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优质的数学课堂不是教师的一枝独秀,而是学生的百花齐放。以学生为主导,探究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兴趣出发,提高数学能力,为营造师生共筑的和谐课堂,我们需要创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认识时间 问题串联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程设计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教育手段变得日益丰富。然而无论教学模式如何求新求变,学生兴趣依然是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切入点。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内心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期待,满足学生的数学认知需求,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中的“认识时间”一课为例,简要分析了本课的教学策略,为营造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一、结合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
优质的教学设计离不开前期的学情预设。以“认识时间”一课为例,在课程设计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钟表的认知情况,利用聊天等形式掌握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知。那么通过前期的学习,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钟表中时针和分针的概念和作用,并且能够认清钟表中数字代表的含义,但他们对于分针和时针的组合数据认读存在问题。因此,教师就可以将此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在合作交流中解决时间的认读难题。同时在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时间的不可逆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维意识。那么通过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教师就可以以此进行课程的设计和问题的布置。
二、情境激趣,问题导入
导入是课程的初始,也是决定学生是否能进入课程学习的重要节点。因此,在“认识时间”这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就要根据课前掌握的学情,从生活场景出发,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小猪佩奇的妈妈每天早上都会设定闹钟,让小猪佩奇及时起床。然而有一天,小猪佩奇却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它没有时间观念,可是小猪佩奇很委屈,它说钟表坏掉了,明明六点十五的闹钟,却偏偏在三点半响,所以它按掉了闹钟,在六点十五来到了学校。那到底是谁说的对呢?为什么闹钟会出现响错时间的事情呢?快让我们来看一看小猪佩奇的闹钟吧!在故事化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快速吸引,学生的思维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之中。随后,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认清了分针和时针分别代表的含义,以及指针之间的数字的对应关系。此时初步的时间认知已经形成。当然,除了情境激趣,我们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猜谜激趣等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为进一步落实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教师需要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课堂的主体地位,就是指学生不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客体,而是主动探知、积极思考的主体。
四、游戏巩固,问题串联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游戏是持续学生关注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认识时间这课的习题巩固上,教师以游戏串联知识点。一方面,教师可以以小猪佩奇一天的作息时间为情境,设计出闯关游戏。第一关为连线题,请同学们根据小猪佩奇一天的活动内容,将正确的时间和活动连在一起。第二关为画图题,请同学们根据小猪佩奇提示的时间,画出正确的时钟图。第三关为设计题。现在是下午一点整,小猪佩奇要去参加同学聚会了,聚会时长为3个小时,在参加同学聚会后还要在晚上六点参加补习班的补习,请你为它设计合理的出行时间,以保证小猪佩奇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补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动手操作的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比如,让同桌之间动手实践,两人一组,一个拨钟,一人读时间;或者是教师说时间,学生动手拨钟。
五、优化作业设计,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在经过导入、探知、巩固等教学环节后,对数学知识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此时在课堂中布置家庭作业就显得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所有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那么作业的布置亦然。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作业布置,传统的习题式固然有其独特的效果,但在作业设计上,教师仍然可以联系实际,进行实际演练。譬如记录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你每天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吃饭,几点放学,几点写作业,几点睡觉……根据一天的作息时间,写出相应的时间。这样学生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一天的时间安排,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总之,以“认识时间”为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离不开问题情境的设计和游戏的激趣应用。因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情入手,以兴趣为课堂切入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快乐中训练思维、在快乐学习中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杨天美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认识时间》为例[J].新课程•中旬,2017,(10):120。
[2]赵砚 王立杰 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时间”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8,(2):84。
论文作者:向国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时间论文; 学生论文; 小猪论文; 教师论文; 几点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作业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