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推行智慧交通建设的研究综述论文

地方政府推行智慧交通建设的研究综述

◎黄 金

〔内容提要〕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地方政府推行智慧交通建设的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智慧交通概念和关键技术的界定、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微观层面的智慧交通建设影响因素等,而缺乏对地方政府推行智慧交通建设的动力因素和智慧交通指标体系的构建等的研究。

〔关键词〕 智慧交通 政府创新 地方政府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办公自动化。21世纪,我国的高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数据共享及开放平台的构建,地方政府开始推行智慧交通的建设。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8.29亿。网上政府服务用户达到3.94亿,占网民总数的47.5%。中央政府计划2020年底前实现民生服务领域的政府数据开放,开放范围包括交通、医疗、教育和卫生等。大数据和云端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务内容的创新,其中创新技术发展的推动力集中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腾讯和华为等作为企业主体推进技术创新和社会应用创新;另一方面是以国家部委以及城市为主的政府作为主导作用力,推动地方政府从电子政务的建设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再到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项目的建设和落实。2017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明确提出未来将围绕进一步提高城际交通出行智能化水平、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发展等方面来全面促进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进行城市交通信号控制试验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交通部和省级有关部门共同启动了“网络环境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2015年,我国建成第一个智慧交通技术处理平台。近年来,智慧交通通过信息采集分析、数据处理来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再利用人工辅助智能作出决策,最终实现交通管理的最优化。智慧交通建设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二)研究意义

本文将智慧交通作为一项政府创新进行研究,通过整理分析现有的研究,不难发现目前研究集中于对地方政府创新动力因素基本框架的阐释和实证研究,但缺乏针对地方政府推行某项具体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的分析框架。而且,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省级政府层面来分析,并且依赖西方政府创新理论,缺乏与中国各地实际情况的结合。其中,对交通管理中政府创新的研究则更少,在已有的对交通管理中政府创新的研究中大多是围绕对政府行政改革、引入信息技术、建立交通政务平台和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及政府创新引发的问题研究,真正关注地方政府推行智慧交通建设动力因素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因此,分析地方政府推行智慧交通建设的文献,无论是对拓展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领域还是对延伸智慧交通的研究维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对地方政府推行智慧交通建设的文献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智慧交通建设的一般机制与规律,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智慧交通建设的问题,还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智慧交通建设,或是其他地方政府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可能的实践经验借鉴,从而促使智慧交通的发展更趋向于健康和理性。

记则W(0,T)是一个Hilbert空间,具有范数[9]‖w‖W=‖w‖L2(0,T;H1(Ω))+‖wt‖L2(0,T;H1(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智慧交通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的发展构想以及交通系统管理(TSM)方案,即交通系统管理。2009年12月,美国交通部发布《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年》。2015年1月,美国交通部正式启动了汽车互联网项目,包括概念车开发、制造、测试和运营三个阶段。

对于智慧交通的建设,目前国际上已有基于技术原理数十种先进的应用服务方案,但智慧交通建设现存的困境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需要解决另外两个困难: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在推行智慧交通建设时不能简单地只考虑短期内的应用,而是要针对城市的实际交通问题及政府财政资源,从长远角度对智慧交通进行全面、合理的战略布局。二是负责城市内各项智慧交通应用的不同公共部门及商业机构,需要打破部门壁垒以实现数据与信息共享,否则会形成信息孤岛,不但费时低效,更会对系统的长久维护带来不便,浪费政府的财政资源,民众也不能享受最智能化的服务。

(二)国内对智慧交通的研究

在国家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智慧交通的概念被提出。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对国内关于智慧交通的研究进行综述。

外国人名汉译选字除过需考虑发音的契合度,还要考虑联想意义是否适当。此种意义的考虑除过上述几个方面外,应该还有很多,可以留待进一步研究。比如美国前任总统Obama的译名“欧巴马”与“奥巴马”的争论,现任总统Trump的译名“川普”与“特朗普”的争论,除过语音方面的优劣比较,在选字的意义联想方面,应该还有文雅与正式的考虑。

1.智慧交通概念界定和发展脉络梳理。曾华燊、朱怀芳(2012)构建了“智慧轨道交通系统架构”,并概括总结了智慧轨道交通系统的涵义、技术概念以及组成部分。吴忠泽(2013)认为,智慧交通是新兴技术与交通系统结合而衍生出的新的范畴。我国科技部在2001年正式启动了“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第一版)。2002年,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专门设立了“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及支持系统开发”项目。2013年,交通部提出了综合交通、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和平交通的概念。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将发展智能交通作为进一步展开智慧城市建设和促进基础设施智能化的重点方向之一。

2.基于城市交通问题对智慧交通的研究。孙怀义(2011)等针对城市交通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建设智慧交通来解决城市问题的发展思路。叶櫹(2013)针对我国交通拥堵问题,指出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将使各级政府部门能够充分协调各方利益,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实现交通状况改善。秦俊峰(2017)基于城市交通面对的困难,指出可结合新兴技术汇集成智慧交通系统,并提出智慧交通建设的发展思路。

2016年12月的,海航收购英迈的经典并购案例《中国储运》当时还给予了报道,当时名列世界500强排行榜353位的海航收购了排名第218位的英迈。

3.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对智慧交通的研究。智慧交通建设有助于城市交通运输粗放式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从而为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打下基础。吴坚(2015)指出浙江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覆盖了交通、就医、安居等民生领域。贾志刚(2017)秦皇岛联手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秦皇岛智慧城市,并确定智能城市云平台,安全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旅游、智能医疗作为第一阶段的建设项目。熊璋(2018)指出,将智慧交通上升到智慧出行,只有提供以人为本的智慧出行服务才是真正的智慧和治理精细化。

4.以智慧交通为主体的研究。目前,国内以智慧交通为主体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设计层面的研究。顾保南和方青青(2000)总结了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方案优选的评价指标体系。张新(2014)从宏观设计角度提出了监督考评监测系统、源头末端检测系统和行政执法及电子监察系统等科技治理超限超载的六大系统。张新、杨建国(2015)提出了初步构建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提出打造互联互通综合管理体系、建立协同联动的交通执法体系、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和创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二是微观执行层面的研究。张叶(2011)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李喆和王平莎等(2014)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架构的分析,指出其现状及存在的困境,并为我国其他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提供经验借鉴。赵娜和袁家斌等(2014)指出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竞争力,但目前在关键技术层面还存在多项难题。李宏伟和常锦河(2016)系统地归纳各因素对智慧交通建设发展的影响,构建其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对智慧交通建设发展建议。常锦河(2017)通过对青岛市智慧交通建设现状的研究,得出了21个影响青岛市智慧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影响青岛市智能交通建设的指标体系。秦小东等(2017)比较研究国内外智慧交通典型案例,分析长春市市民对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通过研究得出用户需求、整体规划、设计理念、技术创新和政府支持是影响构建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因素。

三、总结与展望

智慧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的交通管理能力,全方位的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实现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智慧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智慧交通概念的界定、关键技术的研发,或是从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来研究智慧交通的顶层设计,从微观层面对智慧交通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以及对影响智慧交通建设因素的研究。这其中尤其是对交通管理中政府创新的研究还较少,即便有这方面的研究,大多也是依赖西方的政府创新理论,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在创新实施的实际过程中我国各地的资源条件、地方政府自身能力及中国业余的行政体制。而在已有的对交通管理中政府创新的研究中大多数是围绕政府行政改革、引入信息技术、建立交通政务平台和在此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及或者政府创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因此,未来对政府推行智慧交通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关注政府推行智慧交通建设的内在和外在的驱动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并构建地方政府推行智慧交通的动力因素的分析框架,总结智慧交通建设经验以供其他城市借鉴学习,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模式,方便全国推行智慧交通的建设。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梁 欣

标签:;  ;  ;  ;  

地方政府推行智慧交通建设的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