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孙海燕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224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措施,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急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评估时间、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诊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较理想,能有效缩短急诊时间,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16-01

现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进行研究,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9例。在观察组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1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42±9.82)岁,在对照组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7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3.55±9.13)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护理人员实施抢救措施,无固定抢救模式,并做好手术准备等工作。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其内容主要有:

1.2.1优化接诊、病情评估

优化接诊程序,先对患者实施抢救,之后再进行挂号缴费。护理人员在救护车进医院时及时将平车推至急救中心门口接诊,并及时将患者推送至急诊室,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医师抢救。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初步病情评估-早期检查-再次评估程序,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面色、意识、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使用等情况,并及时根据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并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入急诊室时,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及时实施相关急救措施,并对患者心电图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再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1.2.3优化急救程序

急救流程按照定时、定人、定位、定责模式进行,定时:在规定时间给患者吸氧、连接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等;定人:由责任护士、护士长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定位:责任护士帮助医师进行病情诊断和观察,及时记录,并实施对应抢救工作。定责:明确职责,确定护理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并遵照医嘱给患者用药,对恐惧、焦虑患者予以安抚和心理疏导。

1.2.4优化转运交接

制定规范转运交接制度和流程,①转运前。医生制定好治疗方案,如果患者需要介入治疗,则及时通知介入医师,并进行术前谈话,患者家属签手术同意书。护理人员完整填写转运交接单和护理记录单,并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对患者管道、氧气、药品、器械等进行再次检查。②转运中。转运过程中,急诊医护人员护送患者进入介入室内,转运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持续监测,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保证各个管道通常,保证安全抵达介入室。③转运结束。抵达介入室时,护理人员与导管护士进行交接,交代患者用药情况、生命体征等情况,并帮助患者过床,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心律、心率的变化情况。

1.2.5加强医患沟通

在急诊过程中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工作,尽量使用正面、积极的话语安慰患者,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多鼓励患者。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对患者家属解释相关情况,从而提高急诊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接诊至初步诊断的分诊评估时间,接诊至打印心电图的心电图时间,接诊至采血的采血时间,接诊至建立静脉通道的静脉给药时间。接诊至手术治疗的急诊手术时间,接诊至离开抢救室的急诊总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评估时间、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诊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注:分诊评估时间、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诊总时间单位为min;住院时间单位为d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突然,病情发展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临床上通常对该类发病患者进行急诊急救[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较严重,急救措施较多,需要护理人员良好配合,以争取抢救时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评估时间、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诊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缩短救治时间、尽快进行灌注治疗对维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中,采用先抢救、后挂号缴费的制度,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且优化病情评估程序,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病情,缩短病情评估时间,能为救治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2]。在急救过程中,采用定时、定人、定位、定责模式,各个护理人员有条不紊地实施各项抢救护理工作,且医师诊断与护理同时进行,能及时对患者予以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能有效缩短急诊时间[3]。且在全程抢救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由于恐惧、紧张等情绪而加重病情。总之,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较理想,能有效缩短急诊时间,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马丽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21(09):1248-1249.

[2]孙荣荣.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5(44):287.

[3]邓应美,李玉文.优化急诊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04):186-188.

论文作者:孙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  ;  ;  ;  ;  ;  ;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孙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