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30例的疗效观察论文_魏红,李飞

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30例的疗效观察论文_魏红,李飞

魏红 李飞

(安徽省合肥市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门诊部 安微 合肥 230037)

【摘要】 目的:观察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腹泻患儿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传 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素灌肠,每天一次,然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2例明显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组4例明显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结论:黄连素在治疗小儿腹泻上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黄连素;灌肠;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358-02

黄连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腹泻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应用,原因在于灌肠方法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得小儿避免因中医药物苦涩引发用药不畅,而且黄连素的治疗效果明显且价格低廉,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整体满意度较高。本文就采用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实验过程及疗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0~2015年11月门诊治疗的小儿腹泻患者30例。年龄为3个月到13岁不等,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14例,粪便形状为稀水样便或者粘液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数据统计我们整理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每日大便次数在相同次数的比例数差距较小,只有1~2例,恶心程度和脱水情况也存在1~3例的差距,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所有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我们发现,粪便内含有少量的白细胞,但未能检测出病原菌。

1.2 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治疗药物相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灌肠疗法,用黄连素10mg /(kg ? d),加入生理盐水10~20ml中保留灌肠,每天一次,3d为一疗程[1]。在应用灌肠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首先指导患儿灌肠前排便一次,以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其次,指导协助患儿采取左侧卧位,将臀部垫高,用棉签蘸取润滑液润滑肛管,之后进行灌肠,注意灌肠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不适和药物流失;最后,灌肠结束后指导患儿和家属避免下蹲,保持合理卧位让药液充分保留吸收。

2.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们得出相关数据:观察组疗效显著患者即通过一次灌肠就能使得大便成形,次数减少着者有4例,比率为26.7%;灌肠一个疗程后,效果明显者有9例,有效率达到60%;观察组另外两名患儿有一人在两个疗程以后得到良好的治疗疗效,有效率为6.7%,总有效率为93.7%。与之相对应的对照组疗效显著者有2例,比率为13.3%;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有显著效果者为8例,所占比率为53.3%;经两个疗程及更长时间治疗后,仍有3例(20%)患儿未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体有效率仅为76.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然,上述数据的得出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是因为样本容量较小所导致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看法和疗效,因为其他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者王艳新,邱红梅等在此方面的研究表明:在选取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中,50例观察组在接受黄连素灌肠治疗后有效有48例,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却仅为84%,且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呕吐现象,而观察组用药者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2]。研究者黄永昌,赖秀琴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他们选取的100例患儿中,将所有患儿明确诊断后积极给予补液、对症治疗。设立大便次数及形状恢复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或不明显,大便培养阴性为有效,大便次数无明显改善,大便培养仍有细菌为无效的测定标准。50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60%[2]。上述的研究者以及其他众多的研究数据都为我们实验的结果给与了有力的佐证,更加充分的说明了黄连素在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方面的疗效。

3.讨论分析

黄连素可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腹泻是被专家学者和相关临床证据证明了的,并且黄连素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很小,因此尤其适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但由于黄连素性味苦,不易于小儿服用,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通常采用灌肠疗法。本文通过对15例小儿腹泻患者给予黄连素灌肠治疗,通过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黄连素灌肠治疗后小儿腹泻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黄连素灌肠的有点就在于:黄连素灌肠不仅避免小儿口服药难,且减少呕吐反应,并直接作用于肠黏膜,疗效提高,使小儿及家长都愿意接受[2]。

近年来,临床上小儿腹泻患者多发,且抗生素的应用使得病菌耐药性增强,效果不甚明显。黄连素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安全性强的传统药物,具有非常强的的广谱抗菌作用,可以治疗多种原因引发的小儿腹泻疾病。黄连素灌肠疗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具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既清洁肠道减少了毒素的吸收,还更好的发挥了药物疗效,对小儿腹泻症状起到了明显的改善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讲,婴幼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因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易被外邪所侵,湿邪尤甚,故有湿为五泻之因之说。加之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冷暖不自调,易患脾虚泻[3]。采用中医药物灌肠,如黄连素方法可行,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好药。正如我国今年诺贝尔获奖者屠呦呦所讲的,中医是医学的大宝库,值得我们去共同开发和研究。屠呦呦此次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她的获奖很可能对中国科研创新体制是一个激励。她在演讲中说道:“我希望青年科研工作者不仅在医药领域,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能加强创新,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在医药领域,中国中医有很多很好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研手段实现中西医结合,从而发现更多新药为人类健康服务”[3]。

【参考文献】

[1]杨永莲.黄连素保留灌肠佐治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9(17).

[2]王艳新,邱红梅.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3,27(3):211.

[3]黄永昌,赖秀琴,罗璐红.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7,8(7):137.

[4]张明发,沈雅琴.小蘖碱的抗腹泻和抗炎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89,10(2):174.

[5]于旺吉,王寿春,刚桂珍.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60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13(4):496.

[6]屠呦呦.中医的好东西可以通过科研手段实现中西医结合.

论文作者:魏红,李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30例的疗效观察论文_魏红,李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