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论文_ 陶江龙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论文_ 陶江龙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中心学校

一、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一)现状调查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现状如何呢?大多数教师意识到了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价值作用。有的教师认为课本中的数学文化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丰富小学数学的内容;有的认为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还有的教师认为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大多数教师认为主要难在资料的查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具体的落实上,而且碍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时间的限制,很难花较多时间在课堂上教学。再加上教师自身在校受教育或教师培训期间以学习数学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的训练为主,涉及"数学文化"方面的培训学习比较少,这也影响了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力度。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是从数学文化的兴趣程度、学习方式和数学文化价值的认识进行调查。61.3%的学生对课本中数学文化的内容感兴趣。53.9%的学生表示教师经常采用课上呈现材料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28.7%的学生表示教师经常是让他们自学的该部分内容,10.8%的学生表示有时候教师会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教学。55.2%的学生认为数学文化的价值在于拓展数学知识,32.4%的学生认为帮助他们了解数学的发展史,5.6%的学生则表示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二)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数学教师认可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价值,也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但对数学文化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很少会主动去搜集相关资料,结合具体内容展开教学,阻碍了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学生虽然对数学文化的兴趣较大,认为对数学学习有帮助,但他们接受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主要是通过教科书和教师的讲授,很少通过课外阅读数学类书籍[3]。数学文化仍然处于"高评价、低应用"的尴尬局面。影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渗透主要有几个因素:教师本身对数学文化的认识;教师对教材中涉及的数学文化处理不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方式比较单一。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育观念对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阅读更多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书籍,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知识及数学素养,具备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教师上课可以应用自如、尽情发挥。教师也要加深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数学文化素材加强学生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二)利用数学史激活课堂教学

数学史是数学文化渗透小学数学教学很好的载体,数学课本中有比较多的介绍数学典故、数学概念的产生等资源。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数学史适时穿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使其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加深对数学的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如在学生初步理解质数的含义后,有教师通过埃拉托斯特尼寻找质数方法和学生进行验证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先出示1~100的表格,然后按照他的方法先划掉1,接着划掉所有2的倍数但除2外,再划掉除3、5、7外所有3、5、7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法确实也可以找到质数,原理就是划去的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除了这些数字本身外,其实就是合数,那剩下来的2、3、7、11,就是质数了。通过此教学方式渗透数学文化,不仅增加了课堂探究性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也加深了学生对质数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蕴藏着演绎、归纳、模型、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如模型思想,因为小学阶段数学具有鲜明的初始性,很多时候需要用数学模型的思想来指导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小学低段"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教师通过出示情境图,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2个还剩3个苹果。利用圆片代替苹果,让学生摆一摆,最后用算式5-2=3表示(5表示的是原来树上的5个苹果,2表示的是掉下了2个,3表示的是树上还剩下3个苹果)。此教学初步渗透了建模思想,由于低段的学生学习数学多是从具体、形象的实例开始,需要借助于操作加以强化,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加以扩展,赋予"5-2=3"更多的意义,逐渐提高学生举一反三、抽象概括的学习能力。例如,极限思想是一种从有限之中认识无限,从近似当中认识精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材蕴藏着许多极限思想。"自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数、质数、合数的个数是数不完、无穷无尽的;在教直线的概念时,让学生体会直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伸的,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把圆的"弧线"不断细分最终可以看成是"直线"等都运用了极限思想。

(四)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教师大多数采用讲解的方式,因为内容有趣,这样的方式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高,这无疑是最主要的渗透方式。此方式比较适合数学背景的介绍,比如,可以阐明概念、定理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如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怎么计算更精确的值,历史上研究的方法,欣赏圆周率之歌等,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感受前辈们执着的探索精神和数学的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束语

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已经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是每个教师都在关注的问题,也是值得不断研究的课题。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其数学视野,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熊妍茜.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重庆:西南大学,2016.

[4]徐锦野.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论文作者: 陶江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论文_ 陶江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