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超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超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小学 266700

科学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要重视创造行为的养成和创设创造环境外,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旧式的自然课堂教学,以单纯传授科学知识为目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重死记结论、轻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创新进入课堂,要求我们加大自然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课堂教学中我的几点做法是: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去教师的科学课堂教学单边性、模式性活动较多;多边性、主动性较少,课堂活动总是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气氛沉闷、封闭、机械。随着新课程的呼唤,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着学生的活动,而是创设兴趣的实验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共同培养探究能力。在平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主动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增强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领悟了学习科学的乐趣,能尽情地探究,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求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对科学的奥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情绪,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观察,积极探究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科学课里,我重视创设兴趣的实验观察,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渠道。又由于很多科学现象抽象、硬化、复杂多变,学生难以想象、理解,也不懂得怎样观察,更别谈探究了,因而在学生实验观察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会实验观察;更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科学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从而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研究物质,体会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科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乐于学习、乐于探求,充分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用“探究科学秘密”的金钥匙去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这样就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地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奥妙的能力。

二、巧设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课强调对事物不仅要在质上认识,更要从量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因为定量分析会使他们的头脑更精确化、更科学化,只有能用一定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达到了对事物性质的真正了解。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究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在教第一单元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为了要让学生掌握空气是实实在在占据空间的这一知识点,一开始我就提问到:“老师手中有一只杯子,现在我把它倒放到水里浸没,你们说杯子里面是干的还是湿的?”学生们兴趣盎然,做出各种猜想和假设。这时我不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巧设疑点,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还安排了“纸巾不湿”和“瓶子里的气球吹不大”两个活动,目的是通过手活动激发好奇心和探索兴趣;还有是以“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空着的地方有空气”等学生已知为依托结合活动中的观察结果,推断出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三、学会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科学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吸收过程,即使是学习的科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结果,学生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正如著名的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科学彻底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显性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中是否具有创造性。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参与学习。即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受到训练,培养其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观察我们的身体》时,观察身体内部是本课一个难点。身体的内部是不能用眼睛直接看见的,只能靠间接的感知。这是学生第一次观察不能直接“看到”的物体。为了突破难点,首先用一个解暗箱的游戏引入。我准备了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用手摸、捏、摇、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又被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有的说,用耳朵可以鼓起的肌肉;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还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索。

笔者在科学课教学探究中,尝试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求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作为教师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能,竭尽全力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人才,勇敢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局面和挑战。

论文作者: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