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工程”与舞剧创作_艺术论文

“精品工程”与舞剧创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舞剧论文,精品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舞剧创作的繁荣,是我国近年来舞台表演艺术景观中一道绚丽的风景。因此,在2002 年开始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舞剧在初选入围的30台剧目中占了六分之 一。考虑到这是一个包括京、昆及川,越、闽,粤等地方戏,包括歌剧、音乐剧、话剧 、儿童剧及音乐会、主题歌舞晚会、杂技曲艺晚会等舞台表演艺术在内的较量与选拔, 入围舞剧的这个“六分之一”就是得之不易的了。毫无疑问,舞剧创作如果没有近年来 “量”的繁荣,就不会有上述入围舞剧“质”的升华;同样毫无疑问的是,不同于各类 评奖的“精品工程”剧目选拔的价值取向,将改变舞台创作中千金一“奖”、奖到“封 箱”的状况,将使繁荣的剧目创作促进繁荣的演出市场。

一、“精品工程”是舞台表演艺术的“国家形象”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个性,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风格,一个国家当然也有一个国家的 形象。就舞台表演艺术的品种而言,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可能是芭蕾,美国的“国家 形象”可能是音乐剧,中国的“国家形象”当然是京剧;而就各艺术品种的具体作品而 言,无疑也会有“国家形象”体现其中,如歌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油画的《开国大 典》等。

舞剧在舞蹈艺术体裁中,相对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和复杂的样式。这其实意味着,舞剧 的艺术表现具备较为开阔的民族视野和较为深邃的历史底蕴。在当代史的视野中,中国 舞剧创作于1959年、1979年和1999年之际形成了相对而言的三个高潮。这三个高潮给了 我们两个重要的提示:其一,舞剧创作的高潮总是与国家“逢十”的重大庆典相约而至 ;其二,舞剧创作的高潮每20年一遇且一潮高于一潮。反省这两个提示,可以看到舞剧 创作的繁荣与国泰民安的社会境遇、与国庆民悦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在我看来,19 59年前后有代表性的舞剧是《鱼美人》、《小刀会》和《五朵红云》,1979年前后有代 表性的舞剧则是《丝路花雨》、《奔月》和《召树屯与楠木诺娜》。如果说,1959年前 后的中国舞剧创作是以《无益的谨慎》、《天鹅湖》为蓝本,在吴晓邦、梁伦等“新舞 剧”的基础上,在传统戏曲的土壤中进行“中国舞剧”的形态探索,那么,1979年前后 的中国舞剧创作则以创新舞剧语言形态为特征——《丝路花雨》探索戏曲舞蹈之外的古 典舞蹈语言,《召树屯与楠木诺娜》则使少数民族舞蹈语言进入舞剧的叙述结构,《奔 月》虽取材上古却延续着“新舞剧”从人物性格、现实出发设计语言形态的艺术理想… …上述舞剧就其特定的时代而言,也算得上“精品工程”了。虽然不能说哪一部舞剧就 是“国家形象”,但也基本上体现出了那一时期的“国家形象”——比如五十年代末期 所体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强暴的形象以及七十年代末期所体现的中国人民追求 变革、追求开放的形象等。

二、“精品工程”将全面促进艺术创作繁荣

上一世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舞剧创作不仅呈现为更加繁荣的景象,而且传递 出更多创新的信息。1992年、1997年举行的两届全国舞剧观摩演出,1999年“国庆50周 年”的文艺展演,直至今年5月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舞剧观摩演出;加上“文华奖”、“ 五个一工程奖”、“荷花奖”对舞剧创作评奖的刺激,舞剧创作已持续繁荣相当一个时 期了。在我看来,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舞剧创作与既往的作品相比,后者关注语言 形态的系统建构,而前者关注结构模式的多样探索,后者关注题材的历史底蕴,而前者 关注主题开拓的人文关怀,后者关注地域文化的类型风格,而前者关注编导个性的形象 呈现,后者关注人物冲突的情节叙述,而前者关注性格刻画的情境设置……

舞剧创作是繁荣的。在各省申报“国家艺术精品工程”的166台剧目中,舞剧与舞蹈诗 有20台左右,约占八分之一强。与占六分之一强的舞剧“初选入围”剧目的比较来看, 舞剧创作的质量也是高于平均值的。2002~2003年度初选入围的5台舞剧分别是兰州歌 舞剧院选报的《大梦敦煌》、中央芭蕾舞团选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空军政治部歌 舞团选报的《红梅赞》、上海歌舞团选报的《闪闪的红星》、北京歌舞剧院选报的《情 天恨海圆明园》。应该说,接近、达到甚至超过这些水准的舞剧还有不少,比如无锡市 歌舞团演出的《阿炳》、南宁市歌舞剧院演出的《妈勒访天边》、云南省歌舞剧院演出 的《阿诗玛》、湖南省歌舞剧院演出的《边域》以及九十年代以前的《丝路花雨》、《 铜雀伎》、《祝福》、《家》等。这一方面是由于时限,原则上不考虑九十年代以前的 作品;另一方面是由于缺报,有些佳作未能由所在省选报上来。但无疑,“国家舞台艺 术精品工程”的确立,一方面会促进舞剧创作的进一步繁荣,一方面会促进舞剧创作修 改出更好的作品。而在当前舞剧创作已相当繁荣的境况中,“精品”更是我们所由衷期 盼的。

三、“精品工程”的“三精”取向与“三性”统一

既然是“精品工程”的“初选入围”剧目,人们就有理由了解上述舞剧何以能“初选 入围”的缘由。可以将评审专家的评语概括如下:1.《大梦敦煌》——该剧经过合理地 剪裁材料,以莫高、月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准确地呈现并把握了敦煌文化的精髓…… 2.《大红灯笼高高挂》——该剧大胆地吸收融会各种艺术门类的精华,并做到完整、统 一、协调,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情节连贯,亮点不断……3.《红梅赞》——该剧运用 “意识流”、无场次的结构方式和现代舞蹈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先 烈们不屈不挠斗争的光辉形象……4.《闪闪的红星》——该剧选取少年潘冬子对革命的渴望和认识这一心路历程,视角独特 ,舞剧结构的大写意风格,拟人化的红五星贯穿全剧的编导手法体现出新颖而独具的结 构功力……5.《情天恨海圆明园》——该剧选材准确,结构完整,音乐完美,颇具戏剧 张力,有浓郁的民风、民俗色彩,风格鲜明……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部舞剧,我们都可以评点出它的优长和缺憾。在20部左右的舞剧 、舞蹈诗作品中选拔出以上5部“初选入围”作品,大约有这样几点启示:其一,与舞 剧相比,舞蹈诗入围的几率是“零”。这说明“精品工程”在舞剧的醇厚与舞蹈诗的空 灵之间认同前者。其二,“初选入围”的舞剧基本上是“悲剧性”的,严格说来,基本 上是以“正剧”表现的手法来控诉毁灭人性的种种邪恶,来讴歌人性的凄美与崇高。其 三,这些舞剧的语言不见“定势”,结构不见“模式”,一切服从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一切服从于被悲剧所毁灭的“人生价值”的表现。并且,在这两个“服从”的基础上, 建立起戏剧情节与舞蹈语言的统一性,建立起人体动态与舞台场景的统一性,建立起视 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统一性。其四,这些舞剧在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 “三精”取向之时,也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三性”统一。这是打造舞台艺 术精品应具有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四、“精品工程”在打造剧目的同时打造剧团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启动与实施,对于我们的舞剧与舞蹈创作来说是一件十 分有意义的事情。除“初选入围”的5部舞剧作品外,与我们舞蹈创作相关的“初选入 围”作品还有喀什地区歌舞团申报的歌舞《喀什噶尔》、昆明市花灯剧团申报的歌舞剧 《小河淌水》、贵州省歌舞团与遵义市杂技团联合申报的歌舞杂技《依依山水情》。也 就是说,我们的舞蹈编导在“精品工程”的实施和打造中是大有作为的。事实上,在舞 剧“精品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要依靠以编导为首的艺术家群体,二要依靠以歌舞院 团为主体的艺术生产基地,三要依靠懂艺术、会经营的艺术管理部门。“初选入围”的 5台舞剧,由陈维亚担任总编导的是2台,即《大梦敦煌》和《情天恨海圆明园》;由一 位编导独立完成的也是2台,即杨威的《红梅赞》和赵明的《闪闪的红星》;还有1台是 在电影导演张艺谋任编剧、导演、艺术总监,以王新鹏为主的编导群体完成的《大红灯 笼高高挂》。在这里我们注意到,编导和演出团体为同一单位的只有杨威和她的《红梅 赞》。

“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的实施,除为“精品”的打造提供相当的资助外,还要考虑为 “精品”的生产建立一定的基地。剧团作为舞台艺术产品生产的基地,也应力争成为“ 精品工程”的选择对象。根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剧团作为“ 基地”的基本条件是:一、拥有一支具有实力的优秀艺术人才队伍;二、具有排演优秀 剧目的良好物质条件和硬件设施;三、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四、原则上要拥有功能齐 全的现代化设备的剧场。所谓“基地”,是“舞台精品”生产的“工厂”。在生产者、 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三大生产要素中,表演艺术产品生产最重要的要素是“生产者”, 也即拥有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表演艺术人才的队伍;对于舞剧艺术产品的生产而言,我 以为一是要有能进行舞剧排练的基本队伍和场地,二是要有能进行舞剧营销的有效渠道 和思路。近年来一些市级歌舞团体在大型舞蹈(包括舞剧、舞蹈诗)的创演方面颇见起色 ,这是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的。我以为,首批“初选入围”的5部舞剧及其创演剧团,更 应在打造剧目的同时打造剧团,使自己成为“精品工程”实施中的舞剧创作“基地”, 使自己能为打造更多的舞剧精品而建功立业。

标签:;  ;  ;  ;  ;  

“优秀工程”与舞剧创作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