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凌云县中医医院;广西凌云533199)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康复治疗帮助手外伤患者术后患指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中医骨科收治的64例手外伤手术后患者展开研究,采用中药外治和中医推拿按摩的中医康复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患指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手指活动度总恢复率为82.81%,治疗前患者徒手肌力测量多集中在0~2级,治疗后集中提升到4~5级,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部功能指数分值明显提高,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医康复治疗中的中药外治和中医推拿按摩对手外伤术后患者的患指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增加灵活度和肌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手外伤术后;中药外治;中医推拿按摩;患指功能
手是人体器官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均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因日常生活中缺乏安全意识和合理保护措施,容易遭到外界暴力刺激、跌倒等发生损伤。手部软组织中筋膜多,脂肪组织少,均是弹性薄弱的组织,当外界压力的挤压、碾挫可损伤神经、肌腱以及关节等[1]。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后组织内容易发生出血,引起细胞水肿,损伤静脉以及淋巴管等组织,严重影响回流,病情严重者则直接对患指功能造成影响。手术后需采用有效的康复治疗,以预防后遗症的发生,进而对手功能造成影响[2]。中医药在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笔者以传统治疗为基础,将中药外治和中医推拿按摩的康复治疗应用于手外伤术后患者中,比较对其患指功能恢复的影响,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方法和结果作出以下分析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中医骨科收治的64例手外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采用中药外治和中医推拿按摩的中医康复治疗,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18~70岁,平均(42.73±11.47)岁;受伤类型为:机械伤25例、车祸伤18例、挤压伤9例、撕脱伤12例;受伤时间在0.5~6h,平均(2.85±1.16)h。本研究设计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协会审查修订并批准后实施,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开展。
1.2病例选取标准
临床诊断符合《手外科学》对手外伤的诊断:①有明显的手外伤史,包含肌腱损伤、骨折、关节脱位等。②伴随明显肿胀、疼痛或屈伸障碍等症状,单纯创伤,未合并严重全身疾病。③拆线或取出内固定7d后伤口良好愈合,对中药治疗耐受且不过敏。④排除伤口感染和(或)愈合不良、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精神异常等患者[3]。
1.3治疗方法
1.3.1中医推拿治疗
中医推拿治疗主要采用按压、运动关节、功能训练等方式进行。首先采用运动关节手法,让患者一开始采用轻柔力度,缓慢完成手指的被动屈伸活动,3次/d,5~15个/次,关节运动完成后对患指制动处理,1周后采用手法按摩然后完成关节运动,最常见的手法为捏、搓、捋、揉等,注意力度从轻到重,用力柔和,缓慢按摩后以关节为支点拉伸关节,缓慢进行被动拉伸运动。注意牵拉时缓慢加大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停顿约3s后放松。完成治疗后患指仍需制动处理。外固定解除后需持续进行上述治疗,并加强主动屈伸锻炼,开始功能训练,逐步完成手指精细训练,如拾物、握力等,帮助功能恢复。
1.3.2中药外治治疗
采用中药熏洗的方法进行外治,药方组成为干姜20g,白芍15g、红花15g、川芎15g、赤芍15g、生甘草15g,艾叶10g、桂枝10g、花椒10g、草乌10g、苏木10g、透骨草10g、白芥子10g,加水2500ml,大火煮沸20min后取药液,将患肢放于熏箱上,熏蒸15min左右然后待水温合适后浸洗患侧手20min,2次/d,1个月后改为1次/d,共治疗2个月。
1.4观察指标
①手指总活动度评价(TAM):对患肢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的屈曲和伸直欠缺度数。活动度为测量的总屈曲度数-伸直欠缺度数。评价标准为:超过220°为正常;200°~220°之间评定为良,患侧与健侧相比占比75.0%以上;180°~200°评定为中,患侧与健侧相比占比在50.0%~75.0%;未达上述标准者评定为差。②徒手肌力测定划分为5级:无肌力收缩评定为0级,肌力收缩可扪及但关节无运动评定为1级,可采用消除重力的姿势完成小幅运动评定为2级,能够抗重力完成运动达到标准姿势并能够维持姿势评定为3级,在3级的基础上能够完成抵抗小阻力的运动评定为4级,能够抗重力,抗正常阻力完成运动达到保准姿势并能够维持评定为5级。恢复率为4级比率与5级比率之和。③上肢功能指数评定:采用自我评定量表让患者对自己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其他手部关节活动程度进行评定,总分值为80分,分值与恢复功能呈正比[4]。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4.0完成实验数据的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采用χ2完成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完成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手指活动度比较
64例患者治疗2个月后手指总活动度评价,正常33(51.56%)例、良20(31.25%)例、中6(9.38%)例、差5(7.81%)例,总恢复率为正常率+良好率为82.81%。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手指活动度比较(n;%)
3讨论
手外伤后因为手术和本身创伤,会对组织、细胞等均造成损伤,引起出血、水肿、粘连、挛缩等的发生,直接影响手外伤患者患指功能的恢复、生活劳动能力。手外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的康复主要是以预防血管危象,缓解肿胀,避免形成粘连影响患指功能[5]。中医理论中认为手外伤的病理机制为:经脉损伤后,血离经脉,受损的血气瘀积不散,血不利则化生为水,脉络不畅即导致肿胀的发生,不通则痛[6]。张仲景曾经在《金匮要略·水气病》中记载:“血不利则为水”,血液瘀积,水津外溢,聚集生痰,痰瘀蓄积在关节造成水肿的发生,治疗原则为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本研究中采用采用中药外治和中医推拿按摩的中医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患者患指功能显著恢复,活动度、徒手肌力以及上肢功能指数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中医康复治疗在手外伤术后恢复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疗效,有效促进患指功能恢复,保证患指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考虑主要是因为手法与药物的配合从多方面恢复患指功能,治疗时采用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按摩方法,达到使瘢痕软化,松解粘连的治疗目的,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舒筋活络,加速水液运行[7]。中药熏洗遵循临床内病外治的原则,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将干姜、白芍、红花、川芎、赤芍、生甘草、艾叶、桂枝、花椒、草乌、苏木、透骨草、白芥子等煎煮后取药汁进行熏蒸,待水温合适后进行熏洗浸泡,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方中川芎具有显著的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赤芍、红花能够帮助活血化瘀,止痛;而花椒与桂枝的选用是为达到宣痹通阳的目的,整个方剂药物的搭配使用达到温阳通经、祛瘀通络、宣痹止痛的治疗目的,通过煎煮后发挥内病外治的作用。宿晓雷等[8]采用中药熏洗与手法联合治疗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结果与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手外伤术后采用中医康复治疗能够显著帮助患指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武钰,朱伟,刘德玉等.熏洗法治疗手外伤术后伤口重度感染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4):416-417.
[2] Yazici,S.,Karahan,O..Outcomes of complex gunshot wounds to the hand and wrist: A 10-year level i urban trauma center experience[J].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2013,71(1):125-125.
[3] 孙丽敏.中医手部按摩在手外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134-135.
[4] 俞君,朱毅,王骏等.手外伤术后关节活动能力与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2):1118-1121.
[5] Shi,Q.,Sinden,K.,Macdermid,J.C. 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gnostic factors for return to work following work-related traumatic hand injury[J].Journal of hand therap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and Therapists,2014,27(1):55-62.
[6] 赵柏明.骨外洗方对减少手外伤术后皮肤疤痕增生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5):1017-1019.
[7] 徐兵.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1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163-164.
[8] 宿晓雷,张远林,杜志国等.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1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2):200-201.
作者简介:黄泽康(1976-) 男, 壮族; 广西百色田林县人,学士学位 ; 研究方向 :骨伤,骨关节疾病、中医治疗骨四肢创伤、小针刀在筋膜粘连、痛症的治疗等。
论文作者:黄泽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外伤论文; 中医论文; 功能论文; 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中药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