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中心血站 643000
【摘要】目的:探究血站在成分制备的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择取血站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采集的1000袋血液样本,观察成分制备时血液报废率及发生原因;择取血站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1000袋血液样本,采取预防对策,同样观察成分制备时血液报废率。对比预防对策采用前后血液报废率所发生的变化。结果:采取对策前,共有60袋血液样本报废,血液报废率为6%,其发生原因分布为:脂肪血54例(90%),离心操作时血袋破裂2例(3.33%),血液颜色异常2例(3.33%),热合不严1例(1.67%),血量不足1例(1.67%)。采取对策后,仅有10袋血液样本报废,血液报废率为1%,下降幅度明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血、离心袋破、血液颜色异常、热合不严、血量不足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血站在进行成分制备时应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预防。
【关键词】血站;成分制备;血液样本;血液报废;原因;预防对策
血液是一种宝贵的医疗资源,其重要性即使是药物也无法替代,近年来,由于疾病和创伤的不断增加以及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血液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血液供应却始终有限,因此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着血库用血紧张的问题[1]。更令人担忧的是,血库中的血液也有许多在成分制备中出现报废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用血的紧张程度。本文选择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两段时间血站分别采集的1000袋血液标本,试探究其报废原因,并总结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血站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采集的1000袋血液样本(此期间未采取预防策略),再择取血站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1000袋血液样本(此期间已经采取预防策略)。血液报废信息来源于供血科所制定的《血液报废信息按报废原因汇总》。
1.2 方法
1.2.1 判定血液报废的方法
2012年国家制定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标准可作为血液成分制备时发生血液报废的具体判定依据,即:①血浆呈现出茶色、黄色或溶血的粉红色等异常颜色;②血液中存在肉眼可见的血液凝块,即由红细胞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条索状物或块状物;③采集量过少,在称重检查中发现容量尚不足标识量的1/10;④血袋破损,出现渗血现象,离心杯中可见血渍,或是血袋配血管中可见渗出的血液;⑤血浆浑浊,呈乳糜状,为脂肪血,严重者血浆犹如米汤[2]。
1.2.2 预防对策
首先,血站应培养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其工作态度更加认真,在制备离心环节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操作,减少因血袋放置错误而出现的失衡问题与管路放置混乱问题,确保完全置入离心杯,血液不会渗漏于外。
其次,操作人员应在进行成分制备之前对血袋热合部分进行严格检查,近端封口导管要给予重点关注,若未达标准则要及时重新为其热合,以免离心时血袋破裂或血液渗漏出去。
另外,在进行血浆的二次离心操作时,不要折叠血袋,血液回流夹也不要放置在袋体之间,与血管相连的管道应该整体缠绕,充分置入到离心杯中。若条件允许,可在血浆袋外部包裹硬纸盒,可以预防血浆袋破裂。
最后,应对天平、离心仪、热合器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进行维护。离心杯高速运行时会因强离心力而出现杯体从直立位变为近乎水平位的过度倾斜问题,接近离心操作结束时又会从水平位恢复为直立位,若是离心仪存在问题,无法及时复位,血袋便有可能因卡住或受力不均而破裂。
1.3 观察指标
对比预防对策采用前后血液报废率所发生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的样本其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包—— 给予检验。所涉及的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卡方值检验。假若实验所数据经过统计计算结果为P<0.05,那么表明分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采取对策前,共有60袋血液样本报废,血液报废率为6%,其发生原因及其占比见表1。采取对策后,仅有10袋血液样本报废,血液报废率为1%,下降幅度明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010,P=0.000<0.05)。
3 讨论
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献血法》,自此之后,献血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献血模式从既往的公民义务献血逐渐转变为无偿献血,全国各地血站都加强了献血宣传力度,均致力于提高血站服务质量,为献血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目前临床供血需求依然难以得到满足,血站成分制备时发生血液报废问题便是一个主要原因[3]。从笔者在本文中的研究结果以及来自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调阅结果可以发现,导致血液报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①脂肪血;②离心袋破;③血液颜色异常;④热合不严;⑤血量不足。纵观这些原因,既有血液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通过人为的把控来有效预防,因此血站应在采血和供血的过程中加强对各环节、各关键点的控制,强化血液采集、保存、制备环节的管理,降低血液样本的报废率,实现血液资源的节约。见结果,血站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取了预防对策,其血液报废率从未采取预防对策的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的6%降低到如今的1%,可见预防对策应用效果之显著。
结语:
脂肪血是造成血站成分制备时发生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原因,离心袋破、血液颜色异常、热合不严、血量不足也是常见原因,血站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预防策略,提高血液可用率,缓解血库用血紧张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小嫄.研究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09):1261-1262.
[2]王明芳.血站成分制备血液报废原因浅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1):2943-2944.
[3]刘英.成分制备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07):106-107.
论文作者:陈建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血液论文; 血站论文; 对策论文; 成分论文; 原因论文; 样本论文; 血浆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