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分类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其启示论文

高校教师分类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其启示

张笑予,雷萌娜

(宝鸡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宝鸡)

摘 要: 教师分类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基本导向之一。运用文献的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发现,教师分类发展研究成果及研究力量较弱,研究机构及基金支持较分散,研究热点较为集中,教师分类发展与大学职能、学校类型、教师专业发展、校内岗位设置、教师评价模式等因素关系密切,但也存在着对教师发展内在因素考量不够的深层次问题,因此,从理论层面应加强教师的信念理论研究,重视教师的情感教育,从实践层面应引导教师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法理范围内为教师增权赋能。

关键词: 教师分类发展;热点;启示

一 前言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力量,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关心和关注教师发展,引导广大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时代之任和人民之期,也是我国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核心要素之一。

国内外学者正日益关注晶状体在青少年屈光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对于晶状体屈光参数的观察性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目前关于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基本态势良好,研究成果丰富,研究主题集中,研究力量较大,“教师专业发展”、“青年教师发展”等宏观理念已成共识,“教学中心”、“教学能力”等微观层面也渐受关注,教师分类发展研究、教师发展模式研究、教师发展理念研究、教师发展因素研究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所在。[1]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图谱的研究方法,系统梳理知网相关核心文献,旨在对教师分类发展的研究现状、热点及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 研究设计

进入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教师分类发展”为主题,勾选“核心文献”和“CSSCI文献”,刊文时间不限,共检索到有效文献83篇。勾选备用文献,运用知网自备的“计量可视化功能”,将相关题录信息以图谱的形式可视化呈现,结合文献内容的解读和梳理,对核心文献的指标、发文趋势、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分析。

三 研究发现

(一)核心文献数量与质量分析:体量小、质量高

根据 Bradford 文献离散规律,某一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基本涵盖了该领域的总体状况。[2]由表1和图1可见,教师分类发展研究的核心文献整体数量较少,阶段性增长不明显,但文献的整体质量较高,参考文献、引证文献和原文献数量对比明显。文献总被引高达546次,篇均被引6.58次,篇均下载411.52次。研究者认为,论文被下载和引用意味着研究成果得到继承、连续、发展或评价,被下载和引频次越高,表明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较高且得到同行的认可。[3]

表1 教师分类发展核心文献数据指标简表

(二)核心文献“四维分布”分析:整体性分散明显

由图1可见,教师分类发展研究的核心文献37.3%刊文在《黑龙江高教研究》、《当代教育科学》等4个期刊,10.8%来源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支持,主要研究机构为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两作者合作完成文献仅9篇。由此可见,教师分类发展研究基金支持多样化、刊文期刊较为集中,但研究机构分散、作者合作稀少等现象明显。

(三)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多元化热点凸显

图1 文献关系的“三线”图谱

图2 文献的期刊、基金、作者、机构“四维分布”图谱

图3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2011年,水资源司启动了试点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1〕369 号),明确了试点建设的总体要求、试点任务、时间安排、组织实施及工作要求,提出试点省市率先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率先确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将红线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所辖市县;率先建成省级水资源管理系统,显著提高水资源统计、计量、监测能力;率先建立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四个率先”总体要求。

(2)岗位设置与教师分类发展。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和以“人”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不同,是以“教师岗位”为中心,围绕“岗位”的分类设置、聘任、考核、激励、退出等环节进行的一系列制度设计。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岗位设置及职责权限,吴松元等根据工作内容提出了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师三种教师职务分类评审的构想。[6]陈惠雄等人根据教学与科研的职业路径特征,把高校教师分为教学型、研究性、教学研究型三类。[7]浙江大学2010年“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人事管理改革,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岗、研究为主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教学科研并重岗、团队科研/教学岗等五类。

(1)学校类型与教师分类发展。学校类型一般可分为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关系密切,高校类型层次的差异必然导致高校教师分层与分类的差异。蔡蕾等通过对国内高校实地调研及对国外大学文本分析,提出研究型大学教师分类要确立“质量”和“贡献”两个维度,应建立院系为主的内部评价机制和第三方为主的外部评价机制,实行多元化、多主体的全面评价。[4]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牢理论基础、掌握职业能力、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和直接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岗位可设置为理论教学岗、实践教学岗和实践引导岗等三类岗位。[5]

(3)大学职能与教师分类发展。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大基本职能。教师专业发展应以现代大学的五大基本职能发挥为导向。何华宇等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生属性,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发展的内在属性,社会服务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延伸,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需求,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时代使命。[8]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分类发展应在原有的维度基础上,加强对教师“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现行的分类基础及评价体系构建上,理应设置相关指标,引导部分教师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有所作为。

虽然很多互联网企业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但并没有一贯地坚持下去,这主要是由于公司高层对其不够重视。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大多数部门负责人表面上很重视、支持考核,但实际上,他们总是借故工作繁忙而没有把绩效考评放在心上。很多时候,直到考核周期快结束时,部门负责人才匆忙地根据一些主观印象给员工打分。

由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可见,教师分类发展研究的热点因素主要集中在“学校类型因素”(如关键词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岗位设置因素”(如关键词教师岗位、岗位聘任、职务聘任)、“大学职能因素”(如关键词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教师专业发展因素”(如关键词大学教师、专任教师、教师专业水平)、“评价模式因素”(如关键词教师分类、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等。

(4)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分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目前学界存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两种不同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发展倾向势必会对教师的分类发展产生影响。教师个人知识背景、教学技能及教学态度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拓展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9]教师教育是教师培养的起始环节,教师教育应按照职业分类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归类、调整和优化,根据教师的职业特征和教师的职业需求来重组专业知识,重视教育实践和情景教学,将“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有机整合。[10]

(5)评价模式与教师分类发展。高校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实践,也是一门研究领域,职称评审是较为典型的高校教师评价手段。霍宝柱认为“正确导向、分层指导、分类评审”是完善高校教师职务资格评价机制的有效途径,考核、评审、聘任是教师职务聘任的三个核心环节。王丽梅等依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周期及规律,构建了“阶段—类型—内容”三维一体的分类绩效考核体系。高校教师的分类评价是增强人才活力的关键所在,确保分类评价的制度化与专业化,需规范分类评价的程序、完善分类评价的指标、优化分类评价功能。靳玉乐等基于科学研究类型分类的视角,认为基础研究型教师应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型教师应以市场评价为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应以社会评价为主。[11]

实施PITC后,扩大了HIV抗体检测量,有效发现了感染者,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施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本研究中皮肤性病科提供PITC服务的比例较低,低于苏州市研究结果[20],发现的感染者晚发现比例较高,下一步将对PITC服务艾滋病检测比例和晚发现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检测策略,以实现早期发现感染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艾滋病的二代传播。

四 启示与建议

目前学界关于教师分类发展的研究多是基于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对教师自身内在专业发展需要的考量不够。因此,有效推动教师分类发展理念的践行,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维度上寻求突破。第一,加强教师信念理论研究,促进教师发展的生态文化环境与教师个人信念的良性互动;第二,重视教师的情感教育,厘清教师个人情感与职业认同、师生关系、教学变革、学校发展的关系;第三,引导教师科学规划职业发展,将教师分类发展与教师个人能力、特长,与学校发展规划、需求和前景有机联系起来;第四,为教师发展增权赋能,在法理范围内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专业决策权和专业发展权。

参考文献

[1] 张笑予,冯东,杨科正.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与热点的知识图谱可视化透—基于2001—2015年CSSCI期刊论文的科学计量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6(06):44-51.

[2] 张斌贤,陈瑶,祝贺,等.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 ,2009,30(04):17-25.

[3] 杨弘.学术期刊被引频次与下载次数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04):1820-1821.

[4] 蔡蕾.研究型大学多元化教师分类评价机制改革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 ,2016(10):145-150+160.

[5] 程德华.教师分类:新建本科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师资保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2):106-108.

[6] 吴松元,闵建康.高校教师职务分类评审的构思与实践[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3( 3):48-50.

[7] 陈惠雄,胡孝德.基于职称—职能配置定位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07( 5):118-121.

[8] 何华宇,赵敏.现代大学职能视阈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大学教育科学,2009(05):64-70.

[9] 李锋,尹洁.高校教学型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4(26):73-74.

[10] 秦克铸,庞云凤.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分类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 ,2006(04):52-54.

[11] 靳玉乐,张良.论高校教师的分类评价[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07):8-14.

本文引用格式: 张笑予,等.高校教师分类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其启示[J]. 教育现代化,2019,6(77):108-110,13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7.037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分类发展的政策路径研究”(SGH17H266)。

作者简介: 张笑予,男,安徽宿州人,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雷萌娜,女,陕西渭南人,宝鸡文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标签:;  ;  ;  ;  

高校教师分类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其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