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三部曲:做人——做中国人——做共产党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人论文,精神文明论文,中国人论文,三部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做人就是要具备现代人类社会普遍公认的思想品德,具有正确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文明精神。
○做中国人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品德,具有中华民族为人的基本品质。
○做共产党人就是要有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并随时为理想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出了今后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普遍欢迎。近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在巨大的成绩面前,我们应理性地看到还存在于一些领域内的问题:如总体上科技文化事业在发展而封建迷信却在一些地方蔓延;精神文化产品日益丰富而有害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反腐败的斗争不断深入而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仍危害严重;法制建设日趋完善而对刑事犯罪的打击仍待加强;全社会普遍文明水平在提高而黄赌毒沉渣泛起;各种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改善而假冒伪劣仍猖獗;各种服务的硬件在上档次而软件却徘徊不前;个人的职业收入增长迅速而敬业精神明显下降;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而勤俭节约的风尚逐渐淡化;个人的竞争意识增强而团结友爱的传统在削弱……在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能遇上这些矛盾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党在思考,政府在思考,人民在思考。原来在物质文明迅速提高的同时还存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即“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于是,党中央及时号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强调这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科学观等为主导的风尚。社会是由每个具体的人组成,个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在我国,个人精神世界的完善可分三个阶段,即做人——做中国人——做共产党人。做人就是要具备现代人类社会普遍公认的思想品德,具有正确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文明精神;做中国人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品德,具有中华民族为人的基本品质;做共产党人就是要有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并随时为理想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做人和做中国人是做共产党人的基础,如果前两者没达到,后者就很难做到。这就是说,没能学会做人和做中国人,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党人。我们党内许多优秀共产党人首先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中国人,如雷锋、焦裕禄、徐虎、李素丽等。而我们党内的一些败类首先就不是一个思想品德上健全的中国人,如刘青山、张子善、王宝森等。因此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仅要加强如何成为合格共产党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要加强如何做人和做中国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后两者的工作更应受到重视,因为它们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被轻视,使共产主义道德思想的培养缺乏基础,甚至有时成为空谈。如今让人们明白做人、做中国人和做共产党人的关系,就是要知道做共产党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做人和做中国人的高级阶段,没有完成初级阶段的自我修养,就无法上升到高级阶段的精神塑造。
做一个人
人面临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做人要有公认的基本的道德品质。如对待自然,人应具有爱自然和爱科学的精神。爱自然是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体现人类宽广的爱心。包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反对对大气、水、土地的污染,反对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和猎杀,反对以牺牲自然生态平衡为代价而发展社会生产。爱自然已从传统的爱自然美和对自然环境的情感依赖,发展到自觉承担保护自然的责任。爱科学的精神虽然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但它首先体现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并由此产生热爱真理,无私地追求真理,坚持理性反对迷信,以经验、努力与智慧为真实而不依赖崇拜和情感等的科学品质。热爱真理和追求真理常受到金钱、权力、情感等因素的动摇,而理性主义也常被现代形形色色的伪科学、玄学、巫术、神秘主义所迷惑。爱科学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清醒的头脑,并保持崇高的理想。人还要面对社会,社会要求做人也有一些基本品德。如对自己和别人都应诚实、善良和反暴力,对别人还应讲平等、公平和宽容,而自己更要有勤劳、敬业等优良品质。诚实是一个人精神世界最重要的基石,在这个基础上可建起纯洁的心灵大厦,营造高尚的精神乐园。《读者》杂志曾登载了一位女教师给考试作弊的学生下跪的故事,这位教师痛心地告诉学生:放弃诚实就是放弃人的精神生命。善良是人类社会最强大的力量,它既能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升华,又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亲近、信任和凝聚。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成人帮助儿童、年轻人帮助老人、健全人帮助残疾人、强者帮助弱者的现象,善良种植在每个人心中。而近些年出现的“爱心社”、“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慈善总会都是人们善心的表现。反暴力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产物。暴力过去和现在都使个人、家庭甚至民族深受其害,谁也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施加的残酷暴力,谁也不会忘记“十年文革”中的暴力给许多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反暴力是全人类文明的呼声,是当代社会做人的基本要求。有了诚实、善良、反暴力的品质,还应培养平等、公平和宽容的精神。平等指尊重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尤其是尊重那些平凡人的权利。通常,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资历的长短和情感的亲疏等容易使人淡漠甚至丧失平等精神,如目前社会上仍存在的对民工、对农民、对病人、对孤立无援者等权利的不尊重现象。我们都希望别人平等待我,因为谁都有可能处在不利地位的时候,但我们必须首先平等待人。公平精神更多地是对领导干部而言,因为他们的行为“理应高尚”。具备公平精神,就是给每个人以公平的机会、公平的分配、公平的关注和公平的交往。尽管现实的公平只是相对的,但具备公平精神是绝对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公平精神倍受推崇。经历过十年浩劫的风风雨雨,人们逐步感到宽容精神的可贵。在法律范围之外,宽容正在培养每个人的心灵健康。人无完人,谁都希望得到别人宽容,因此谁都应该首先宽容别人。宽容是互相的,对一般人的宽容有时容易做到,但对不宽容者的宽容却很难做到。我们讲做人应有宽容精神也包括对不宽容者的宽容。在任何情况下能替别人着想,理解别人,存宽容之心,才能避免各种矛盾,完善自我的人格。此外,做人还应有勤劳、敬业等品质,勤劳是人的美德,是个人取得事业成功和为社会做贡献的基本素质。人们为了某个具体目标而勤奋工作容易做到,而要养成勤劳的品德并非易事。通常懒惰与勤劳是对立的,一些学者称不少人有懒惰倾向,所以要具备勤劳品质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人人都期望成为一个事业上成功的人,若没有勤劳的品质,希望会变成失望。敬业精神是当前社会中容易动摇的精神之一。当人们以收入的多少来评价职业的优劣时,敬业精神就容易被拜金主义代替。敬业并不是以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是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培养敬业精神有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反复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恒地为事业而奋斗。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做人的道德规范会进一步完善,而每个人都将为此不断努力。
做中国人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应具备人类普遍公认的道德品质。作为中国人,我们还应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品质。中国人是人类的一部分,有其生存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精神文化传统,从而也形成中国社会要求的做人规范。因此,我们在了解如何做人的同时,也要了解如何做中国人。即懂得做中国人的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农业民族,重视土地和依赖血缘情感,并逐渐形成爱家庭、爱家园、爱国家的精神和重孝道、爱子女、异手足情等传统。家庭的基本成员是夫妻,爱家庭首先是夫妻相爱,包括相互尊重、相互爱恋和有家庭责任感等。我国古代传颂的“天仙配”、“牛郎织女”、“孟姜女”等故事都是对这种品质的歌颂,而“杜十娘”、“铡美案”、“潘金莲”等故事都是对违背这种传统的鞭挞。尽管人们目前对此看法并不一致,但爱家庭仍为普遍存在的情感,许多人从中获取了生活的幸福和工作的动力,并认可“家和万事兴”。家庭之外是家园,成片的家园是国土,国土和生长于斯的人组成国家,爱家园、爱国家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剪不掉、割不断的情结。吟唱屈原的“九歌”、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和陆游的“示儿”,我们能感受到爱家园、爱国家的无限情感;回忆戚继光、林则徐、杨靖宇、黄继光,我们能感觉到爱家园、爱国家的无畏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血缘情感中最可贵的是利他主义精神,如母亲为了儿女愿意牺牲一切的精神。中国人建立在亲缘情感上的许多品德都不同程度地显示这种精神。在家庭和宗族内重孝敬、爱子女、惜手足情其核心思想是利他,在社会上尊重老人、保护儿童、视朋友为兄弟姐妹讲究的也是利他。当前,中国家庭爱女子、惜手足情令人称道,个别家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重孝敬却并非如此。难怪有人以是否孝敬作为交朋友的标准。以非凡勇气将一大群贪官送上法庭的山东泰安检察院检察长公丕汉直言:我认识人首先看他是否孝敬父母。可见,孝敬是做中国人的重要品德。中国人还将血缘情感扩展到非血缘的人际关系中,强调社会中普遍的尊老爱幼和视朋友为兄弟姐妹,从而将利他主义精神进一步延伸。因此,作为中国人,你是否在社会上尊老爱幼,是否将朋友视为兄弟姐妹,也是人们衡量你道德水准的标志。在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中,还有讲信用、凭良心、养正气、重克己等传统。讲信用是中国人建立人际关系和人格的重要基础,即“民无信不立”。言而有信是中国几千年来沿袭的道德标准,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中国人都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信守自己的诺言。尽管不同的人讲信用的程度不一样,但努力做到讲信用却是大多数人所坚守的。当前社会普遍推广的“承诺制”就是这种追求的具体行动。凭良心指做中国人要有承担各种社会义务的善心。如尊重人的人格、不欺骗人、不伤害人、不损害人的利益和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义务。作为优秀的中国人,徐洪刚、徐虎、李素丽等都是凭良心在做事,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品德的发扬光大。养正气指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节操,此传统始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善养吾浩然正气”。养正气是努力达到一种高尚境界,靠人们的主观努力和高尚行为长期积累养成,我们从孙中山、蔡元培、鲁迅、闻一多等人的身上能感受到这种浩然正气。克己是受到过强烈批判的道德修养方法。但我们应看到,人天生有各种欲望,并往往与客观现实冲突,如放纵个人欲望有时就意味着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这时要求克己是必须的。克己强调克制、约束自己的欲望并不是反对为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奋斗,而是要求在这种奋斗过程中重视自我道德的约束。除以上所述之外,做中国人还要争取具备“天下为公”、“以德报人”、“独善其身”、“兼相爱”、“爱勤俭”等良好品德。当然,每个中国人不可能完全具备这些品德,但我们如知道做中国人应有这些追求,并向这个目标奋斗,进而寻求精神上的高度完善,就会促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问心无愧的中国人。
做共产党人
做人和做中国人的过程实际上是向做共产党人迈进的过程,做共产党人的许多要求与做人和做中国人的要求分不开,甚至没有严格的界限。如做人和做共产党人都要求对人平等、讲公平,做中国人和做共产党人都要求尊老爱幼、爱国家、天下为公、以德报人。做共产党人的追求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努力,集中体现全人类和中华民族的文明精神,并使之升华为共产主义道德精神。在这个层次上,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个人最高的价值体现,个人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应有艰苦创业、清政廉洁、肝胆相照、平等待人、团结民众、提倡民主和为人民服务等品德。共产党最初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谋求为劳苦大众翻身,从今天来看,其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随时愿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共产党人的这种品格是一大批革命先烈塑造的。在黑暗时期,一些出身富贵的年轻知识分子成为共产党员,他们冒着颠沛流离甚至献出生命的危险,而没有自己的物质追求,只为广大人民的解放。如在当年的中美合作所,许云峰、江竹筠、陈然、叶挺等以生命展现了这种震撼世代中国人的共产党人精神。当一个人从舒适的环境中被打入牢狱,并遭受野蛮的拷打,而且天天看到牢房外“青春一去不复返,此时此刻还须细细想想”这种刺激心灵的标语,需要有何等的意志和毅力去坚持自己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又是何等的崇高。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谁不珍惜自己的青春?愿为全人类的解放奉献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共产党执政后,做共产党人似乎没有过去的那些危险了,而且还有执政党党员客观存在的某些优势。对一些人而言,做共产党人的权利诱惑和物质诱惑已大于精神追求,传统的共产党人精神在一些局部出现淡化。那么,过去做共产党人的那种精神还要不要?回答是肯定的。尽管革命已胜利,尽管人民已当家作主,但维护人民利益仍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责任,随时为人民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仍是每个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精神。百姓受灾,共产党人应解救他们;百姓受苦,共产党人应帮助他们;百姓受欺侮,共产党人应保护他们……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个人的荣誉、家庭甚至生命仍可能牺牲。我们看到有相当多的共产党人坚持优秀的传统精神,为人民利益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人民崇敬为人民利益呕心沥血、牺牲自我的好领导周恩来、彭德怀等,人民怀念为人民利益披肝沥胆、忘我工作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等,人民赞颂为人民利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好党员雷锋、欧阳海、王进喜、李国安等。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共产党人不倒的精神。如今,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党内滋长,一些人开始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于是人们怀念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品德,呼唤发扬共产党人的传统精神,希望那种高尚的精神风貌重新出现。我们今天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共产党人而言,就是要培养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敢于牺牲自己一切的精神。
做人——做中国人——做共产党人是人生的三部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三部曲。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重视培养做人和做中国人的基本品质,然后进一步追求做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人都有精神生命,都有精神追求。当我们对事业缺乏兴趣,对工作缺乏激情、对周围事物感到冷漠,对前途感到渺茫……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缺少了什么。精神疲惫,精神倦怠,最终会精神枯竭。人的身体必然衰老,但精神却可永远年轻。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才可能有不断进取的活力,才可能有不断创造的激情,也才有长盛不衰的精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