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中国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_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产业:中国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_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工业: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发展论文,生态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反思

工业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主导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它曾极大地增进了人类的福利,创造了以巨大物质财富为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但是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证明了传统的工业化模式的种种弊病及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从生产与环境的关系角度看,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有以下几个特征和弊病:

1.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是一种以不可更新资源为主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煤、石油、天燃气和其它矿产资源一直是工业各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主要来源。

2.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是一种高资源耗费的工业生产方式,与低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农业相比,传统工业化的生产依赖于大量的自然资源投入,能源和原材料的耗费量十分巨大。

3.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是一种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方式。传统工业生产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在工业品的使用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废气、废液、废渣等污染物质。工业“三废”一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4.传统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的基本上是一种单向非循环的工业生产流程。这个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资源→加工转换→产品。由于对必要的资源环境利用流程的忽视,在相当程度上加深了资源的耗费和环境的污染。

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正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

二、生态农业的启示

如何寻找一种新的工业生产方式呢?生态农业的实践给了我们积极的启示。生态农业就是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一种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在基本理论观点上认为,农业生产活动是生态圈(也称生物圈)中生态运动的一个有机过程,是生态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合。因而运用生态学理论指导农业生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2.在历史继承方面,生态农业吸取了传统有机农业的精华和工业化农业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成果,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农业产出低和工业化农业高消耗、高污染的缺点。

3.在技术设计思想上,强调运用生态学理论指导设计农业生态系统。

4.在产业结构上,强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协调平衡的大生态农业结构。

5.在效益问题上,注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6.在发展问题上,主张通过生态农业推动农村社会的持续全面发展。

总之,生态农业的核心思想就是:(1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有效、 持续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以积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发展生态农业已被确定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三、生态工业——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变革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生态经济效益型现代工业发展模式,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现实的呼唤。这就是说,我国工业发展的严峻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重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工业发展模式。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工业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在客观上要求推进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可是,现实总不尽如人意,这种转换的进程十分艰难,它突出表现在:在工业生产建设中,片面地追求产值产量,不讲质量、品种;盲目追求高速增长,只管自己能够生产什么,不管产品销路和市场需求;只着眼于扩大生产规模,不讲求优化经济结构;只顾争投资、铺摊子、上项目,不顾国力、财力、物力能否承受;只讲经济效益,不管生态效益,这个项目能获利就上,管它生态破坏不破坏,怎么排污对自己单位有利就怎么排,管它环境污染不污染,等等。所有这些,就使工业发展基本上是继续沿用多年来在产品经济思想指导下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因而,目前我国工业生产建设普遍存在着生产消耗高、产品质量低、建设浪费大,生态环境破坏重等问题,极大困扰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现实的情况表明,就目前工业发展的总体而言,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工业经济增长还是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与消耗,在低技术水平、结构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不得不消耗高于发达国家几倍的资源能源来维持落后的工业发展模式和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据统计,1991年我国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9倍,其中比日本高4倍多,甚至比印度还要高出65%;能源投入产出效益,先进国家比我国高出约3~6倍。长期以来,我国工业生产的物耗水平居高不下,1989年和1985年相比,在全国重点企业的考核指标中,有52%的企业消耗指标上升。据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四个行业的统计,1991年同1978年相比,除建筑业外物耗率都是上升的。而在发达国家因大量应用先进技术,使能耗物耗较大幅度下降,如日本在1984年每单位工业产品的原材料使用量仅为1973年的60%。据世界银行的分析计算,90年代初,世界工业单位产品所需原材料量只有80年代初的40%,而且这种情况还有加快的趋势。所以,在发达国家里,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正在从人们的观念中和实际发展中逐渐淘汰;而我国工业发展却仍然是“吃”得多、转化少、“拉”得多,其结果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少,返回自然的废弃物多,变成污染源,导致生态恶化。这就是说,目前我国工业发展的经济效率低、生态经济效益差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工业企业制度的建立,应当说现在到了应该彻底醒悟的时候了,应该把工业发展的重点转到推进工业发展模式上来了。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国工业发展已经被它的传统模式逼进了一个必须作出历史抉择的重要关头,是坚持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继续采取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撑工业高速增长呢?还是采取技术进步、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工业发展模式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种选择,是关系工业发展的两种命运问题。既然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就应当认真地吸取历史的教训和清醒地正视现实的困难,在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推进工业发展模式的转换,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生态经济效益型工业发展模式,即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性的生态工业模式,这是一种现代工业发展的最佳模式。所谓生态工业,是指合理的、充分的、节约的利用资源,工业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最小以及废弃物多层次综合再生利用的工业发展模式,是一种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这种模式与传统模式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它力求把工业生产过程纳入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系统,把生态环境优化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工业发展的质量、水平和程度的基本标志,而纳入其工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工业发展的生态化。所以,发展生态工业,是工业现代化建设从单纯注重工业经济增长到注重工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实现我国工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它体现了工业生产技术体系和工业经济发展现代化的实质与方向,因而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和最佳形态。

四、全球生态工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生态工业发展策略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工业界对防治工业污染普遍采取一种消极和抵制的态度。但是,自9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生产与发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使不少国家工业界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他们看到工业污染既破坏自然资源,又损害了人体健康,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工业发展的生态基础;另一方面,认识到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损害,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的名声,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形象,而且不利于市场竞争,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绿色运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使人们对单纯追求利润为目的、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企业经营思想和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产生了怀疑,为了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发达国家开始兴起一股企业环保热,变革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使工业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工业的绿化即工业生态化运动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这种变化是工业与环境对抗的冰雪消融时代。那种只追求利润,不顾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时代将要结束了。正如美国《企业与环境》一书的作者乔格·温特所说的:“总经理可以不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来,公司必须善于管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世界第二大化工集团——道氏化学公司曾是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军队的凝固汽油供应商,最近已通过了一项计划,从现在起到2005年投资20亿美元,用于减少工厂废气排放量和改善化学产品制作方式,减少水和原料的消耗。其副总裁戴维·布泽利极力推崇生态工业模式,戴维·布泽利也转而成了风行于美国和日本的“工业生态学”的颂扬者。戴维·布泽利现在同时还是联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他反复指出,工业应当放弃“生产多多益善”的观念。他说:“生产增加了,但你支付给你股东们的利润并不会因此而增加。生产线上的浪费现象每年使我们损失5000万美元。我们排放到大气和水中的废物正在使我们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这一点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所以,从现在起到2005年,我们要将排放物(排放到大气和水中的废气、废物)减少75 %, 将化学污染减少50%。我们还要把产品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降低20%。”这一工作应该是有利可图的,为这一计划而进行的投资很快会得到回报。世界第一大芯片公司英特尔公司也将废料减少了一半,并且禁止使用对臭氧层有害的物质。新一代索尼电视机耗电量也减少了60%,电视机装配耗能减少了9%。

人类历史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实行持续发展战略在工业领域里的具体表现,就是实行工业持续发展战略。因而,工业发展的持续性问题,即探索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业新模式问题,就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府、环境保护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1991年“世界工业环境管理大会”审议了“工业持续发展宪章”;同年,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的构想,明确指出:“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就是“在不损害基本生态进程的前提下,促进工业在长期内给社会和经济利益作出贡献的工业化模式”,这就把生态发展的要求作为工业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并将“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作为一种对环境无害或生态系统可以长期承受的工业发展模式,这是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性的重大转变。这个组织还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生态可承受的工业发展部长级会议”,讨论了工业应当采取的发展模式和达到“生态可承受的工业发展”所采取的行动与措施,从而推动工业生态化运动的发展。所以,当今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出现了工业的绿化浪潮,也就是现代工业发展生态化趋势。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各种各样的“绿色产品”越来越多;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文具”,从“生态时装”到“生态住宅”,从“绿色汽车”到“绿色飞机”,从“绿色产业”到“绿色市场”等等,都在迅速崛起,这必将改变现代工业发展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使现代工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我国生态工业还处于初建阶段,因此,改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现代工业新文明,应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

1.必须把推行清洁生产同建立生态工业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生态工业的发展。所谓生态工业企业,是指在一个工矿企业内按照总体的生态工业规划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设计、创造工厂的工艺流程,使其形成一个无废料工艺或少废料工艺,使进入工厂的各种自然资源和原料得到最优利用,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和能量的充分利用,提高企业投入产出链(工业生物链)各环节上的物质、能量转换率,从而使企业形成一个少投入、少耗、少污染而又多产出的现代企业生态经济有机整体。它是生态工业的基础单元和细胞。国内外大量的工业企业的事实证明,要建设生态工业企业,必须在建厂时就要严格按照生态经济规律,自觉地采用综合利用资源的无废料工艺的现代化企业是有的;但更多的工业企业是原生产流程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生产过程中废料产出环节多、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差,但后来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才使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使企业逐步走向按无废料工艺进行生产的轨道,这就是清洁生产的轨道。因此,更大量的生态工业企业只有在推行清洁生产,进行技术改造,依靠技术进步,才能建设成为生态经济效益高的生态工业企业。

2.必须把建设生态工业企业同深入开展“清洁文明工厂”、“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的活动和向“花园式企业”进军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工业的绿化。创建“清洁文明工厂”,开展“环境保护先进企业”活动,向“花园式企业”进军,这是工业企业现代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建设生态工业企业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把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就一定会不断涌现生态工业企业,有效地推进工业发展模式的转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工业发展的绿色道路。这是生态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中国现代工业走向21世纪的历史任务。

标签:;  ;  ;  ;  ;  ;  ;  ;  ;  

生态产业:中国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_生态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