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对策与建议_建筑论文

弘扬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对策与建议_建筑论文

弘扬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特色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尔滨论文,对策论文,历史文化名城论文,特色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520(2001)02-0064-03

国务院自1982年、1994年分三批命名了99座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是其中之一。

一、对“名城”哈尔滨城市特色的认识

城市的特色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的社会活动中产生的。研究哈尔滨的城市特色,不能单研究建筑物的特征、色彩或一些文物古迹,这些仅是外部的视觉感受,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要去研究城市的精神与物质感受,要深入到城市发展形成的因素中去认识它。

1.从哈尔滨城市历史发展的积累、积淀和更新的表现认识

在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些物质精神和文化的东西保留下来,一些则被更替了。新的生产、生活永远不停地改造更新着城市的发展,陈旧的、无价值的不断被摈弃和淘汰。纵观哈尔滨城市发展史的全过程,有学者概括为:“城的出现,城市的兴起、繁荣、停滞、再复兴、再繁荣。”城市的兴起和繁荣是指哈尔滨作为金帝国都城的重要门户,踏上了最初城市文明的历史,走向辉煌。哈尔滨区域金代古城的形成是哈尔滨城市发展史的第一个历史阶段,这一历史阶段历经百余年。在随后的700年间,繁荣一时的哈尔滨城被历史所淘汰,成为遗址、废墟,它的城市文明与城市风貌被时间的长河所湮灭,现仅存十余处遗迹。这一历史阶段对哈尔滨城市特色的影响往往被忽视,然而作为哈尔滨城市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不应因时间的久远而被忘记,在今天人们越来越珍视历史文化传统的时代,这种文化的深层含义使人们怀念过去、研究过去有了深远的意义。近几年,经过考古、历史等方面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这一历史阶段对哈尔滨城市特色的影响正在逐步凸现出来。城市的再复兴、再繁荣,是指哈尔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被历史选择,并开始了新一轮城市繁荣期,成为东北东亚重要国际贸易商埠。这一历史阶段对哈尔滨城市的烙印最深,从城市的骨架、城市的肌理可以寻找出这一历史阶段的痕迹。那些得以留下的建筑和遗迹就成为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和人类活动的印记,成为城市标志。中央大街12栋保护性建筑和圣·索菲亚教堂等西式建筑成为那一历史阶段遗留下的宝贵财富。哈尔滨作为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见证,涌现出一批革命仁人志士,并留下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731细菌部队遗址。建国以后,作为国家“一五”时期投资重地,建起了“三大动力”,奠定了城市工业化基础。所有这种历史发展过程深深印刻的痕迹都留在城市中,留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们的影响、教育和启迪使城市具备了鲜明的个性。

2.从城市与其所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表现认识

城市的开发、生长、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与城市相依共生。人们适应自然的同时,也影响和改造着自然,自然与社会相得益彰。哈尔滨市地处我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东端,市内江河纵横。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干流由西向东贯穿中部,似玉带镶嵌在哈尔滨的版图上。松花江给予哈尔滨的城市形态、功能布局、景观以很大的影响。松花江两岸的亲水空间成为哈尔滨城市风貌的重要景观,北岸太阳岛成为哈尔滨旅游观光名胜,南岸顾乡公园、九站公园、斯大林公园、道外江畔公园连在一起形成的带状公园,重新改造的马家沟河等城市亲水空间构筑出城市特色。

哈尔滨市是我国地理纬度最高的大型城市。它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季气候变化很大,冬季长而严寒,结冰期长,素有“冰城”之称。也正是利用了大自然的恶劣气候条件,形成了独具寒地特色的冰雪景观,冰雪特色是哈尔滨城市特色之一。哈尔滨的冬季是最具特色的季节,冰灯游园会、雪雕游园会、冰上娱乐、滑雪等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构成了城市的冰雪景观。

3.从城市的社会行为、观念及社会活动的综合表现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的社会特点是城市特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城市的行为观念、行为模式因城市所处国家、社会制度、体制、观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城市的规模、性质、社会组织活动、管理体制、社会习俗、群众爱好以及宗教政治活动等无一不通过人的行为活动及其作用影响城市的物质形态、景观和形象。

哈尔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有历史上的声誉、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它至今仍在飞速发展之中。哈尔滨市是集工、农、商、科、教、旅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型城市。它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科技文化条件比较完善,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已步入我国先进大城市行列。它的现代科技、现代信息、现代交通以及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和对外交往活动都为城市提供了环境规划设计要求和创新,给城市特色带来深刻影响。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在全省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政府的管理水平、行政效率等影响着城市的特色和素质。近几年哈尔滨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十佳”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称号。这三大创建活动在城市特色保护、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哈尔滨市的社会活动丰富多彩,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天鹅书市”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这一系列活动相关的城市建筑成为哈尔滨标志性建筑,构成哈尔滨城市特色的主要景观。

二、“名城”哈尔滨城市特色的体现

历史文化名城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姿态各异的建筑形象和城市风貌,这种历史风貌特色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名城”哈尔滨城市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物古迹的特色

文物古物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内容和形式上。如开封的文物古迹以宋文化为主,历史上著名的宋东京城又称汴梁,它的铁色琉璃塔、繁(音婆)塔都是宋代的文物遗存,宋代的遗事至今脍炙人口。哈尔滨市的文物古迹是以金文化为主。据有关学者考证,金王朝在今哈尔滨市区内的道里区、太平区、香坊区、动力区、平房区、南岗区等地分别修筑了十余座城镇、港口和码头。迄今为止,这些古城及码头的遗迹犹存,有些古城内的街道房基以及衙门的建筑仍清晰可辨。哈尔滨地区还出土了大量的金代文物。金代古城特色虽然在哈尔滨城市特色中所占比重很小,但却不容忽视,应把它视为历史对哈尔滨的馈赠,更好地珍视。

2.自然环境的特色

自然环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名城”的山、水、风景、气候等特色风貌上。如承德以具有北国江南风光的大型皇家园林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的外八庙和承德十景为主要特征。哈尔滨面临松花江,松花江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横穿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太阳岛与松花江南岸的沿江带状公园已成为哈尔滨市最大休闲娱乐场所和城市绿地,并以两岸风光构筑哈尔滨主要自然环境特色。哈尔滨四季分明,四季均有不同自然环境特色。冬季以冰雪闻名于世,夏季为避暑胜地。

3.城市格局的特色

城市格局的特色反映了有关城市的规划思想。如我国大部分城市大都构图方正,轴线分明。哈尔滨位于松花江中游,水患是城市防灾的主要方面。松花江北岸为泄洪区,松花江南岸为哈尔滨市城区。这种城市布局在靠江发展的大城市是独具特色的。哈尔滨市依据松花江向南、东、西扩展,城市道路纵横规划,主要干道平行或垂直于松花江,形成两轴四环十射的交通道路格局。

4.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

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建筑文化上。如近代名城上海外滩的西方文艺复兴式商业古典式以及摩登建筑等构成了优美独特的城市轮廓。哈尔滨市的建筑文化以异域的建筑文化为代表。由于历史的原因,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哈尔滨发展成为东北亚区域重要国际经贸城市。当时,俄、美、法、德、意、英、日等国移民云集哈尔滨,建造了一批用于生产、生活、娱乐、流通、金融等方面的建筑。其中有拜占庭式、巴洛克式、哥特系、犹太、伊斯兰、东洋风格建筑和中国古典传统建筑,仅中央大街就汇集了各类欧式、仿欧式及其他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2栋,代表着文艺复兴、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等多种建筑风格。随着城建规模的不断扩大,哈尔滨的建筑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现代建筑气势宏伟,代表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风貌。城市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建筑形式,成为丰富多样的城市建筑风貌。

5.“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还包涵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和特有的传统社会基础。语言文学、文字、诗歌、戏剧、曲艺、衣冠服饰、民俗风情、土特名产、风味饮食、工艺美术等这些内容对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十分重要,并不亚于文物史迹。北京如果没有京剧、评剧、烤鸭、涮羊肉、砂锅居、仿膳小吃等,而只有故宫、天坛、长城等那就减色多了。而哈尔滨市的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绘画、雕塑、服饰、菜肴、风味饮食、民俗、风情等都有独特的风格,是构成名城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的龙江剧、冰雪画、西餐、“大列巴”、红肠、老鼎丰糕点、亚麻等久负盛名。最初从民间发展起来的“哈尔滨冰雪节”已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哈尔滨人的豪爽、热情、浪漫、时尚等品格也为名城增添了许多色彩。

三、对“名城”哈尔滨城市特色保护、开发、创造的若干建议

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是必然趋势。为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还应找到它的自身优势——有利发展的资源,使这些因素得到保护,潜在的经济效益得以发挥,从而对城市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因素就是构成城市特色的主要构件。通过对名城哈尔滨城市特色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在保护开发创造城市特色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抓紧做好工作。

1.承接历史文脉,有重点发展城市内涵

在研究哈尔滨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可以找寻到它的发展轨迹和印记,得出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而兴起,作为中东铁路管理中心而发展,以商贸、金融而称雄,以工业为基础,以全方位的“开放”而领先,从而明确了哈尔滨作为近代形成的大城市的特征。在哈尔滨城市中,外来建筑文化的特殊地位,区域政治、经济中心的特殊环境,商贸的内在作用以及因开放而形成的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复杂而生动的人文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有的特征逐渐消失和被淘汰。现在,有必要整理出这种发展的脉络,即城市的历史文脉。哈尔滨的近代文化和建筑环境是城市历史文脉承接的重点。要注意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去经营,去加强深化,这样既能延续和继承历史,又能在新的城市建设中注入历史的遗传,使哈尔滨脱离一般的肤浅和平淡,从而提高城市文化的内涵。

2.树立名城意识,自觉地发展城市特色

哈尔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而市民对这一“桂冠”缺乏必要的认识,对哈尔滨的历史文化不太了解。因此,有必要组织专家学者对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加以系统地整理和归纳。哈尔滨的历史文化不应仅停留在近代,而应追溯到其“城”的形成时代;不应停留在外来文化的光环下,而应追溯自古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域民族文化。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哈尔滨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及保护与开发它的重要性,使市民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热爱城市的历史文化,培养市民的名城意识和荣誉感,让市民了解历史文化名城的珍贵所在,并为之感到骄傲,自觉地爱护它、保护它、发扬它、光大它。

3.树立法律意识,依法保护城市特色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等等工作,应注重讲法、依法和执法。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符合哈尔滨城市风貌的比较具体、可操作性的法律体系,全面科学地规划保护好现存的重要历史建筑,尽快成立类似北京古建筑保护维修的专门领导机构专职负责这项工作。凡涉及城市特色风貌保护范围内的规划建设应慎重研究,特别是对划定的特色单元、保护主线、点以及重要的视觉走廊两侧的建筑严格控制,制定相应的法则,对破坏风貌的建筑,该拆就拆,决不姑息迁就。应进一步宣传好《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切实提高法制意识,自觉服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杜绝在城市建设中破坏城市特色的现象发生。

4.加强规划管理,保证城市特色的健康发展

城市特色是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管理者、不同规划者、设计者的城市建设活动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形成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需要有一个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来体现。自觉遵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一是要理顺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来确保实施。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纵向区级规划管理部门不健全,横向存在多头管理,互相扯皮,谁都管,谁都不管,该管的管不上,不该管的却都管的混乱局面。应进一步明确强化市、区两级规划管理部门职能,形成集中统一管理,确立统一、有权威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规划管理网络。二是要建立城市规划设计的反馈渠道。一项重大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应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及市民的意见,通过媒体征集意见,通过反复论证吸纳建议,保证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加强规划设计工作力量。目前城市规划工作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应通过内部挖潜,培训提高规划设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并通过外部补血,增加编制或聘请专家学者等措施,来壮大城市规划设计队伍。

收稿日期:2000-12-29

标签:;  ;  ;  ;  

弘扬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对策与建议_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