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SHEL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减少在转运过程中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参考文献】

[1]苏琴,顾琴,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39-141.

[2]魏兰.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9(20):18-20.

论文作者:唐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论文_唐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