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百年风云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云录论文,民族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
在欧洲,中世纪以来即有反闪米特人(犹太人)的传统。19世纪中叶,种族主义思想理论化、系统化。依其理论,白种特别是雅利安种族是高级种族,其中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最“高贵”的民族,犹太人则是“邪恶”、“低劣”人种的代表,高级种族不能与低级种族混合,否则必将导致文明衰退。日耳曼种族的使命就是统治全球。
在德国法西斯主义统治时期,种族主义成为其基本国策而强制实行。纳粹头子希特勒是一个坚决的种族主义者,他认为,实现未来太平盛世的最大障碍和威胁就是犹太人,对犹太人的“根本解决”就是把他们全部消灭掉。为此,在他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肆进行种族灭绝,纳粹德国杀害了600多万犹太人和大批的吉普赛人。其屠杀方式之一, 是把“低级种族”圈围在一个广场或墓地,然后用枪打死或手榴弹炸死,二是把大批的犹太人送进集中营,使用毒气等残忍手段杀死他们。
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戮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绝人寰的民族清洗事件之一,也是20世纪最严重的民族问题之一。
联合国关于种族/民族关系的三个公约
种族灭绝是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灭某一民族、人种、种族或宗教团体,是一种最严重、最残暴的侵犯人权的犯罪行为。为了防止及惩治犯罪,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该公约规定:灭种行为不论发生于平时或战时,均系国际法上的一种罪行,缔约国应予以防止并惩治。
种族歧视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对人类尊严的凌辱。联合国大会分别于1963年和1966年通过《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和《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它们规定: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或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禁止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缔约国承担义务防止、禁止并消除种族歧视。
1973年联合国通过《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它规定:种族隔离是危害人类的罪行,违反国际法原则,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凡犯有种族隔离行为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即为犯罪,应负国际罪责。
上述三个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公约对人类社会20世纪后半叶实现种族/民族平等、消除种族/民族歧视、防止种族灭绝、制止种族隔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完毕,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商品倾销地和军事基地。世界范围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全世界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人民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亚非拉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成立了反帝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更是风起云涌,各殖民地民族相继掀起独立运动高潮。四、五十年代,朝鲜、越南、印度、印度民西亚等20多个国家相继独立,社会主义中国成立,六、七十年代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等约50个国家摆脱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的圭亚那、牙买加、大洋州的斐济等数十个国家亦纷纷宣布独立。到1984年全世界已有独立国家170多个, 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已被完全打破。这成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中国西藏问题
中国西藏问题就是所谓“西藏独立”问题,藏传佛教领袖达赖喇嘛自1959年西藏叛乱以后一直流亡国外,在某些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从事谋求西藏独立的活动。西藏问题的由来与历史上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渗透和干预有直接关系。
历史上,西藏与中国内地的关系密切。13世纪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中国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地方行政机构和驻藏大臣。19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屡次侵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同时帝国主义势力还不断对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边疆地区进行渗透和侵略活动。 1888年、1903年英国先后两次挑起武装侵略西藏的战争。中华民国时期,美国也积极染指西藏事务, 但西藏一直是处于国民党政府管辖之下。 1959年西藏发生的武装叛乱得到了美国等外国势力的支持。“西藏独立”问题实质上是英美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的产物,西藏问题反映了藏独势力及其支持者分裂中国主权和反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西方国家屡借西藏人权问题攻击中国。
黑人民权运动与美国种族问题
在美国众多的民族集团中,非洲裔美利坚人(黑人)是唯一非自愿移居美国的民族,他们也是遭受两个世纪奴役的受害者。黑人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2%,是美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美国内战以后,奴隶制被废除了,黑人得到了一些权利。但是,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制度仍然存在,在社会上,种族主义分子肆意地歧视和侮辱黑人,黑人没有平等的权利。195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亚拉巴马州发起抵制公共汽车的种族隔离制度,在南方20多个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平等权利。1963年在华盛顿特区,金组织了一次25万人的集会,反对种族歧视,呼吁种族平等。次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民权法案。此后尽管种族歧视案件仍时有发生,但黑人地位还是有了质的提升。
1992年洛杉矶法院宣判殴打黑人的白人警察无罪,触发了近30年来美国最严重的种族骚乱。
1995年约40万黑人在首都华盛顿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声讨种族主义,这是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黑人集会。这些说明,美国社会中种族主义的幽灵仍在游荡。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包括土著民族因纽特人(即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等,更多的是外来移民,以英裔、法裔为主,亚洲、欧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等各地移民均有。长期以来,加拿大当局总试图以英格兰文化同化法裔居民及其他民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反而造成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居民中文化的差异乃是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所致,多民族、多元文化是加拿大社会的现实。针对这一特点,从1971年开始,加拿大制定了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并成立了有关机构,拨出专款用于该政策的落实。这项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帮助各文化集团,保护不同文化;克服文化障碍,各民族全面参与加拿大社会;在国家团结利益下促进文化交流;发展传统文化和传统语言,进行官方语言训练;消除种族歧视,保障社会平等,等等。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具有积极成效,对二十世纪全世界各国的民族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许多国家予以借鉴和参考,其中澳大利亚是第二个宣布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民族政策的国家。
柏林墙与德意志民族的统一
德意志民族历史上曾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本世纪初,随着德意志人民统一的愿望日益高涨,许多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开始沉湎于“大日耳曼主义”。德国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
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全长170公里,它的建立意味着德意志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被生生分割。这是“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东西两个德国各自成为冷战双方两大对立阵营的成员。
然而,东西德国为争取统一的愿望和设想始终是他们政治活动的中心内容。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并拆除柏林墙,分裂的德国从此重新走向统一,德意志民族欢欣鼓舞。次年10月两德正式统一,东西方冷战由此失去重要基础。
斯里兰卡民族冲突
斯里兰卡是一个南亚岛国,主体民族是僧伽罗族, 占全国人口的74%,主要信奉佛教,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印度语族。 泰米尔族是其最大的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18%,信奉印度教,语言属达罗毗荼语系。历史上,两族均建立过国家,互相之间争斗不断。泰米尔族的主体分布在印度。
1948年斯里兰卡独立后,历届政府均为僧伽罗族的政党组阁。泰米尔等少数民族的权益受到忽视或损害。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独立后第一次民族流血冲突。1972年泰米尔族各党派联合组成“泰米尔联合阵线”,公开提出了建立独立的“泰米尔王国”的口号。1976年泰米尔激进青年组成了“泰米尔猛虎”组织,开始采取暴力行动。1977年再次发生全国性民族骚乱。1983年更大规模的僧—泰间民族冲突爆发,造成4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10多万泰米尔人无家可归。1987 年民族骚乱逐渐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邻国印度出兵干预这场民族战争,导致斯里兰卡内乱加剧。1990年印军全部撤出。斯里兰卡民族矛盾迄今未获解决。
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
苏联是在俄罗斯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各民族国家共同体,一些民族地域是沙皇俄国以武力兼并的。1922年苏联建国后,实行联邦制,全国包括15个民族加盟共和国,下面还有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自治区等民族自治实体,但是联邦制理论并不完善,而且长期与实践脱离。三、四十年代,联盟政府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冲击到民族问题,甚至对十几个民族包括车臣人、卡尔梅克人、鞑靼人、日耳曼人等采取集体性强制流放措施,剥夺他们基本的公民权和人身自由。此外,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工作中强调社会发展过程,忽视民族过程,甚至混淆二者的区别,对民族融合理论有错误认识,大俄罗斯主义泛滥,这些都是后来民族危机的致因。
1986年12月,哈萨克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爆发的民族骚乱拉开了苏联民族危机的序幕。1990——1991年,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1991年12月,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苏联最终瓦解。
民族问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对整个世界格局及民族关系状况影响巨大。“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制崩溃了,列宁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失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散了,世界性民族主义思潮高涨。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与民族问题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黑山族、马其顿族是比较大的五个民族,势力大致均衡,在境外没有他们民族为主体的国家,阿尔巴尼亚族等在南境外有本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穆斯林族。除塞尔维亚族人口最多外,各民族势力均不弱,人数相差并不很大,各民族的分布虽互有交错,但各自都有较集中的聚居区。
在近代史上,塞尔维亚族资产阶级推行大塞沙文主义,压迫其他民族,民族矛盾一直很尖锐,民族冲突不断。“二战”后,这些国家在铁托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联邦共和国。由于深刻的历史原因以及东欧地区普遍的经济衰退,80年代之后,民族主义泛滥,民族矛盾和民族分离主义加剧。
1991—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 以原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为基础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至此,前南斯拉夫联邦完全解体、一分为五。分解后的前南地区各国仍然面临动荡、甚至有增无减,民族矛盾更加激化。克罗地亚共和国爆发了克族与塞族的武装冲突,波黑三族冲突旷日持久,南联盟出现民族分离进一步的势头。
阿以冲突与中东和谈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中东地区一直战乱频仍,动荡不已。以色列国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产物,也是英美帝国主义操纵的结果。在历史上,犹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过国家,以后又多次被其他民族排挤出去,以至流散到世界各地。此后,阿拉伯人成为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居民。“二战”爆发后,犹太人大批向巴勒斯坦移民。1947年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巴勒斯坦全部面积的55%划给当地人口不到 1/3的犹太人,占当地人口2/3的阿拉伯人只得到45%的贫瘠土地, 这遭到阿拉伯人的坚决反对。
在以色列宣布建国后的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此后1956、1967、1973年连续爆发第二、三、四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直接参加了与以色列的战争。通过战争,以色列的势力得到增强,但是矛盾并未解决。80年代以后开始寻求和平解决途径。1992年巴以达成奥斯陆协议,1993年巴以宣布相互承认。1994年约以结束了46年的战争状态。叙以、黎以和谈也在启动。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使中东和平进程受挫。1996年巴勒斯坦举行了首次自治选举,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1999年工党领袖巴拉克出任以色列总理,长达半世纪的阿以问题将在人们的期待中迎来一个新世纪。
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及其终结
南非是非洲民族(黑人)世代居住的地方。17世纪以来,荷兰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登陆南非,掠夺土著民族的土地,屠杀其人民,建立殖民政权。南非当局通过了大量的种族主义法律,对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压迫。
前南非是20世纪世界上唯一通过立法行政手段确立和维护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其核心是“分别发展”,把广大贫穷的黑人及其他非白人种族同白人种族从地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分隔开,以维持白人的特权与既得利益。南非包括非洲黑人各族(占73%)、白人(占16%)、有色人(即混血人)、亚裔人等民族。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黑人在政府、议会没有职位和席位,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没有丝毫权利。种族隔离制度自70年代中期起陷入困境,黑人反抗斗争席卷全国,世界范围内出现声援南非人民、制裁南非种族主义政权高潮。1990年—1991年南非当局被迫删除和废除300 多部构成种族隔离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或其中内容,无条件释放黑人领袖曼德拉,取消全国紧急状态。
1994年,南非历史上不分种族的首次大选获得成功,曼德拉就任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组建新的民族团结政府,宣告推行了300 多年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终结。
波黑内战
前南斯拉夫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于1992年3 月就波黑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塞尔维亚族反对波黑独立,抵制公决投票。但是63%的选民参加了投票,绝大多数赞成独立。不久,波黑政府宣告独立。
波黑主要由三个民族构成:波黑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三个民族各占总人口的43%、31%、17%左右,各自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不同。除了穆族聚居程度较高外,塞族、克族相互之间及其同穆族之间交错聚居的情况十分普遍。苏联东欧剧变、南斯拉夫解体以后,广泛的南斯拉夫认同被破坏,民族主义思潮涌动,各民族的族体认同日益强化。在独立过程中原属于一个共和国的三个民族对一些问题出现严重分歧。加上一些背景国的支持(俄罗斯对塞尔维亚族、德国对克罗地亚族、伊斯兰世界对穆斯林族),使得三族矛盾骤然加剧,武装冲突愈演愈烈,“种族清洗”式的民族时杀戮有发生。
在持续了43个月的波黑战争中,死亡人数达25万,造成难民200 万。1995年12月有关各方正式签署了《波黑和平协议》。国际干预对波黑内战的停止起了重要作用。
卢旺达部族大仇杀
1994年4—7月,非洲卢旺达发生了惨绝人寰的部族大仇杀。根据国际红十字会估算,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卢旺达700 多万人口中有将近100万人被杀,400万人无家可归,其中200万人逃往国外, 酿成了世纪罕见的灾难。
卢旺达主要由胡图族、图西族组成,两族各占全国人口的85 %和14%。前者讲法语,以农耕为生,后者讲英语和斯瓦希利语, 从事游牧业。两族不仅语言、文化、经济生活相异,甚至外貌特征都有较大差异,多年来两族积怨甚深,此前20年里两族间就曾发生过三次较大的武装冲突(1959、1963、1973)。这次部族仇杀的被害者大多数是图西族人,不仅如此,胡图族控制的政府军和民兵对主张民族和解的本民族同胞同样进行滥杀。
卢旺达的邻国布隆迪的民族问题也与其相似,胡图族与图西族各占全国人口的85%和13%,两族间也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和军事政变,造成数十万人丧生,上百万人沦为难民。国际社会关注着这两个非洲国家的不幸,也努力提供必要的人道援助,但却无法帮助治愈部族仇杀造成的巨大创痛。
加拿大的魁北克法裔民族主义问题
魁北克是加拿大最大的省,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 法兰西移民后裔人口6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0%。这里是加拿大80 %的法裔人口居住地,是北美唯一讲法语的地区,也是世界上除法国之外最大的法语区。这个省历来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与英裔加拿大人的矛盾一直突出。这里的法裔民族主义已经演变为一种地区分离运动,直接威胁到了加拿大国家的统一。法裔加拿大人与英裔加拿大人的矛盾与裂痕是历史的产物。魁北克原是法国的殖民地,早期法国殖民者把这里作为中心和第一个永久性拓殖基地,18世纪法国战败,这里变为英国殖民地,法裔人一直不满于英裔人的统治,19世纪曾发动武装反叛,要求摆脱英国而独立,但被镇压。
1967年勒内·勒维克就魁北克省与加拿大联邦的关系提出政治上独立、经济上一体化的新设想遭否决,翌年他组建了魁北克人党, 该党1976年成为该省执政党,在其主张下,就该省主权和分离问题于1980、 1995年两次举行公民投票,后一次分离主义以微弱少数失利,但是分离主义倾向却明显加剧。
俄罗斯—车臣问题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车臣民族约占53%,祖居高加索山区,信奉伊斯兰教。1859年车臣被沙皇俄国征服,受到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压迫和奴役。苏联建国后,成立了车臣民族自治州,后改为车臣—印古什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属于俄罗斯联邦的民族自治实体。30年代肃反运动中,车臣人是受害者之一,40年代在强制性民族迁移过程中,车臣人失去自治权、过着流放式的集中营生活。
在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的背景下,车臣人也强烈要求独立。1991年10月,经车臣全民选举,杜达耶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旋即宣布独立。1994年11月,俄罗斯联邦军队大举进攻车臣首都格罗兹尼,爆发了“二战”以后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周边各国及国际社会对此做出强烈反应。1996年,俄联邦与车臣方面签署了有关停火和将车臣主权问题暂时“搁置”的协议。
1999年车臣分离主义势力不断制造恐怖事件,俄联邦再次派军打击车臣非法武装和恐怖主义势力。车臣问题的解决仍然是一个难题。出于对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俄联邦决不可能容忍车臣开创一个脱离联邦的危险先例。
北爱尔兰问题
北爱尔兰位于爱尔兰岛北部,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一部分,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0多万,其中2/3是讲英语、信奉基督教新教的英格兰人及苏格兰人的移民后裔,1/3的居民是说爱尔兰语、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几十年来,这两个族群认同不一、文化传统相异、宗教信仰有别的民族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危机此起彼伏,甚至导致国际纠纷。
北爱尔兰问题历史由来已久,它直接肇始于12世纪英国人对爱尔兰的入侵,军事占领没有使爱尔兰人屈服和同化。尤其是16世纪基督教分离后,爱尔兰人仍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而英国移民后裔则改信新教,两个民族互把对方视为异教徒,相互仇视。16世纪以后英国加强了对爱尔兰的控制和移民。1801年英国和爱尔兰合并,成立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完成了英国对爱尔兰的吞并。19世纪末爱尔兰人要求自治的呼声日益强烈,两族间多次发生武装冲突。1916年爱尔兰掀起都柏林复活节起义,遭到武装镇压。1920年英国允许爱尔兰成立两个独立的政府,南方政府主要是爱尔兰人,北方政府英国移民后裔占大多数。1937年爱尔兰(南方)宣布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而北爱尔兰仍为英国领土。可是历届爱尔兰共和国政府都将爱尔兰统一问题列为政府的主要政策。北爱尔兰英国移民后裔不愿脱离英国,可是数十万爱尔兰人在北方由于人数少而倍受歧视,各方面权利不能得到体现,一直在为自己的权力而斗争。60年代中期以来,双方间冲突不断升级。爱尔兰共和军是他们的激进组织,几十年来多次制造恐怖事件。英、爱两国政府及北爱尔兰各派就此问题举行过多次会谈。直到1998年4 月各方才达成了一个最终和平协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一波三折,迄今未能得到圆满解决。
印尼华人问题
印度尼西亚华人总人口约700万,占印尼全国总人口的3.5%。中国人旅居印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明清之际侨居印尼的华人不断增多。在印尼沦为西方殖民地前不存在华人问题。17世纪荷兰殖民主义势力入侵印尼之后,对印尼人和华侨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推行等级制度(欧洲人为一等,外来东方人为二等,印尼土著居民为三等),使华人与印尼人分开居住。这种政策使华人与印尼人之间形成了种族的、经济的和社会生活的隔阂。华侨被荷兰殖民者当作“以夷治夷”的工具,在印尼人的心目中他们因此成为仅次于荷兰人的外来剥削者。
印尼独立后,50年代来,社会上关于同化华人的舆论日渐强大,限制和排斥华人的国家行为和民间反应明显增强。华人的经营和居住受到限制,华文学校被裁撤,华文报馆被查封,华人社团被限制,一些华人被监禁或杀害。1965年,印尼政权掀起大肆排华浪潮,大规模抢掠、烧杀、驱赶华人华侨事件普遍发生,并从政策上一面对华人实施强制同化,一面对华人身份做出特殊标记,政治上的排斥几乎杜绝了华人在公务员、军队和司法界从业的机会,华人子弟选择学校也受到限制。但是华人在商业领域的发展空间并未失去,反倒是华人专注于此而使华人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华人经济上的成就和贡献没有受到官方和民间应有的尊重,相反,华人成为政治动荡的牺牲品和转嫁社会危机的“替罪羊”。
1997年印尼因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深陷经济困境,1998年4 月爆发的针对苏哈托政权的抗议活动被引导转化为大规模的针对华人店铺的洗劫、纵火,对华人人身的迫害和对华人妇女的强暴,引起了全世界人权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库尔德人问题
库尔德民族是西亚地区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素有西亚第三大民族之称。现有人口约2000万,主要分布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地域基本连成一片,称为“库尔德斯坦”,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库尔德人有自己的语言,信奉伊斯兰教,历史上主要以游牧为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持下的领土分割使库尔德斯坦分属几个国家,但库尔德人从不承认这种政治分割,他们在分属不同国家的库尔德斯坦地区之间“来去自由”。
库尔德问题长期困扰着有关各国,各国之间在此问题上又互相指责,库尔德人利用此间矛盾扩大生存空间。其中,土耳其的问题最为严重,自1920年土耳其建国以来,库尔德人同土耳其中央政府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1979年库尔德工人党成立,宗旨是在土、伊、叙交界处的库尔德人居住区建立一个独立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土耳其政府视之为非法,并对其进行镇压,甚至深入伊拉克境内清剿。大量库尔德难民移民进入欧洲。1999年2月库尔德工人党领袖奥贾兰被捕引起世界关注, 各国库尔德人抗议活动此起彼伏。
科索沃问题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纳,总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与阿尔巴尼亚国、马其顿国毗邻。 人口约200万,其中90%多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余为塞尔维亚族等。
中世纪时,科索沃曾是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塞族人认为这里是他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时,塞族被迫向北迁移,流出科索沃。同时期,阿尔巴尼亚族迁入该地区。从那时起,塞阿两族之间就播下了不和的种子。
“二战”后期南斯拉夫联邦政府成立,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就因要与阿尔巴尼亚国合并而引发动乱,被镇压后,科索沃成为南联邦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1968年科索沃阿族再次挑起动乱。1971年南联邦通过宪法赋予科索沃拥有更多自治权。1989年科索沃再次发生动荡,塞尔维亚共和国收回了科索沃的许多自治权。此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990年科索沃议会发表独立宣言,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下令关闭科索沃议会和政府。1991年科索沃举行全民公决,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并于次年选举鲁戈瓦为总统。阿尔巴尼亚国宣布承认该国。阿族分离主义强硬派主张采取激进方式,通过武装斗争实现独立,并于1996年成立了“科索沃解放军”的秘密武装。1998年2月,阿族“科解”袭击塞尔维亚警察,造成双方两族人员伤亡, 科索沃危机从此爆发,冲突不断。1999年3月, 北约组织武力干涉科索沃危机,6月,由北约和俄罗斯组成的国际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
科索沃问题实质上是阿尔巴尼亚族谋求独立并进一步伙同马其顿国的特托沃等阿族地区与阿尔巴尼亚国合并,成立大阿尔巴尼亚国,完成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南联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塞尔维亚族保卫历史文化发祥地之间的矛盾。
标签:种族隔离论文; 车臣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波黑战争论文; 加拿大历史论文; 西藏建设论文; 世界民族论文; 南非经济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黑人文化论文; 民族独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