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培养: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_学习力论文

阅读能力训练:提升学习力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关键论文,习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1)09-0008-03

2009年,辽宁沈阳市实验学校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学校从所处环境、心理状态、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及神经系统发育等多方面,深入细致地研究学生。在研究中,我们充分认识到阅读理解能力在提升学生学习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将其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训练,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进而为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阅读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关键

阅读是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科学研究表明,人的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是学生学好所有课程的基础。阅读是左右脑并用的过程,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其学习力的关键。

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课题研究之初,我校首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见表1。

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保证不了每天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量不大,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力一般。究其原因,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跟进不足有关。这里的指导不仅包括对阅读书目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包括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跟进不仅包括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更包括对学生读书后的理解、感受、交流、积累、记忆的跟进。因此,学校首先将科学阅读方法的训练,作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突破口。

二、科学阅读训练:左右脑协调并用,实现海量阅读

研究发现,眼睛在阅读时,实际上是以一系列的停顿和快速跳跃的方式移动的。这和照相机调整焦距才能生成清晰图像的原理是一样的。其中眼球运动中的跳跃非常迅速,可以忽略不计,但凝视则需要0.25秒~1.5秒的时间。

阅读时,人的左脑主要负责线性思维和数字化的分析工作,右脑则需要完整的图像信息才能形成理解。左右脑并用能够调动五种感官的机能,以成倍增加信息的摄入,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使用传统阅读方式的人,在阅读时主要使用的是左脑。通常每一次眼睛凝视时只能看到一个字,其阅读速度低于100字/分钟。所以在逐字阅读一句话时,大脑需要经过烦琐的上千万次化学反应,在最后一个字出现前,人们都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此时,阅读速度比不上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右脑闲置或不能给右脑持续的信息,就会阻碍左右脑的协同合作,过剩的资源会被用到其他无关紧要的地方,从而阻碍注意力的集中。

依据对眼睛和大脑功能的理解,我们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更好地使用它们,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及理解能力,实现海量阅读。通过对科学阅读理念和方法的学习、实践、渗入、重组,学校采取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方法——科学坐姿、定点凝视等注意力训练方式,闪视训练、手指操等眼脑机能训练方式,挂钩记忆、快读等记忆力训练方式,语义分组节奏读、绘制思维导图等提速阅读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方法的训练。这种科学的训练,激活了学生的大脑功能,使左右脑协调并用;避免或改善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使眼球运动更灵活,眼睛识别间距扩大,逐渐实现一目十行,阅读速度提高,实现了海量阅读;阅读理解力、记忆力得到提升。

以语义分组节奏读为例:我们通过有节奏的“嗒嗒”声,将眼睛每次凝视的时间逐渐减到最低的0.25秒;通过画框,将凝视的间隔扩展到一次摄入3~5个字甚或5个字以上,如果以平均阅读速度200字/分钟计算,那么,改变眼球运动后的阅读速度就可以达到720~1200字/分钟甚或1200字/分钟以上。同时,画框还可以起到按照语义分组的作用,因为图像是大脑的自然语言,当所有阅读的信息按语义适当分组后,右脑在不到0.5秒的时间内即可生成相应的图像,大脑会更容易接受信息。这种训练方式不仅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提高,还增强了理解力,有助于记忆。

为了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上述科学阅读方法,我们开设了科学阅读课、班本活动课、校本活动课、学科课,几种课型互相渗透、互相辅助、互相促进,形成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螺旋上升的课内活动平台。

科学阅读课:学生中文和英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科学训练平台。学校将其排入课表中,每周一节课,由班主任和英语教师执教。我们充分利用学科课堂等途径,把科学阅读的训练方法及理念认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如对经典诵读的背诵、口算题及汉语拼音的闪视训练、生字单词的默写、数学等学科的动手操作活动,等等。

班本活动课:学生阅读能力实践与扩展的课堂。我校共有73个教学班,每班都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自选内容,自定形式,开设阅读班本活动课,学校将其排入课表中,两周一节,由班主任执教。

校本活动课: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能力的纵深发展而设计的选修课。这个课不进课表,一月一次,由爱好阅读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招募活动主题,所有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学科课:科学阅读方法与现有的教学体系相结合的平台。教师在语文学科体系内,制定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三级目标体系,并通过有效途径进行实践,在科学阅读与语文课的结合上迈出了第一步。这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科学阅读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提高阅读速度,而是希望学生理解得更多、更深。这成为我校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研究中的重点课题。

三、思维导图:思维从无序到有序,提高阅读质量

要充分理解一篇文章的意思,我们就必须激活大脑,有意识地把阅读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处理信息的过程。思维导图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它充分利用大脑的全部功能,借助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以一个主题图像为中心,由此放射出多个分支联想,形成网状思维,有利于阅读中的深层理解、长期记忆和产生创造性的想法。这种由不断的分支联想而形成的网状思维也是大脑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

对思维导图的功能有了充分的认知后,教师们开始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大家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科学阅读课上学习绘制一个段落、一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在课外阅读中尝试绘制一个章节、一本书、一个学科领域的思维导图,让大脑一边阅读一边完成发散性思考的过程,从而在提速阅读的同时做到理解透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长期记忆,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实现了学校提出的“厚书读薄、薄中读懂、懂中读深”。

到目前为止,我校2900余名学生在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上绘制了万余份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情节、主题、人物、观点、背景、情绪、写法等不同角度,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脉络,表现自己的内在思维。在课外阅读平台上,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充分交换彼此在阅读中获得的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综合、记忆、应用书中有价值的新内容,阅读量大大增加。

依据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总量的要求,结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进行的认知特点、阅读基础、阅读兴趣的问卷调查,学校语文研究会的教师们精选出100本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编写了《乐读100》。书中收录了经典名著、历史故事、励志故事、科普知识、其他故事等五个方面古今中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简介。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方法训练的基础上,借助学校阅读活动平台、班级读书交流平台、师生亲子共读平台,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等工具,打造了一个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体系。这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能够有计划、有层次地读完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必读的所有书目,还能拓展读书的深度和广度,使低年级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每天有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两年时间内阅读量达到170万字左右;中年级学生每天有不少于45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两年时间内阅读量达到430万字左右;高年级学生每天有不少于6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两年时间内阅读量达到1000万字左右。

2011年7月,我们对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中期结果抽样调查,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见表2)。

标签:;  ;  ;  ;  

阅读能力培养: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_学习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