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班,到底“好”在哪里?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好”课程的特点_英语论文

“好”课,到底“好”在哪里?——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好”课的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义务教育论文,课程标准论文,特色论文,年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该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教育部,2011:3)。要实现这个过程,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和学生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创造者。而作为课堂的主体和创造者之一的英语教师,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课上得成功,换句话说,就是希望自己能上出一堂“好”课。

2011年10月,上海市英语新教材青年教师教学展评(小学组)成功举行,来自教学一线的17位教师参与了此次展示活动。在17堂课中,有5堂课(见表1)不约而同地受到了结课专家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顾立宁和朱浦这两位老师高度的评价,许多有幸亲临现场的一线教师也对这五堂课推崇有加。我们知道,一堂“好”课虽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一定能体现出一些特点。那么,这五堂受到专家和教师一致肯定的“好”课,到底“好”在哪里?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呢?

特色一:基于学生实际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巴班斯基,2001)。目前,许多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但各个单元内每一板块之间的分割较细,听、说、读、写等彼此分开,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容易失去整体性。而进行单元整体语言教学,从整体上来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协调单元整体目标与各板块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整体性、真实性和主体性,有助于学生建构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1.以学生的特点为单元整体设计的方向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能……”(教育部,2011:26)。这五位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无一例外地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细致而精准的分析。

以讲授“Sports and health”一课为例。参与课堂学习的崇明区登瀛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他们来自农村,见识面不广,生活圈子比较狭窄,英语课堂可能是他们中绝大部分接触英语的仅有机会。观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农村孩子的胆小、淳朴、拘束和腼腆以及英语表达不太流畅、不够完整的特征。执教教师史璐琼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为了便于学生利用有限的语言积累进行自信的表达,将每一个新知识点都渗透在学生充分运用相关的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在各个环节尽量结合课内外的语言材料,不断向学生提供“what,where,when,why”等语言支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用英语进行表达。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观课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执教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作为单元整体设计的方向。由此可见,以学生的特点为单元整体设计的方向应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条件。

2.以学生的语言储备为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石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把握学习难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教育部,2011:26)。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的语言储备,并以此作为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石。

仍以讲授“Sports and health”一课为例。由于学生在Oxford English 1B 4A中已经学到有关运动的内容,平时的学习也对运动这个话题有所涉及,因此学生都能简单表达有关体育运动的内容。此外,有关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内容也在之前的四、五年级部分单元中出现过。然而,由于基础薄弱,很多学生采用第三人称单数表达时准确率不是很高。为此,执教教师在整体教学设计中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注意运用各种语言材料来加深学生对于第三人称单数的运用。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课:学习并掌握一般现在时态并介绍自己的体育运动爱好,区分usually,always,sometimes等频率副词,能准确运用sports club,gym等单词描述日常运动。

●第二课:学习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疑问句以及肯定与否定的回答。

●第三课:要求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表示时间、地点的单词,通过interested in等新授句型,表达家人的运动爱好以及运动给不同年龄的人带来的益处。

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教材中like to do的表达方法,这位执教教师要求学生用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中的句型be interested in代替like to do,将make us healthy延伸为make him strong,make her slim,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利用教师给予的语言支架,如“what,where,when,why”等进行表达。

不言而喻,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储备,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所有成功课堂的共同点。

3.以文本内涵为单元整体设计的内容

语言学习源于文本,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内容应该就是该单元文本的内容。换句话说,单元整体设计内容要与该单元的文本挂钩。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炼出该单元文本的内涵,高屋建瓴地驾驭该单元的内容,从文本中提炼出最重要的语言知识点,同时对该单元内容中包含的新旧语言知识了然于胸,关注学生旧知的积极融合与新知的高度复现。

以闸北实验小学汪晓燕老师执教的“Animal shave feelings”一课为例。教材中原有的教学内容如下(见表2):

执教教师在挖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首先把教材上的主题转化成了该单元的课时话题(见下页表3)。接着,执教教师在复现性和整合性、交际性和习得性、思维性和文化性的基础上,提炼出本单元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按照课时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设计与重组(见下页表4)。

通过教师的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抽象的情感概念变成了具体、可感受的生活实际。单词教学在对话或故事等语境中展开,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真实性,不会觉得单词学习枯燥,而且对单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句型的把握更加牢固;增加语言材料和扩大语言活动也使得语言材料更加丰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总之,单元整体设计不仅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而且省时高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特色二:基于文本内容的课堂教学进程

英语课堂学习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遇到类似的情境该怎样运用语言,或者遇到相似的文本应该怎样去学习、理解、感悟。但是,教材中的文本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不是圣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调整和补充,以把文本的内容、语言、情感融入整个课堂之中。这五节“好”课,无一例外做到了这点。

1.围绕核心内容大胆再构

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教育部,2011)。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多数以单词、句型、对话为主,语篇比较少。教师将所要教学的单词、词组、句型等零散知识放入到合适的文本中,让学生整体理解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这就是文本再构。文本再构并不是文本的提高和拓展,而是基于学生的能力和程度,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主要目标,以知识拓展为次要目标而对教材的再度开发。

蔷薇小学鲍洁老师执教了“My school”这一课,其课本内容分为下列两个部分(见表5):

经过执教教师鲍洁进行文本再构后的文本如下:

This is our classroom.

It’s clean and bright.

We have many pictures in it.

We can read ABC.

We can write 1 2 3.

We like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s.

We like chatting with the friends.

We grow in the nice classroom.

This is our playground.

It’s big and beautiful.

We have trees and flowers around it

We can run and jump.

We can slide and swing.

We love playing games.

We love making new friends.

We grow in the funny playground.

This is our hall.

It’s grand and new.

We have a big stage in it.

We can have a party.

We can have a fashion show.

We love singing for 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We love dancing with our friends.

We grow in the super hall.

观课教师明显感觉到,如果按部就班地依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学生肯定会“吃不饱”。然而,执教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在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准确解读的基础上,对教材大胆进行了整合、调整和补充,延续了Module 1和Module2中的“We grow”的话题。经过文本再构后的文本,语言更合理,内容更丰富,情感更深入。观课教师发现,再构文本的语言难度本身并没有增加,但是教师补充了更多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用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对教材进行补充和配合,从而对新旧知识进行大量的复现。

2.以文本内容贯穿学生语言学习过程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外语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教育部,2011:26)。我们知道,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外语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输入。教师要给予学生的语言输入从何而来?显然应该从文本中来。如果没有置身于英语语言的环境,那么英语语言的学习必须源自于文本。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文本内容带动学生的语言学习,以文本内容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逸夫小学季瑾老师执教的内容源自Oxford English 4A Module 3 Places and activities Unit 1“In our school”中Read a story栏目的一则名为“Animal school”的故事。学生在本单元的前两课时学习中,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校内部分场所的名称、功能以及在不同场合的行为与活动。在本课时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行为到情感的途径,进一步关注学校生活的内涵。为此,执教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对话故事,从中提炼出“What’s the matter?I don’t think so.Please don't be sad.Come on,everyone!Have a try.”等核心语言以及同伴或自我劝慰和激励的内容。

通过教材文本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学习了可供使用的核心语言文本。在学生针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自我调适和解决问题之前,教师还提供了《功夫熊猫》和《里约大冒险》两个电影的片段,向学生展示了“Animal school”中另两个小动物,即熊猫Po和蓝金刚鹦鹉Blu的烦恼,并以文本为基础进行模拟体验活动。

这一节课,教师基于教材文本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语言材料与语言训练,在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学生在巩固核心语言和体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丰富了语言的表述,强化了语用的实践。

特色三:基于主题情感的语言训练

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2010)老师曾说过,只有将文本内容、文本语言和文本情感融为一体,才能改变缺乏真实英语语境的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的课貌、课质和课效。一堂“好”课的感人之处,绝对不是简单的欢声笑语,更不是肤浅的师生对话,而是教师与学生间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还是师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分享快乐的一种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对内容、语言和情感的理解,设计基于主题情感的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1.语境创设融入情感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教育部,2011)。其实,英语教师应该明白,不仅人际间的情感交往是进行学习和生活的通道,语言教学也是在内容和情感两个层次上进行的。如果没有情感的作用,师生必然形如陌路。因此,教师在创设语境时,必须融入恰当的情感,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主题以及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活动的背景。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虞玲老师执教的“Jill's family”这一课中While-task部分为例。

Step 1:Elicit Chapter One:FAMILY is like a giant tree.

执教教师展示了一棵大树,通过树根、树枝和果实的关系隐喻家庭如同一棵参天大树。然后,学生朗诵小诗:In my mind,family is like a giant tree.Grandparents are like roots.Parents are like branches.I’m like a fruit.We are a family like a giant tree.通过诵读小诗,学生体验到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得到新的情感体验,从而将对家庭外部结构的讨论过渡到对家庭内涵的讨论中去。

Step 2:Elicit Chapter Two:FAMILY is like a memo pad.

通过听录音引出新的情境和语言:FAMILY is like a memo pad.学生说出或写出家人给自己的留言后,教师让学生模仿留言人的语气,深情地读出这些留言,让学生感知来自家庭中不同成员和不同角度的关爱。最后,在屏幕上用这些留言拼成了一个心形的同时,学生用优美的语调唱起来:I love you,you love me.We are a happy family,with a great big hug and a kiss from me to you.Won’t you say you love me too…

Step 3:Elicit Chapter Three:FAMILY is like an album.

通过欣赏Jill的家庭照,使学生感知“家庭”是一个充满温暖和记忆的地方,从而引出Jill的第三个观点:Family is like an album.

家庭成员是家庭的核心要素,家庭是由一些看不见的情感所支撑和维系的。以“What is family like?”为主线,教师在3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带领学生探索了家庭一词的含义。通过多媒体或实物展示的具体事物,如tree,memo,album等创设的语境,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在学生感受家庭意义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积极情感,提升了思维能力。这样的语境创设既融入了语言,又融入了对家庭的深深的爱,不仅为语言教学活动提供了时空条件,而且为言语活动提供了意义背景。

2.多种手段激发情感

美国语言学家Earl Stevick曾说过:“学生要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中受益,学生的情感必须处于放松、积极和无威胁的状态。如若不然,他们的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就会加强,从而阻止输入的语言被吸收和加工。只有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因为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学生接触的语言输入才能更有助于新语言的习得”(转引自杰里米·哈默,2010:53)。

执教教师在这五堂“好”课中都采用多媒体把声、像、动画等多种手段融合起来,营造了强烈的气氛,或者以歌曲为媒介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或者以某位人物的现身说法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比如,“Jill’s family”这一课多种手段并用,充分利用了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诗意的语言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调,把教学内容变为了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近于真实的形象。

英语课程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而且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和感受文化的过程,这五堂“好”课的五位执教教师勇于探索教材,成为驾驭教材的主人;勇于探索课堂,让内容、语言和情感交织在一起,把课堂营造成一个愉悦的学习乐园;勇于探索学生,使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了一次享受的过程。也许,他们的课并非十全十美,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但是非常真实、自然。比如,在有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可以弱化一些,把精彩更多地给予学生。又如,在有的课堂中,教师过于重视课堂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理解的环节略显短暂,因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等等。

归根结底,一堂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的“好”课,最重要的是执教教师要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并让学生也爱上这门学科。

标签:;  ;  ;  ;  

“好”班,到底“好”在哪里?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好”课程的特点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