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军工企业军转民市场拓展战略探讨

国有军工企业军转民市场拓展战略探讨

姚广宁[1]2008年在《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国家在国防工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建成了大批国有军工企业。并在以后的时间里,国家连续不断的加大对国有军工企业的优质资源注入,使这些国有军工企业享有得天独厚的国家级优质资源。在国家政策方面,由于国有军工企业承担着国家安全所需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国有军工企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先扶持和保护;在生产能力方面,国家为国有军工企业购置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通过建立许多国防工业院校,为国有军工企业培养了大批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人才;在财力方面,国家按计划优先为国有军工企业划拨科研生产及其保障军费。国有军工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形成了以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工业为中心的五大部十大国有军工企业集团,从业人口数百万,拥有数千亿国有资产,国有军工企业已成为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优质资源的拥有和使用者,多年以来,这些国有军工企业在军品生产时期,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军品生产任务,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冷战结束后,苏美两大阵营的对峙宣告结束,世界进入到一个相对和平时期,这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外部条件。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调整,又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良好的微观运行基础。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的美好愿望,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尤其是美俄等大国,开始裁军和削减军费开支,对原有的国防工业和军事经济进行调整和改革,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军转民热潮,以分享冷战结束后的“和平红利”。美国率先将军事领域的先进军工技术转为民用,并以此为契机,美国对大量的国防工业进行并购重组或转为民用工业,推行“军民一体化”。随后,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国防工业向军民融合转化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取向构成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这对国有军工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现状,对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研究围绕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展开:(1)国有军工企业资源配置状况及效率分析?(2)国有军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3)军民融合在国有军工企业中实现的模式是什么?(4)国有军工企业实现高级军民融合的可行性?(5)国有军工企业实现高级军民融合的内容和途径?以上问题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有军工企业未来的军民融合发展做了前瞻性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梳理,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军民融合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阶段性,“军转民”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军民一体化”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军民融合由“军转民”到“军民一体化”是一次制度变迁过程。论证了国有军工企业必须先走“军民一体化”发展道路,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创新模式的观点。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研究视角创新。国有军工企业掌握着国家大量优质资源,但在研究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表明,目前实行的军转民战略,脱离了国有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优质资源的一种浪费。虽然有个别军工企业转轨成功,但从整体上来看,国有军工企业军转民经历了失败的教训。在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其军工企业重心,军民融合时,国有军工企业未来改革的取向是什么?本文用资源配置和核心竞争力理论,论证了国有军工企业“军民一体化”的可行性,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论文从国有军工企业实施军转民的案例分析入手,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国有军工企业实施军民一体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军民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军民共用标准,实施军民一体化及其科研成果的双向转移。认为:“军转民”是军民融合的初级阶段,其高级阶段是“军民一体化”,“民转军”是军民融合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三是研究观点的创新。提出了军民融合实现形式应该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观点,“军转民”、“军民一体化”都是军民融合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军工企业对军民融合的探索也逐步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而这种转变的过程实质就是一种渐进式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

张健[2]2004年在《JY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技术迅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市场边界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传统的企业理念、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企业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战略决定胜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要在国际国内众多企业“大鳄”的夹缝中实现生存与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实现制度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作为我国重点从事国防战略武器研究生产的综合科研机构,ZW研究院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军转民工作到后来提出“一个体制、三个基地”的战略发展目标,迄今已有20多年历史。在此过程中,ZW院研究和开发出众多军民两用和民用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国内其它军事科研机构、军工企业的军转民相比,ZW院既有与他们相同的特点,遭遇了相同的困难,但同时也有其固有的特殊之处。在这种背景下,对ZW院军转民科技企业(JY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探讨其军转民发展工作,找出问题,促进民品的发展,既是贯彻“军民结合”方针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科研单位的转制、转型,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研队伍建设。寻求既适应社会大环境又具有针对性的发展道路,无疑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工作。 JY公司自成立以来,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公司重组和结构调整,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结合平衡计分卡方法,阐明JY集团如何制定和选择发展战略,如何有效实施战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服务以及JY集团在发展中如何协调、处理好与ZW院的关系,如何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监控、检查、调整以获得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快速发展。本文按照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从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入手,通过对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分析,结合企业实际,分析行业技术、市场、竞争情况、法律环境以及企业的资源和核心竞争能力,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并进行实施和反馈评价。着重研究了JY集团在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地方科技城的历史契机中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ZW院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入挖掘企业内外优势资源,创造发展机会,到“十五”期末,发展成为以高科技产业为依托,资产规模超过一定数量的大型现代科技企业。

谷德斌[3]2004年在《国防科技工业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全新的视角论述了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以及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构建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特点、产品供需关系和市场结构;深入探讨了在和平时期实施“军转民”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着重分析了“军转民”与国防科技工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提出了“寓军于民”的军工发展模式是实现军工资源再次配置的有效途径。论文系统地论述了运用先进的运筹学思想——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建立数学模型对国防科技工业在实施“军转民”发展战略之后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的定量分析过程。在分析DEA两个基本模型C~2R和C~2GS~2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DEA的聚类分析模型,对国防科技工业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得出国防科技工业资源配置相对有效的客观性结论。论文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资源优化配置应对策略和建议,指出军工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提出了优先发展航空航天工业和重点扶持船舶工业等的政策建议,阐明了国防科技工业各行业达到资源配置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

戴小凤[4]2007年在《江航公司营销策略及营销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营销理论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已经被世界各国的许多企业成功应用。如今随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的提出,军工企业的销售活动日益得到重视。我国一些军工企业正试图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和营销管理的普遍规律指导企业管理。本文以江航公司为案例从微观层面研究军工企业的营销策略,梳理了营销管理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军工企业营销策略研究的理论框架,概括了我国军工产品市场的特殊性,运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等方法和工具,详细分析了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并综合运用4P和4C策略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营销组合策略,以4C的观念做指导,在执行方案的时候,以4P营销组合策略为依据进行调整。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Delphi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应用评价结果对公司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研究,从增强企业营销能力的角度,说明营销策略制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今后评价营销策略的实施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沈树基[5]2000年在《国有军工企业军转民市场拓展战略探讨》文中认为本文是一篇对一家原国有军工电子元件企业的调查研究报告。作者试图运用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及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结合自己多年在该企业从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到负责市场营销的付总经理的实践经验,研究该军工企业的战略发展史,以及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研究该企业如何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去适应市场,调整客户结构,由计划经济军工企业成功转向以市场导向生存的现代化企业的历程。 在公司战略发展过程中,着重介绍在经济全球化时期,该公司对影响公司发展的诸方面因素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公司新时期发展战略。介绍该公司如何根据发展战略,在营销实践中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营销策略,成功地调整了客户结构,进入了深圳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作者力图运用现代营销理论,结合该企业的营销实战案例,探讨其中的得与失,以期对今后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营销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顺应经济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要实现战略目标,要在竞争中取胜,拥有核心竞争力是关键。而在核心竞争力诸多因素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独特强大的营销能力是致胜的法宝。 作者提出超前营销观念,营销者应明白当前的营销工作是在做未来的工作,只有做好当前的营销工作,未来才有营销成果;现有的营销成果是以前营销努力的结果。营销工作应脚踏实地,着眼未来。本文以营销实例证明营销工作的核心是追求顾客满意,保持老客户,并不断吸引老客户,企业发展才有保证。所以作者提出营销工作永恒的追求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针对中国进入WTO新的经济环境,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有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大家都来关心中国企业如何在新的竞争中取胜。使中国的企业更早、更多地进入世界500强,实现我们MBA,我们中国人的梦想。

黄林谦[6]2017年在《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简称“民参军”)对打破当前国防科技工业垄断封闭局面,利用高速发展的民用技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融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民参军”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积极推进“民参军”,而实际工作中,“民参军”在行业管理层面仍存在着管理体系交叉重叠、资质认证程序复杂、放开范围仍然有限、技术标准形成阻碍、定价体制缺乏激励、信息壁垒依然存在、优惠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在民营企业自身层面仍存在着企业实力需要增强、企业管理有待规范、产品质量需要考验、保密条件亟需加强、持续保障能力有待验证等不足,限制了“民参军”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当前“民参军”中产生问题的五个方面原因:顶层统筹统管机构缺位导致协调成本畸高、政策不均等导致不公平竞争、协作配套关系固化限制了民营企业参与、政策法规不完善导致主管部门约束手段有限、既得利益方或明或暗限制“民参军”。同时,通过对四个典型国家推进“民参军”分析,提出了当前推进“民参军”的工作举措:即解决好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实现对'民参军'形成军工核心能力的有效监管等两大问题,加快推进民营资本参与国有军工企业产权结构改革。希望能对下一步加快推进“民参军”与强化“民参军”全过程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浩[7]2014年在《A公司职业装事业部战略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依旧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国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公司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保障部管辖军需单位整编、重组、脱钩而来。公司于2009年6月成立,是经国资委批准的中央直属企业,总部设在北京。后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10年8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A公司下属二级企业30家、三级企业4家和参股三级企业3家。公司总部在北京总部基地,40余家二三级子公司分布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资产总额超过100亿(2011年),A公司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序列部队服装、鞋帽的主要生产基地,还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职业装的主要供应商。A公司除供应中国军队,武警部队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外,还将产品出口到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A公司世界500强公司排名484位,年产值超过300亿人民币。A公司下属5个事业部,分别为职业装事业部,纺织印染事业部,皮革皮鞋事业部,职业鞋靴事业部,防护装具事业部。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公司在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以中国军队和武警部队的后勤保障为主。1990年以后A公司及下属二级,三级公司主动寻找其他行业客户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军用市场,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计划性采购转变为市场机制下的军民相结合。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受国际经济形势萧条和人民币升值等外部因素影响,再加上国内劳动生产力价值的大幅提高,从业人员大幅减少的不利条件下,加工产业结构面临新一轮的调整。A公司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为主,劳动力短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体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给公司新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选取A公司服装事业部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企业战略发展理论,运用SWOT战略研究方法,对比相关行业和国内外先进企业发展模式,从如何精简规模,提高行业竞争力,提升盈利水平等几方面入手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栗孟凯[8]2012年在《我国国防工业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防工业是国防经济的核心,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发展成设施完备、系统完善、种类齐全、技术领先的工业体系。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政策法规的日趋成熟和国有企业体制改制成功经验的长期积累,为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在国防工业不断地稳步前进过程中,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国防工业对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对其辐射作用进行科学的阐释及评价,可以为国防产业布局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推进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使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的互通、互补、互动和互赢,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基于广义梯度论---军地优势互补的理论及二元经济论、系统论等理论为研究基点,对我国国防工业发展进程历经解放初期、三线建设、改革开放后期的梯次发展,对我国国防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归纳。从国防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定性分析,结合区域经济要素及国内外国防工业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防工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总结,找出限制国防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因素,针对国防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引发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各级政府政策推导力度、支持国防工业企业和地方企业相互参股、推进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发展、依靠产业链拉动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等几点对策建议。

杨硕[9]2010年在《军工企业军转民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局势的暗潮涌动和国防科技迅猛发展,军工企业军转民成功转制对保证国家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我国国防科技发展趋势等方面的重要性逐步突显出来。因此,本文选取中国军工企业军转民的成功代表--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成立于1980年,是军品生产制造与资产运营相结合,集产品研发、制造、市场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主要从事国防军备、资源石油及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国际经济合作等业务。北方工业由最初不足百人的小公司成长为大型跨国集团,从国有军工企业改革为以军品为依托,军民一体化,国际化的多元化市场主体。不仅成为国际军贸市场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而且充分发挥军贸溢出效应,在海外石油资源和贵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民品国际市场开拓上取得突破,为军转民战略实施做了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兵器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促进国家外交战略实施做出了积极贡献。自军工企业于1999年开始体制改革及中国加入WTO,以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为代表的军工产品研发制造单位开始走出计划经济体制,以独立市场主体身份进入到市场竞争环境中。这种变化使企业面临对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包括由原有为国防军队服务转变为市场服务,由单纯面向部队服务转变为寻求客户甚至开拓国际市场,产业结构也由单一性转变为与民用相结合,从计划经济到完全进入市场。综合环境的巨大变化威胁着军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为企业现代制度的成熟完善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北方工业公司为代表的转型成功的军工企业随即焕发出巨大活力,由于军工企业往往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实力,进而彰显出我国强国复兴的趋势。但应清楚地看到,无论从规模、盈利能力、行业竞争力、经营效率、经营体制上与国外一流的军工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选取北方工业为例的军工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发展战略探索具有实际意义。本文运用企业战略发展理论,对北方工业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依据战略发展原理对北方工业公司进行了综合分析,综合运用了SWOT,波顿等战略研究方法,总结出公司目前发展具备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等多方面因素,得到公司的战略分析结果,制定发展战略,确立发展目标及提出建议。

潘悦, 周振, 张于喆[10]2017年在《军民融合视角下我国军工行业发展态势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军工行业经过持续发展,无论是在营业总收入、资产规模、增长态势等方面,还是在技术能力、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将成为我国培育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和未来3~5年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之一。然而,当前我国军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军民融合合力尚未形成、"军转民"动力不足、"民参军"壁垒较高、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军工统计不适宜军工发展诉求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难题。因此,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安全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军工优势,提升国防实力,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军工行业的针对性统计,全方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助推"军转民""民参军",以组织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依托提升军工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D]. 姚广宁. 西北大学. 2008

[2]. JY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健. 重庆大学. 2004

[3]. 国防科技工业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及对策研究[D]. 谷德斌.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4]. 江航公司营销策略及营销能力研究[D]. 戴小凤.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5]. 国有军工企业军转民市场拓展战略探讨[D]. 沈树基. 西南财经大学. 2000

[6]. 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研究[D]. 黄林谦. 湖南大学. 2017

[7]. A公司职业装事业部战略发展研究[D]. 王浩. 天津大学. 2014

[8]. 我国国防工业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 栗孟凯. 吉林大学. 2012

[9]. 军工企业军转民发展战略研究[D]. 杨硕.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10]. 军民融合视角下我国军工行业发展态势及对策建议[J]. 潘悦, 周振, 张于喆. 经济纵横. 2017

标签:;  ;  ;  ;  ;  ;  ;  ;  ;  

国有军工企业军转民市场拓展战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