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体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_史勇

校企一体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_史勇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71024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从追求量的发展逐渐转向质的发展,从自我发展逐渐转向吸收融合发展,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等先进教学模式不断提升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层次。

一、校企一体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

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股份制办学、校企共建办学、职教集团化办学、订单合作办学、现代学徒制和店校一体办学等多种育人形式,都是校企一体化育人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体现以学校培养为主体育人到校企“双主体”育人、校企“双导师”教学、校企双元开发教学资源、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习、开展多元教学组织管理等。

二、校企一体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校企一体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与核心。在泰安市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指导下,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泰安市创意先锋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形成了“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校企双方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泰安市创意先锋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员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讨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部分核心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2.创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学科体系中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展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智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学生逐步的发展和提高。但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学生逻辑思维的不适应性和技能形成的情境性要求,使得该课程体系实施的效果较差;行动体系中的课程内容按行动的过程为导向序化,有利于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课程体系设置时有机整合两者优点,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将专业技术结构体系的三要素与教育对象的岗位工作需求和智力技术能力的获得合理整合,优化三类典型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好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岗位、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职业精神。

3.教学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推行教学双导师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比例逐渐提高,学习效果评价也从以教师主导逐渐过渡到双方并重直至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充分利用电脑、投影仪、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投影、录像等教学手段有效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与企业一起开发慕课(MOOC)、微课平台,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学生课堂笔记量的减少可以充分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更多的思考、理解和动手的时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部分由企业专家实施教学项目化课程及顶岗实习期间采用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5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技能。

4.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秉承“实验室——校建专业群公共实训室——校企共建专业方向实训室——企业车间”的建设指导思想。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建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与泰安市创意先锋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协商,以公司为主要实习实训单位,选拔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有文化、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有感情、有层次的企业作为辅助实习单位,采取1+N模式。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实习班主任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实训基地的运行可根据不同的实训内容采取不同的模式。在基本技能训练中,以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为中心,落实任务,开展工作;在专业技能训练中,以专业任课教师为核心制定计划,完成实训任务;在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制定训练计划等等。

5.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实习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实习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初级工要求,其中每人须有一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高级工班学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中级工要求,其中核心岗位须达到高级工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切实建立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曹勇安 “校企合一、产学一体”是破解“招生难”、“招工难”的有效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2]谢宏武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现代学徒制发展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

[3]申在文 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J].素质教育,2016,(2)。

论文作者:史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  ;  ;  ;  ;  ;  ;  ;  

校企一体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_史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