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华丹
33岁年华,11年护龄,3000多个与病患相伴的日夜。护士林巧云用微笑化开忧愁,用爱心传递温暖,用娴熟精湛的技能,为患者驻守健康堡垒。
作为80后的小天使,林巧云2003年毕业后分配到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先后在外科、内科、急诊室、门诊注射室工作,虽然她有着孩子般的稚气和乐观,但是在护理工作这块前沿阵地上已经是一个老兵了。
工作中的她脉脉温情: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如果说业务技能显示了一名护理人员的“硬件”,那么林巧云温情的服务和细致入微的关怀,则让她具备了超强“软件”。
四院是个基层医院,内科没有分科,病人长期爆满,住院的多是年老体弱的慢性病患者,病情复杂,加上环境拥挤、硬件不足,护理工作困难大、强度高,但林巧云没有抱怨,积极克服困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新同志经常会碰到小儿头皮针不能一针见血或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困难,林巧云总是欣然帮忙。患者及家属都说,林巧云技术过硬,微笑很灿烂,我们认准她2005年4月,内科收治了一位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病情危重,患者需插胃管、留置导尿、灌肠,林巧云每天精心护理,遇到大便干结灌肠无效时,她都用手为患者掏出大便。当时,同在一个病房的人无不肃然起敬,纷纷赞许!2013年,内科病区收治一位全身瘫痪的病人,因家人护理不当,入院时满身大、小便,而且合并多处褥疮,其臭无比。林巧云没有退却,帮助护工清洗病人,一遍又一遍,直至把病人身上的臭味清除。病人因为进食困难,长期没有清洁口腔,口腔内积满食物残渣,张开口发出阵阵腐臭,令人恶心,但她毫无畏惧,细心地用镊子一点点地将病人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患者家属动情地说:“谢谢你,谢谢你,就是我们儿女也做不到这个程度啊!”
11年的护理工作不容易,病人在变,医疗环境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是她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为更多患者服务的精神。她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她用温情的服务搭建了医患和谐的感情链,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架起同事工作的沟通链。
出海急救她冲锋上阵:
温岭四院地处浙东南沿海一带,承担着辖区内的海上医疗急救工作。面对各种渔民海上硫化氢中毒、腹痛等突发事件,青春年华的林巧云都是“有呼必应,有险必救”,赶在出海救援的第一线,成为海上医疗救援的急先锋。
海上急救“急、难、险、重”,“每一次就救护行动,就意味着一次危险”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海上急救经验的老队员,林巧云同志深有感触。每一次出海救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考验,也是身体和意志的考验。工作的11年里,林巧云不知道出海多少次,在怒海惊涛之中,船体颠簸不定,医疗设备有限,出海林巧云极度疲惫,却又必须迅速诊断,积极抢救病人生命。
2009年9月的一天,上午10点左右,接到急救电话,有个渔民腹痛不止。林巧元和其他两名急救队员接到出海任务后,,火速赶往码头。8级海风,掀起层层巨浪,将渔船抛起、跌落,再抛起,再跌落,我们谁也不例外,一路颠簸,一路呕吐,除了机器的轰隆声,就是波涛的咆哮声和海风的呼啸声,但除了一如既往,蹈海踏浪,我们别无选择。晚上8点,经过艰难的航程,两船终于会合。然而,有个护士此刻已经瘫软得没有一丝力气,根本无力支撑身体跳到另一艘船上。渔民只好分别在两边的船上,站成两队,这边的渔民托起人,使劲地抛出去,另一边的渔民,赶紧全力将她接住。万一失手,大概就只能葬身大海。
2012年9月的一天下午,一艘渔船发生硫化氢中毒。接到求救电话,我们张华兴、彭永剑、林巧云3名急救队员立即出海营救。那天,8级海风,掀起层层巨浪,将渔船抛起、跌落,再抛起,再跌落,林巧云等三名同志,一路颠簸,一路呕吐,一如既往地踏海出征。两船相遇后,林巧云迅速备战,跳船跳绑,忘了疲惫和危险,心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只有渔民的安危。她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液治疗……最后3名渔民被成功救治。像这样的事迹,对林巧云来说,都是太普通不过了。
工作中她为人和蔼可亲,出海时却巾帼不让须眉,林巧云总说自己很平常。是的,她是很平凡,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她把为病人服务的理念诠释得很彻底,把救死扶伤职责履行得很到位,把海上急救的工作做得很出色。为何她能如此,只因她对这份工作爱得深沉!
论文作者:华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病人论文; 渔民论文; 工作论文; 海上论文; 都是论文; 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