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

对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

赵锦慧[1]2001年在《对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石膏改良碱化土壤,前人己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仍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解决。由于田间的盐分和碱化度的空间变异很大,难以开展理论研究。于是我们采集了有代表性的碱化土壤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将石膏和土按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制成土柱通过化验分析其滤液的八大离子(CO_3~(2-)、HCO_3~-、Cl~-、SO_4~(2-)、Ca~(2+)、Mg~(2+)、K~+十Na~+),运用了推理分析方法和综合得分法,研究土柱内所发生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从而对石膏的各种施用方法,不同的灌水量及分次灌水定额,各种耕作措施的效果,季节性因素等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探讨。阐明了在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存在着的十一种化学反应,并用之评价各种技术措施的优劣,指导田间碱化土壤的改良工作。

赵瑞[2]2006年在《煤烟脱硫副产物改良碱化土壤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煤烟脱硫废渣(主要成分为石膏)改良碱土进行了理论和大田试验研究,方法以室内土柱淋溶模拟为主辅以田间实施石膏观察并取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进一步证明了美国学者黑尔格德的两个化学方程和俄国学者盖德洛依茨的物理化学方程是客观存在的,正是他们奠定了石膏改良碱土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发现在不同条件下,尚有8个化学方程也是客观存在的,尽管是次要的,但有时会严重影响石膏改良碱土正面或反面的改良效果。本文发现的这些化学方程,有些是前人研究碱土自然发生中就提出的;有些是石膏改良碱土的逆反应。我们补充的这些化学方程只有前叁个是石膏混合层与非混合层都有,而后五个主要在非石膏混合层中出现的。这8个化学方程,在石膏改良碱土中出现,并严重影响土壤改良进程,有时成为碱土改良成败的关键所在。关于石膏混合层与非混合层,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各自具有不同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是本文首先发现并提出来的:它为建立碱土改良的二元结构计划改良层并与小定额分次冲洗相结合灌溉,奠定了理论基础。碱土改良过程中石膏渗漏损失最高可达到石膏施入量的40%以上,而改良结果碱土只转化为重碱化土;在石膏混合层内,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稳定存在的且直接破坏土壤改良进程逆流;因此解决石膏渗漏问题亦是在本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发现:配置二元结构改良碱土中,正需要石膏混合层中大量石膏渗漏,以改良非石膏混合层,并使整个计划改良深度内的渗漏损失降为零。

金梁[3]2003年在《对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重点是对煤烟脱硫废渣(利用煤炭作为能源的工厂的除硫装置消除硫氧化物后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石膏)改良碱土进行理论研究,方法上以室内土柱淋溶模拟为主,采集有代表性的碱土并分析其成分后,采用小水量定额灌洗,收集分析滤液化学成分,进行推理分析计算并指导田间的生产实际。 首先比较煤烟脱硫废渣与化学纯石膏改良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异同,在废渣基本上可以沿用纯石膏改良的理论基础上,在一定的计划改良深度内,定量的石膏施用方法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省石膏,省水,省工,效果好,速度快的方案;同时研究了NaCL的盐效应和Na_2SO_4的同离子效应在纯石膏改良碱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最后针对石膏施用量确定之后,一次施入还是分次施入更好,进行了探讨;结合当地耕作条件,总结各有利的技术措施,指导田间的生产实际。

董宁[4]2011年在《菌糠新型苏打盐渍土改良剂组方效果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的扩大,每年产生500-600万吨的栽培废料即菌糠。研究发现菌糠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现实中这些菌糠常常被随意丢弃或堆放,造成霉菌和害虫滋生,既浪费有机质资源,又污染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研究表明,菌糠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再利用,但是未对其做深入研究。本文以菌糠为基质,添加化学物质石膏和硫酸铝,通过盆栽试验系统地对比研究叁种改良剂不同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及苏打盐渍土改良效果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菌糠能较好地改善苏打盐渍土的理化性质,降碱作用明显,能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随菌糠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下降,通气、透水性能大大提高。土壤pH、交换性钠含量和总碱度都逐渐下降。土壤养分含量和对照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提高,但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增幅不是很大。土壤总盐含量呈先逐渐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在本试验中,菌糠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在菌糠中添加石膏和硫酸铝的复合改良剂,经土壤微生物分析试验表明:各个时期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为: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通过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分析,施用菌糠后的不同处理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增大,而放线菌的数量下降。改良剂组方的验证结果显示:施加菌糠复合改良剂后,除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与施加前相比,没有显着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未施加改良剂的土壤,且较单独施用菌糠及单独施加石膏和硫酸铝改良效果显着。其中改良效果最好的是8号A3B2Cl处理组合,各添加物的组成为石膏:1.7mg/kg,硫酸铝:0.7mg/kg,菌糠:0.2mg/kg。

郭丽[5]2007年在《重度盐碱土改良剂配方及改良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概述了土地盐碱化的发生与发展机理和当前盐碱土改良利用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土的分布状况和多年来改良利用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以吉林省西部pH在10以上,ESP在60%以上的重度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对盐碱土改良剂的配方筛选进行验证,并且通过改良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其对重度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改良剂配方对土壤物理性状有不同影响,随着钙活化剂用量的增加,土壤中1~0.25mm微团聚体的含量逐渐增加,容重逐渐下降。容重的下降说明紧实、结构不良的土壤开始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1~0.25mm的微团聚体增加则说明了土壤团粒结构得到改善,形成了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团粒结构,土壤肥力得到了提高。不同的改良剂配方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随着钙活化剂用量的增加,碱土的pH、总碱度、交换性钠都随之下降,而没有施入钙活化剂的处理,其化学性质则和对照接近,说明钙活化剂在改良碱土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另外,可能由于时间短的原因,改良后碱土的养分与对照相比,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相关性分析却未显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碱土的营养状况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把不同改良剂配方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综合起来,含钙物质、钙活化剂和稻壳的改良效果明显,这和本项研究前期的配方筛选结果一致。将改良剂设置不同用量应用于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物理性状有不同影响,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而渗透系数呈现逐渐增大趋势,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土壤的物理结构逐渐得到改善。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改良剂不同用量也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土壤pH、交换性钠、碱化度、CO_3~(2-)和HCO_3~-均随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水溶性盐分总量和对照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K~+、Na~+含量降低,Ca~(2+)、Mg~(2+)含量增加。施入改良剂以后土壤养分含量和对照相比有所增加,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同用量间差异不大。改良剂不同用量对供试作物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影响是不同的。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出苗率逐渐升高,株高、鲜重、穗重均呈增大趋势,当用量达到一定值以后,株高、鲜重、穗重变化不大,各用量之间差异不显着。经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该改良剂的比较合适用量为2.5kg/m~2。本试验采用的改良剂改良碱土时间短、见效快,并且能改良重度盐碱土。主要是快速降低土壤pH,改掉Na_2CO_3,其机理可能是:改良剂中的含钙物质磷石膏和过磷酸钙本身呈酸性,钙活化剂也是一种酸性物质,加入到碱土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迅速降低土壤pH;磷石膏和过磷酸钙中的钙经钙活化剂活化,可以交换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钠,使土壤交换性钠含量降低,即降低土壤的碱化度,土壤的强碱性得到改善,高度分散的胶体很快形成了微团聚体,通气透水性能提高,另外Ca~(2+)和CO_3~(2-)反应,形成CaCO_3沉淀,在土壤环境中CO_3~(2-)和HCO_3~-可以相互转化,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土壤中CO_3~(2-)和HCO_3~-的含量,从而使土壤中Na_2CO_3含量减少,为盐碱土的脱盐脱碱创造了条件。

吕二福良[6]2004年在《不同碱化度土壤在煤烟脱硫废渣改良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改良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煤烟脱硫废渣(主要成分为石膏)改良碱土进行了理论研究,方法上以室内土柱淋溶模拟为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碱化度的土壤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看都随着碱化度的增高而变劣;碱化度越高,越不利于作物的出苗和生长。碱化度不同,土壤的石膏改良效率亦不同,随着碱化度的升高,石膏的改良效率显着提高;碱化度越高,提高的幅度越大。结合土柱试和盆栽试验的结果综合分析,在土壤碱化度低于30%的轻、中度碱化土壤通过水利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而不用化学改良剂就可以改良好;而碱化度大于30%的土壤,必须在水利措施的配合下,利用化学改良剂才能达到改良的目的。对石膏施用方法中二元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碱化度大于30%的土壤,采用1:1型的二元结构明显优于1:3型的二元结构。1:1型结构改良效果好、速度快、省石膏、节水,1:3型则差一筹。碱化度小于30%的土壤,采用1:1型结构的施用方法改良效果、速度、节水方面也都优于1:3型结构;但在省石膏方面,1:1型结构较1:3型差一些。

李明敏[7]2012年在《暗管条件下施用改良剂对苏打碱土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暗管条件(埋深0.8m、间距5m、深松0.6m)下改良剂对苏打碱土的作用效果,主要从苏打碱土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水稻生长方面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MM、OSJF、K-OS、PT,4种改良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土壤紧实度和渗透性。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大土壤渗透性。增强苏打碱土土壤的透水能力和田间持水性能,有利于苏打碱土土壤向着适合水稻生长与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向发展。施用改良剂后有利于土壤团聚。改良剂适合改善土壤渗透性,配合暗管进行改碱。施用4种不同改良剂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施用30吨/公顷MM改良剂和施用15吨/公顷OSJF改良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最多由对照的7.39g/kg分别增加至11.25g/kg和11.57g/kg作用效果明显。施用改良剂后各处理与对照相比,速效氮的含量均增加了,但增幅不是很明显,从增加量上看施用15吨/公顷MM改良剂作用效果最为明显,由对照的44.9mg/kg增加至51.54mg/kg,并且MM改良剂施用量越多反而抑制碱解氮含量的增加。施用改良剂后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有增有减。其中施用30吨/公顷MM改良剂与3.75吨/公顷K-OS改良剂增加速效磷含量作用效果接近,都使速效磷的含量由对照再加1个单位。而施用OSJF、PT改良剂、MM改良剂施用量低于30吨/公顷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都降低。施用改良剂处理后苏打碱土土壤速效钾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中施用30吨/公顷作用效果最为明显,速效钾的含量由对照的67.Smg/kg增加至71.2mg/kg。改良剂都能降低土壤pH,施用30吨/公顷MM改良剂和施用15吨/公顷OSJF改良剂作用效果最好。施用改良剂苏打碱土土壤电导率都有所下降。其中OSJF改良剂作用效果最好,电导率都有所下降,其次是MM改良剂。改良剂能降低土壤含盐量,K-OS改良剂作用效果最为明显。施用改良剂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最大,提高了土壤的缓冲能力。施用改良剂能使水稻增产,施用30吨/公顷的MM改良剂和施用15吨/公顷OSJF改良剂作用效果最好。水稻株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9.09cm、6.34cm;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054kg/公顷、921kg/公顷。

魏博微[8]2011年在《不同措施对大安市苏打碱土的改良效果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人口日益增加,耕地日益减少的今天,盐碱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对其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在中国从东北部到中西部盐土和碱土广泛分布,面积约为32万km2。吉林省大安市现有盐碱土面积约为25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0.39%,其中碱土面积占盐碱土总面积的77%。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大安市盐碱化土壤面积迅速增加。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已成为大安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论文以大量的文献为基础,对国内盐碱土概况、大安市盐碱土现状以及盐碱土改良研究等进行论述。试验以黄金蛭石(VE)、尖二辉橄榄岩(LE)、硫酸铝、硫酸钙为改良物质,供试土壤取自吉林省大安市,该区盐碱土类型属于内陆型苏打盐渍土,土壤碱化严重,且土壤渗透性差,潜水位接近地表,所以蒸发强烈,土壤极易积盐,返盐。论文主要从盐碱土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盐分含量、腐殖质组成、粘粒矿物组成及对植被生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盐碱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交换性钠、土壤碱化度、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效磷、土壤全盐量及土壤腐殖质组成等作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对供试作物各项生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在培养试验中施用硫酸铝和硫酸钙可以减低土壤的pH值,其中随着硫酸铝用量的增加pH降幅增加,最大降幅达到2.39,硫酸钙的试验处理土壤pH的降幅达0.46。其次在硫酸铝和硫酸钙施用后土壤的CEC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施用硫酸铝后土壤的CEC提高了2.51 cmol/kg,硫酸钙增加了2.2 cmol/kg。与此同时,交换性Na+含量和全盐量降低。由于供试植物碱茅对EC>2ds/m的土壤环境敏感,培养实验中的碱茅几乎没有发芽。(2)通过田间改良试验,比较施用硫酸铝和硫酸钙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硫酸铝施用量为6kg/a和硫酸钙施用量9.0kg/a时的改良效果最好,作物的生物量明显增加,由此判断作物的抗盐性能得到提高。同时分析前后两年苜蓿体内无机元素的变化,发现后续的苜蓿植株体本身也可改良土壤性质,且效果与添加改良物质的处理相比更为有效。(3)在培养试验中施用矿物改良物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施用蛭石能够有效的改良土壤化学性质,尤其是对降低土壤EC作用显着,与对照相比降低了43.02%,正因如此,在施用蛭石的处理中施用碱茅可以促进其生长。而施用尖二辉橄榄岩对土壤的pH、EC影响不大,但是对土壤CEC的增加作用明显。当尖二辉橄榄岩施用量为0.5%的时候碱茅的生长状况最好,具体的改善顺序为:LE 0.5%> LE4%> LE 2%> LE 1%>CK。(4)改良物质组合施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 Na+含量、K+含量、和Na+/K+值的变化讨论植物抗性的变化。结果证明在盐浓度较高的环境中施用改良物质和肥料可以有效地增加植物的K+含量、减少Na+吸收,从而降低Na+/k+值,促进作物生长。(5)暗管改良和施用MM粉可以促进土壤颗粒和土壤团聚体组成中大粒级的形成,从而改善土壤透性。其中土壤团聚体的优势粒级为2~0.25 mm和0.25~0.053 mm的团聚体。土壤颗粒中的FA, HA碳量较高,且含碳量HA大于FA,说明该土壤利于HA的积累,腐殖化程度较高。土壤颗粒的PQ值变化与FA, HA含C量的变化顺序相似,说明腐殖质逐渐氧化降解为FA, FA又转化为HA,使土壤的腐殖化作用增强,肥力提高。(6)通过XRD、IR、和DTA分析在不同改良措施作用下对盐碱土耕层粘粒矿物的结构特性的影响。由分析可知,大安苏打盐碱土的主要粒矿物类型主要为2:1型的蒙脱石同时含有一定量的蒙伊混层矿物、伊利石和蛭石。由以上两组的结果可知,在苏打盐碱土中加入MM粉和施用暗管对土壤粘粒的矿物组成的种类没有影响,但通过衍射峰强度的变化可知不同改良措施对粘粒矿物含量有影响。

王德领[9]2017年在《不同改良材料对滨海盐碱土理化性质及盆栽玉米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黄河叁角洲的滨海盐碱土面积广阔,盐分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弱,结构性差,农业利用困难,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压力下,加强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利用研究,克服盐碱土农业利用的瓶颈,增加耕地面积,促进盐碱土宝贵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盐碱土改良方法有水利工程改良措施、物理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和生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是近代发展比较快的改良措施,通过向盐碱土中加入改良物质,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为此,本研究选择了地王丹(DWD)、糠醛渣(KQZ)、风化煤(FHM)和石膏(SG)四种改良材料开展对盐碱土的改良利用研究,每种改良材料设置了3个不同用量,进行滨海盐碱土的培养试验;根据培养试验结果优选出地王丹、糠醛渣和风化煤叁种改良材料,分别设置2个不同用量处理,开展了盐碱土的玉米盆栽试验。通过对盐碱土理化性质改良效果和玉米增产效应的对比研究,筛选出具有较好改良效果的改良材料及其适宜用量,为滨海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盐碱土培养试验中发现,改良材料可以不同程度降低盐碱土的pH,以糠醛渣的效果最显着,且随着用量的增加pH降低幅度加大;而石膏的作用效果最差。改良材料都能显着地降低了土壤电导率,但不同用量之间效果不同,地王丹添加量为15000kg/hm~2和22500kg/hm~2的处理、糠醛渣和风化煤添加量为30000kg/hm~2和45000kg/hm~2的处理降低其效果比其他用量更显着,石膏用量的变化对土壤电导率影响不显着,降低电导率幅度较其他改良材料低。(2)改良材料使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增加,添加地王丹和风化煤的处理随着用量的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增大;糠醛渣添加量为30000kg/hm~2的处理增加量最大;添加石膏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影响不显着。糠醛渣添加量为30000kg/hm~2和风化煤添加量为45000kg/hm~2的处理土壤中的<0.25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最明显,土壤的团粒结构变好。改良材料的施用使土壤的容重降低,地王丹添加量为22500kg/hm~2和糠醛渣添加量为30000kg/hm~2的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分别达到了13.53%。(3)在玉米盆栽试验中发现,添加改良材料能显着降低土壤pH值,其中,糠醛渣添加量为30000kg/hm~2的处理降低幅度最大,达到了3.78%。风化煤添加量为30000kg/hm~2的处理土壤电导率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23.61%。地王丹添加量为15000kg/hm~2和风化煤添加量为30000kg/hm~2的处理土壤全盐含量显着降低,分别降低了19.35%、18.39%。风化煤添加量为30000kg/hm~2的处理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幅度最大;土壤的容重减小,糠醛渣添加量为30000kg/hm~2、45000kg/hm~2和风化煤添加量为45000kg/hm~2的处理与CK相比差异性显着,分别降低了9.04%、11.71%、7.50%,添加地王丹和糠醛渣改良材料的土壤中<0.25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大团聚体增加,土壤结构变好。(4)添加改良材料的各处理玉米单株生物量和产量都有所增加,玉米单株产量增加范围是25.85%-49.65%,差异性达到了显着水平,其中,糠醛渣添加量为30000kg/hm~2的处理增加了49.65%,显着提高了玉米产量,是玉米增产效果最好的处理。

李洪影[10]2013年在《生物措施对松嫩平原盐碱退化草地改良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松嫩草地是我国东北西部绿色生态屏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生态意义。但是由于自然原因和长期的不合理利用致使草地出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尤其是草地盐碱化加重。松嫩草地己有近70%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并且目前仍以1.5-2%的速度递增,其中有20-30%已成光盐碱斑,完全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草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和退化,牲畜头数又不断增加,更加剧了草地盐碱化程度,成为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退化盐碱草地的治理与恢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立功村退化盐碱草地为试验基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补播一年生牧草东饲1号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uv.cv.dongsi No.2)和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artz)、多年生牧草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 (Turcz.) Scribn.)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latum (Trin.) Link),以未进行补播作为对照(CK),并配合四种玉米秸秆覆盖量{分别为2kg m-2(2M)、1.5kg m-2(1.5M)、1kg m-2(1M)和0kgm-2(0M)}共计20个处理,通过2010-2012年连续叁年的野外定点试验,研究了补播牧草及覆盖秸秆这一生物措施模式下植被修复生长情况,退化盐碱草地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养分、pH、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钠、全盐量、盐分含量、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及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变化及其规律,并利用Real-time PCR和PCR-DGGE技术研究四种秸秆覆盖量下四种耐盐碱牧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大小及结构多样性的影响,评价生物措施(补播牧草+秸秆覆盖)对退化盐碱草地植被恢复及土壤改良的效果,筛选出适宜盐碱草地修复及改良的牧草品种及秸秆覆盖量,确定建立适合当地土壤改良的最佳模式。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生物措施对植被恢复的影响补播后及时覆盖秸秆,可有效保持土壤水分和固定种子,植物的出苗、保苗和生长都得到显着提高,其中在2012年,补播星星草和野大麦在1.5M处理下与0M相比,生长高度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5.75%、14.06%和15.99%、13.08%;补播东饲1号稗草和虎尾草在2M处理下与0M相比,生长高度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6.59%、27.9%和9.25%、10.88%。(2)生物措施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生物措施可显着提高0-10和10-20cm土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并且与耐盐牧草的种植年限呈正相关。补播星星草和野大麦的改善效果显着高于东饲一号稗草、虎尾草和CK(P<0.05)。土壤的TP含量在耐盐牧草种植叁年后,略有增加。(3)生物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生物措施可显着降低在0-10和10-20cm土层土壤的pH值、电导率、交换性钠含量,并且与耐盐牧草的种植年限呈负相关。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可溶性盐中K+、Ca2+、Cl-离子含量增加,SO42-、HCO3-、Na+、Mg2+离子含量减少,土壤化学性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经过叁年的对比试验可知,野大麦1.5M组合改良效果更为明显。(4)生物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物措施可显着提高0-10和10-20cm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并且与耐盐牧草的种植年限呈正相关。补播星星草和野大麦脲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高于东饲1号稗草、虎尾草和CK(P<0.05);补播虎尾草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牧草处理(P<0.05)。经过叁年的对比试验可知,虎尾草2M组合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幅度最大;野大麦1.5M组合脲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幅度最大。(5)生物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生物措施可显着提高0-10和10-20cm土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并且与耐盐牧草的种植年限呈正相关。在0-10cm土层,补播野大麦处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是39.49%、44.39%和48.40%,而在10-20cm土层补播星星草处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是27.78%、44%和49.98%。经过叁年对比可知,种植星星草或野大麦2M组合显着增加了退化盐碱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6)生物措施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大小的影响种植第叁年牧草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Real-time PCR结果表明,补播星星草和野大麦后植物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和真菌18S rDNA拷贝数显着高于东饲1号稗草、虎尾草和CK处理(P<0.05),并且秸秆覆盖量为1.5M时细菌16S rDNA和真菌18S rDNA拷贝数最高。(7)生物措施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的影响PCR-DGGE结果表明,生物措施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覆盖秸秆提高了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真菌Shannon-Weav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同植物品种根际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不同,主要表现在DGGE条带的亮度、迁移度特异条带和缺失条带上。综上所述,生物措施(覆盖秸秆和补播牧草)提高了松嫩平原退化盐碱草地土壤养分含量,降低了土壤的pH,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及盐分离子含量,使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增加;PCR-DGGE结果表明覆盖和种植牧草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Real-time PCR结果表明覆盖秸秆和种植牧草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大小。从植被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态环境叁方面综合考虑,秸秆覆盖量为1.5kgm-2+种植多年生牧草是最佳组合。

参考文献:

[1]. 对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D]. 赵锦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

[2]. 煤烟脱硫副产物改良碱化土壤研究[D]. 赵瑞. 北京林业大学. 2006

[3]. 对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D]. 金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4]. 菌糠新型苏打盐渍土改良剂组方效果试验研究[D]. 董宁. 吉林农业大学. 2011

[5]. 重度盐碱土改良剂配方及改良效果的研究[D]. 郭丽. 吉林农业大学. 2007

[6]. 不同碱化度土壤在煤烟脱硫废渣改良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改良效果的研究[D]. 吕二福良.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7]. 暗管条件下施用改良剂对苏打碱土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D]. 李明敏. 吉林农业大学. 2012

[8]. 不同措施对大安市苏打碱土的改良效果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 魏博微. 吉林农业大学. 2011

[9]. 不同改良材料对滨海盐碱土理化性质及盆栽玉米产量的影响[D]. 王德领. 山东农业大学. 2017

[10]. 生物措施对松嫩平原盐碱退化草地改良效果的研究[D]. 李洪影.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对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