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_李建平

河南省许昌县妇幼保健院 河南省 461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常规检验中发生常见误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进行的27035例临床常规检验中发生常见误差的原因。结果 临床常规检验中发生常见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仪器及试剂的不合理使用、样品的不合理采集和保存、检验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不够等。结论 通过对检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培训,能减少和避免误差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临床常规检验;误差原因;解决措施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临床常规检验报告27035例,其中血常规检测8134例(30.09%),尿常规检测6729例(24.89%),肝功能检测4092例(13.14%),大便常规检测3188例(11.79%),躯干及四肢CT及X射线检测3002例(11.10%),其他检测1890例(6.99%)。

2、方法

对27035例临床常规检验报告中所得出的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有出入者进行复检,确定为误差所致,并对误差原因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临床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主要包括仪器及试剂的不合理使用、样品的不合理采集和保存、检验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不够等,三者发生概率分别为0.1036%(28/27035)、0.0740%(20/27035)、0.0481%(13/27035),见表1

三、讨论

1、仪器操作及试剂等方面问题

临床常规检验过程中的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 由于所用仪器发生老化或由于平时仪器保养不妥当,从而导致所用检测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发生变化;试剂的保存条件不对及高频率更换不同厂家的试剂。

1.2 由于实验室检验人员的自身水平限制,主要由于检验人员不能熟练掌握所有常规检测仪器的功能,操作时未能注意相关注意事项。临床常规检验往往要求十分熟悉操作标准,否则将引起检验过程出现许多误差,如对样品规范采集及保存的意识不强,检验过程中更换试剂时未更改所有仪器的主要参数及操作失误给检测结果带有很大系统误差。

1.3 临床常规检验时所采用的试剂或检测方法超出所用仪器要求的范围,从而引起误差。同时,要求检验人员做到时常反思,严于律己,敢于并且善于总结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断追求自身进步。除通过系统的正规培训外,各医院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善于使用医疗器械者及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和讲座,从而为员工们有效充电。

日常做好器械的记录及维护工作,检验科应配备专门人员维护常规检验的医疗器械,排除故障,定期检查。杜绝各种主观估算和经验主义,要求严格参考每台设备自身特点和相应故障等情况,制定特定的维修方案,并严格参照每种仪器的专业维修方法来落实工作,从而保证医疗设备在日常临床常规检验中的正常使用。另外,还可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设备登记制度”,对设备的日常质控、使用及故障情况进行记录,从而降低维修时的难度。检验人员需做好设备和试剂的匹配工作,采用匹配的试剂和医疗设备是检验结果的基本保障,针对具体情况应具体进行分析,进口仪器配进口试剂,国产仪器配国产试剂,将试剂和设备匹配。但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倘若进口或国产试剂不够用,此时检验人员可根据配置方法进行调制。在溶液和试剂的配置过程中需充分发挥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尽量避免由于配置试剂的误差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这样不仅保障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同时,也保障了检验所用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2、临床上样品的采集和检验方面的常见误差

在此以血常规的检查品为例对于血液的样品采集与检验误差进行了分析,具体表现在:

2.1 血液样品的采集

通常情况下,血常规检验的样本采集选取的是静脉血液与末梢血液,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静脉血液当中抽取的样本在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的技术方面与末梢血液样本相比较低,血小板计数与末梢血液样本相比则较高。末梢血管与静脉血管相比,管径较为狭窄,局部温度也相对较低,血液循环自然达不到通畅运行,血液内各成分在局部末梢血管当中具有沉积的现象,因此各类细胞的计数方面与静脉血液样本相比较高。另一方面,在进行末梢血液样本的采集操作时,针刺深度不足或挤压力度过大,会将组织液混人到血液样本当中,形成血小板局部密集的现象,也会产生上述的比较结果。通过对国内血常规检验的其他文献进行研究与分析后发现,手指部位的末梢血液标本对于临床诊断的准确度与重复性都比较低下,因此应该采取更有优势的静脉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

2.2 不同温度血液保存方式给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正常室温下与冷藏的两种血液样本保存方式,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计数,以及血红蛋白的测定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应该是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时,加人的溶血剂发挥了作用,致使白细胞膜产生了破裂与溶解,胞质大量溢出,细胞体积缩小至仅剩细胞核与部分颗粒物质。由此可见,对于血液样本的保存来说,无论是室内常温还是冷藏保存,只要细胞核与颗粒物质不发生明显的质变,对常规检验的结果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3种指标如果发生了哪怕细微的变化,也会决定最后的检测结果产生偏差。

2.3 血液送检时间的长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液样本送检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立即送检的血液样本白细胞计数与血液取样2、4h后送检的血液样本相比较高,在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检测方面与血液取样2、4h后送检的血液样本相比较低。通过这组数据结果表明,随着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推移,血液细胞当中的血小板会逐渐发生聚集、载附以及沉积的现象,进而产生肿胀的情况,结构也会随时间而发生改变。因此对于血液样本的处理,要及时在取样后立即送检,对于客观因素而无法立即送检的情况,要采取合理妥善的保管措施,以免血细胞发生变化。采用EDIA一K对待检测静脉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后,最好在5h内的常规室温环境下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数据基本准确无误;采用EDTA一K对待检测末梢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后15min内检测效果最为准确;预稀释的血液样本,在稀释后10min内进行检测,效果最为准确;如果样本稀释液当中含有细胞稳定剂,则血常规检测最好在4h以内进行。

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为了减少检验结果误差的产生就必须确保抗凝剂的适量性,为此就要求检验人员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及较为精湛的操作技能。从而有效减少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误差的概率。另外,样品的稀释或由于保存不当发生含量变化,如血液样品发生溶血等情况,这些误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检验人员操作时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如采集血液样品时选择在患者正在输液的同一侧手臂上进行,因此造成血液样品中各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从而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这些不经意的错误操作就可能导致对疾病的诊治出现致命的错误。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包括仪器及试剂的不合理使用、样品的不合理采集和保存、检验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不够等,通过对检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培训能减少和避免误差,从而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史晶晶.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3:636-637.

[2]路浩.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误差及解决方法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2:355-356.

[3]毕建滨.基层卫生院临床检验中常见的差错及控制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949.

论文作者:李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临床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_李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