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病人的气道管理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论文_李书华

机械通气病人的气道管理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论文_李书华

李书华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盱眙 2117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病人的气道管理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应用呼吸机的急诊患者8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人工气道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依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通气时间。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中发生VAP的有2例,占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VAP的有8例,占20%;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5±3.30)天,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7±2.06)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20±4.05)天,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0.6±2.8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气道管理不禁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而且对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气道管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160-02

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病人临床上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气道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气道管理主要包括气道的解剖生理维护、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等。而且,气道功能的状态也间接的反映了患者机体功能状态,所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气道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机械通气病人而言,其进行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关键的致病因素之一为通气时间过长。因此,对机械通气病人实施气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就机械通气病人的气道管理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应用呼吸机的急诊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12~85岁,平均年龄(67.2±8.1),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3例,急性中毒患者12例,脑出血患者5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为11~85岁,平均年龄(66.9±7.4),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5例,急性中毒患者10例,脑出血患者5例。这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病因上都没有明显的不同(P>0.05),具有可对照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临床表现 两组患者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仪的全面、及时的监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人工气道护理,主要包括:完善人工气道导管连接、定期进行气道湿化、采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保证患者口腔卫生、更换气道导管、定期清洗消毒床单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的气道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建立气道通道:根据患者实际气道情况选择适当内径的气管导管,建议选择可冲洗气管导管;加强创口管理,保证气切瘘口和周围皮肤清洁干燥。②呼吸道加温湿化:利用蒸馏水或低渗盐水湿化。常规方法气管滴入(每天250m1)、应用恒温湿化器和雾化吸入。③避免频繁更换呼吸机导管:经常更换呼吸机导管会增加患者感染几率,所以一般将常规的每24h更换呼吸机导管一次调整为2~7d更换一次,也可以在导管出现工作性能障碍以及能够肉眼观察到污染时更换。④清理人工气道内冷凝液:在更换导管时,细菌也会进入气道回路,有些会附在冷凝水上进入下呼吸道定植,所以在人工气道内冷凝水中细菌浓度相对较高,所以在进行机械通气时,保证呼吸机管道水平面比患者呼吸道低,集水杯在管路最低位置。⑤适时吸痰:按照规定的时间吸痰对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几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定时吸痰改为适时吸痰,通过观察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SPO2下降、痰鸣音以及咳嗽动作等确定适时吸痰的时间,吸痰的次数不能过多,以免损伤气道粘膜。⑥注意口腔卫生:口腔护理不当会引起细菌下移,从而导致肺部感染,故将每天1~2次口腔护理调整为2~3次口腔护理,同时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口咽部2次,以有效清除分泌物、减少细菌定植。⑦VAP的防治:在每个房间内放置洗手消毒液,增强病人家属和医生洗手的意识。医疗器械均要保证无菌,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通气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40例患者中发生VAP的有2例,占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VAP的有8例,占20%;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5±3.30)天,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7±2.06)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20±4.05)天,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0±2.8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人工气道指的是机械通气时患者和呼吸机之间的有效连接管道,具体指气管导管经上呼吸道或直接插入气管内的气体通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患者感染上VAP后,会一定程度上延长住院的时间,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VAP发生的关键因素是致病菌在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定植,受污染的分泌物及液体吸入下呼吸道而使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所以应努力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

我院的研究显示,针对VAP发生的因素,对人工气道进行适当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和通气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住院、通气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VAP发生率住院时间 通气时间

研究组40 2(5%) 15±3.30 7±2.06

对照组40 8(20%) 20±4.05 10±2.81

P<0.05<0.05<0.05

【参考文献】

[1]赵欣.气管插管前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435-1436.

[2]姚小琼,韦艳春.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人工气道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34(14):18-19.

论文作者:李书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  ;  ;  ;  ;  ;  ;  ;  

机械通气病人的气道管理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论文_李书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