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民间信仰的功能探析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民间信仰的功能探析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民间信仰的功能探析

安泓鑫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太原 030006)

摘 要: 民间信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出现以来一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农村民间信仰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正功能和负功能两方面,辩证地分析民间信仰所具有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在发挥民间信仰正功能的同时还应注意抑制其消极功能,通过合理引导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民间信仰;传统文化;功能

一、研究背景

民间信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出现以来一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民间信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风雨沉浮。建国以来,民间信仰活动一度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加以限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转型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民间信仰活动纷纷出现了复兴,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现象,并且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被国家所重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将农村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1]。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可以丰富已有的关于民间信仰的学术研究,而且还有利于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民间信仰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本文从正功能和负功能两方面辩证地分析了民间信仰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发挥民间信仰正功能的同时还应注意抑制其消极功能,通过合理引导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二、民间信仰的功能

(一)民间信仰的正功能

1.缓解精神压力、慰藉心灵。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加,使人常常感到无措与迷茫。此时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个精神寄托以缓解生活中的紧张和压力,而民间信仰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民间信仰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发挥了心理安慰的作用,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抚平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创伤,慰藉了人们的心灵。人们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与挫折寻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能够用相对平和的心态对待遭受的现世苦难。这实际上是借助自我心态的调整,为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找到一种解决路径。

2.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民间信仰能够有效地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无形的约束作用。民间信仰能够以普遍的法则影响社会成员,又可以基于非正式规则,通过软约束的力量规范民众的言行[2]。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融入了一些和谐、仁义等传统的儒家思想,发挥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这些道德信条依然对人们具有约束作用。自古以来,在民间信仰中的神灵身上,往往体现了一些普世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比如积德行善、忠孝节义、惩恶扬善、和谐相处等,这些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渗透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对普通民众具有较强的引导和道德教化的作用,为人们的良好品性和修养奠定了基础[3]。民间信仰所传承的道德信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渗透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对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言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民间信仰所承载的道德规范对于乡村民众道德修养的培育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4]

3.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农村地区,农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田间劳作,几乎没有休闲娱乐的生活。而作为民间信仰表现形式之一的庙会活动则为民众提供了暂时摆脱日常劳作的机会,成了他们生活的调节器,同时也给村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机会,为他们枯燥劳苦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从人的需求层次来看,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余,庙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精神方面的追求。同时庙会期间的一些民俗活动也丰富了农村的娱乐文化生活,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

4.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它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庙宇作为民间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其建筑本身和印有历史烙印的石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经过长期的演进,有的民间信仰转化成了民俗文化现象,众多的民间艺术便是伴随着民俗文化传承至今,它们不仅是乡村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而且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我们国人的信仰空间不能由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来填充,那么就会为外来的宗教与文化的进入提供便利。

1.易脱离现实。如果过于沉迷民间信仰则容易陷入迷信的世界从而丧失理性,对科学产生抵触心理,使人沉迷于幻想的世界,在遇到困难与挫折之时则表现为消极的态度,最终将会导致与现实生活脱轨。

2.增加经济负担。随着民间信仰的复兴,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在满足人们一部分需求的同时还出现了铺张浪费的现象。一些地方庙宇滥建现象严重,在修建庙宇和举办相关民间信仰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互相攀比现象,庙宇重建、信仰活动举办等花费也不断增加。这不仅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社会物力和财力。

负罪感加上对父亲的惧怕,徐云天跪下了。徐河剥去儿子上衣,从腰间抽出皮带,狠狠在徐云天背上抽了半个小时才停下手:“滚,不要让我再看到你!”

(二)民间信仰的负功能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特性,民间信仰也不例外。民间信仰具有缓解精神压力、慰藉心灵、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整合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的正功能,但与此同时,其所具有的负功能也不容我们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胆固醇(LDL-C),然后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的差异。

5.促进社会整合。民间信仰通过众多的信仰仪式和道德信条使民众之间建立了共同的情感和道德,把原本分散的个体聚集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统一体,有助于维系本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增强集体意识。通过相关的民间信仰仪式活动不仅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关系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不同社区和村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进而有助于整个社会的整合和良性发展。

6.促进经济发展。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全国比较普遍的现象。以文化为载体的交流日趋成为推动经济交流的主要力量之一,并且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资源有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为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支持,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助模式。在有些地方,庙宇以及民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实践经验表明,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民间信仰,不仅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要注重保持其原有面貌,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5]

3.冲击主流文化,影响社会稳定。民间信仰当中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社会的人文主义精神是相矛盾的,其中也不免存在着许多落后的文化,这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冲击[6]。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行以及宗教信仰政策的宽松,民间信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复兴的热潮,同时宽松的环境也使一些邪教组织出现在了民众的视野当中。邪教组织通过欺骗手段在精神上蒙蔽人心,在行动上控制民众,一些骗财害命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1.3 观察指标 患者意识状态及指末氧饱和度(SpO2)数值。两组患者每班进行指末SpO2监测1次,若判断患者有意识状态改变时指末SpO2监测改为每4小时1次,SpO2≤95%时,应给予患者相应措施,维持SpO2在95%以上。

三、结语

民间信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具有缓解精神压力、慰藉心灵、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整合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的正功能;但另一方面,它还有使人们脱离现实世界、增加经济负担以及冲击主流文化、影响社会稳定等负功能。民间信仰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发挥民间信仰正功能的同时还应注意抑制其消极功能,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体来看,应该加强对民众的科学文化教育,引导民众正确看待民间信仰,在遇见困难的时候应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政府作为管理部门应规范民间信仰的发展,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和相关的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引导民间信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对民间信仰场所的建设进行合理审批,抑制场所滥建现象。这样才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民众的生产生活,促进美丽、文明、富裕以及和谐稳定的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第三,实验环境的搭建,需要进行特征提取和筛选,建立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对图像质量的好坏有很大的作用,在拍照所选择的相机镜头,拍照过程中的背景、灯光、相机的视场等,都会对最终农产品的分类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要利用这个实验环境进行实验验证,因此搭建什么样的实验环境是该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8,(1):4-6.

[2]张祝平.论民间信仰文化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5):44-50.

[3]王明国.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6-9.

[4]盖策.民间信仰在乡村地域中的功能研究——基于河北省某县某村落的田野调查[J].中州大学学报,2018,(4):73-77.

[5]刘江宁,周留征.社会转型期民间信仰的功用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11):73-77.

[6]陈彬,黄姝.庙宇型民间信仰的道德教化功能研究——基于湖南地区的田野调查[J].武陵学刊,2012,(5):3-5.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33-0039-02

收稿日期: 2019-06-29

作者简介: 安泓鑫(1994-),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

[责任编辑 刘娇娇]

标签:;  ;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民间信仰的功能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