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敕勒歌》
河北省邢台县皇台底中学文杰
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大体都是名篇佳作。当然一首诗为少数几个人经久难忘,可能还是夹杂某些偏爱的因素;但是为大多数人经久难忘,就表明那首诗的生命力的久长,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敕勒歌》就是这样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它同许多优秀的乐府民歌一样,在民间流传和文人的翻译中得到过加工,以致成为不朽的珍品。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由于以极凝练的构思,错落有致的笔触,寥寥几笔就把北国苍茫雄浑的草原景象和北方民族以毡帐为屋、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尚勾勒入画,意境高妙,诗情浓郁,韵味隽永,因而为历代人们所传诵,誉为千古绝唱。
《敕勒歌》全诗只七句,二十七字,其辞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指敕勒族原居住的敕勒平川,在今山西北部一带。“阴山”,即阴山山脉,起于河套平原西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境,向东同内兴安岭相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穹庐”指圆形有拱顶的毡帐,即今习惯称呼的“蒙古包”。
这首歌辞语浅近,出语自然,虽写眼前景物,却意境开阔,意象丰富,充满诗情画意和浓烈的北方草原生活的气息,风格清新,刚健质朴,一洗南北朝时期充斥文坛的浮靡华艳的宫廷文学的脂粉气,一扫琢练雕缛的形式主义诗风,不仅是南北朝文人诗歌中所无,而且是历代民歌中少见的珍品,列入我国优秀诗歌之林也毫无逊色。
这首歌篇幅极为短小,却写的很有声色气势,仿佛有千姿万态奔涌于字里行间。歌的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一川一山,起得雄伟,自然,没有用一个动词或是修饰语,而巍巍高山,拔地而起,茫茫平川,广阔无垠,既交代了环境,又想象生动。三、四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眼前景物“穹庐”和“笼盖”做天的比喻,既显得贴切、形象,又格外突出地表现出地域的特殊风貌和民族生活习尚。五、六两句,“天苍苍,野茫茫”,状写出天的廖阔,地的茫茫,与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劲风,草原,活动着的牛群羊群,意象极为丰富。一幅描绘北方人民生活与草原景象的天然画图,尽收眼底;韵味隽永,引人遐思。
《敕勒歌》的高妙处,也是我们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意境开阔,意象连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歌中的山、川、草原、牛羊,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自然连缀成一幅北方牧图的天然画幅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假如分割了,诗的形象就受到损害,不完整,意象即不连贯,诗的意境自然无法表现,读者面前呈现的只能是一片片孤独的风景,绝不能成为意韵深含的诗。反复咏唱这首歌,我们会感到在节奏上是一气呵成,一唱到底的;在内容和结构上前后映衬对比,相依相成,浑然联成一体。全歌七句,连用川、山、天、野、风五种气象宏伟的自然名物和“苍苍”、“茫茫”这两个意象丰富的叠音形容词,造成一种连珠式的排比节奏和江河直下的雄伟气势,把北方草原的种种异彩交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图景。从层次上看,前六句写的是静态中的自然环境,末一句则写风、草、牛、羊的动态中的地方风物,同前面的川、山、天、野形成鲜明的对比,前后映衬,既有相映成趣之妙,又具有浑然相连的立体感。山川天野这种苍茫辽阔的自然景象与风草牛羊这种跳跃舞动的生活气息,自然融合,达到了雄奇壮美的诗的最高境界。仿佛使读者看到了在苍苍青天的大背景下,横亘祖国北方大地的阴山和无边无际的敕勒平川,何等的威武雄奇,顶天立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放眼辽阔草原和如云的羊群牛群,引亢高歌,抒发豪放的情怀,音韵回荡,诗意盎然。歌中流露出强烈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挚爱和对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激励着他们去为祖国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敕勒歌》贵在自然,不尚雕琢,这是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是我国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论文作者: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阴山论文; 草原论文; 穹庐论文; 自然论文; 意象论文; 笼盖论文; 民歌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