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地方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_音乐论文

关于农村中小学地方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_音乐论文

有关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土论文,农村中小学论文,音乐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493(2009)01-0067-04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80%-85%,其余15%-20%左右留给地方教材及校本教材。”[1]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广大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乡土音乐资源,充分利用好这15%-20%的课时,是摆在每一位农村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实施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就目前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来说,农村的音乐教育状况仍令人担忧。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这无疑给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无论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从学校硬件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来说,都有自己的、有别于城市学校的特点。因此,必须通过因地制宜地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和探索,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潜力,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一)乡土音乐教育——《新课标》理念的深层理解和把握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1]6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农村音乐教育的起点低、专业音乐教师缺少、必需的教学设施缺乏等使得《新课标》的各项教学内容在农村学校得不到较好地开展,尽管我国目前农村音乐教育的客观物质条件不能立即改善,但是只要农村学校紧紧抓住因地制宜的教学思路,以本地区特有的乡土音乐文化为基础来开展农村音乐教育,同样也能起到实施《新课标》理念,改革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目的。农村学校虽然不具备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设施,但它地处农村,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农村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以加工成精美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各种乐器:泥可以烧制成陶鼓,硬木可制作木鱼,竹子可以制作成竹板,竹筒可制作竹鼓,啤酒瓶盖可以穿成串铃,易拉罐灌沙子可以做成响器,农村学校还可以通过学生组建乡土特色乐队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等等。因此,在农村特殊的教学环境下,从《新课标》理念出发,因地制宜地通过乡土音乐教育,同样也能使《新课标》中的各项教学要求得以实施。

(二)乡土音乐教育——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广大农村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例如:各类民歌、戏曲、歌舞、器乐等,农村中小学可以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传统和人文环境,将本地区乡土音乐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本地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从而促进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譬如,从2005年开始,泉州晋江安海镇启动了“乡土音乐进校园”的教研活动。2005年6月11日(农历端午节),由中共晋江市委宣传部、晋江市教育局、晋江市文体局、晋江市广电局、安海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乡土文化进校园”试点观摩活动,参与“乡土文化进校园”试点工作的共有11所农村中小学校。试点项目包括乡土音乐在内的南音、拍胸舞、灯红歌、闽南童谣等14个闽南乡土艺术项目,“乡土文化进校园”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普遍欢迎,人们对举行“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由于乡土音乐与当地民众的方言、习俗、民间文化紧密相连,最易为生活在这一地域环境中的少年儿童所接受,因此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乡土音乐教育——农村学生对自己家乡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一项对来自广西各地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1 700多名学生进行的‘有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的壮族学生,5%的瑶族学生,29%的苗族学生和31%的侗族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2]这些现象充分显示,熟悉和能唱自己家乡歌曲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能够让珍贵的乡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继承和发展,农村音乐教育尤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音乐,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唱家乡的歌,对家乡音乐毫无了解或知之不多的人,对自己家乡会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从另一方面来说,实施乡土音乐教育的目标也正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解自己家乡音乐,热爱家乡音乐,愿意为家乡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人。相信在乡土音乐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无论他们长大后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乡音乡情都会始终伴随着他们。当然,要使农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音乐,这其中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他们能够熟悉和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如果学生从来没有听过自己家乡的歌,又何谈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家乡音乐呢?因此,通过培养农村学生对乡土音乐的热爱和兴趣,促使学生学习和理解乡土音乐,产生一种热爱家乡音乐文化的情结,进而真正做到对自己家乡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四)乡土音乐教育——全球化视野下地方文化和教育的关联和融合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多尔教授主张课程的关联性,其包括教育和文化联系两个方面。而文化联系是指地方文化和全球文化[3]。由于乡土音乐被深深地打上本地文化生态环境的烙印,因此乡土音乐教学便不能脱离本土人的传统及其对乡土音乐的反应、接受和认识的联系。乡土音乐孕育于本土人的文化生活中,因而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考察和研究乡土音乐的教学,即从封闭转向开放。当然,乡土音乐课程的建构除了关注本土文化环境,还应在全球化的视野中来审视和研究,做到地方文化与教育的融合。王耀华教授认为“由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质,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音乐形态及音乐所赖以存在的风俗习惯等,不可能通过生物遗传的方式保存和传递,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就成为保存和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4]因此,将学校教育与地方文化相融合,从乡土音乐自身特质的角度来审视教学,充分探讨和利用乡土音乐的特点来使学生认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理解乡土音乐文化的价值,同时促进学生乐于接受乡土音乐,推动乡土音乐教育的实施。

二 实施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育的对策

(一)农村音乐教师因地制宜,开发乡土音乐课程资源

我国农村蕴藏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既记录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用各种音乐活动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生生不息的追求。目前,我国各县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校(含农村小学教学点)53万所,占全国中小学校总数的88%;在校生1.62亿,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81%。对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可以说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他们。然而,在音乐教学中,部分农村音乐教师认为在农村特殊的教学环境下,缺乏开发和利用乡土音乐课程资源的有利条件,其实只要农村音乐教师身体力行,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一台录音机、一盒磁带足矣。笔者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的一位农村音乐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庐剧这种民间戏曲剧种在当地流传已久,是该地区人民一直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庐剧团的解散,该地区学生观看庐剧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位农村音乐教师便利用周日时间,带上录音机找当地庐剧演员,进行庐剧唱腔录音,并将采集到的庐剧唱腔音响资料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当地乡土音乐,这位教师还邀请庐剧艺人走进音乐课堂,给学生们表演示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地区丰富的乡土音乐,更加喜爱自己家乡的音乐。因此,如果在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教师能够把搜集到的乡土音乐录音整理介绍给学生们,或是请当地的民间艺人进课堂进行讲解、示范、表演等,那么,这无疑将是十分生动的乡土音乐课程资源。

(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挖掘乡土音乐课程资源

在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开展乡土音乐教育方面,笔者认为钱建良在《音乐教学乡土资源的开发》[5]一文中提到的相关方法很值得借鉴。作者认为:乡土音乐资源丰富,在全面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请教民间文化研究者,整理选择一些便于学生研究并且有一定价值的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例如:1.综合调查类:调查乌镇水乡狂欢节中的民间音乐。2.专题采风类:收集一两首有代表性的桐乡民歌,桐乡花鼓戏的调查,皮影戏音乐赏析等。3.其他访问类:了解桐乡民间音乐保护情况等等。在进行研究小组组合时,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分工合作。并提倡在家长、学校及教师的帮助下将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一一整理。对于钱建良的这些观点笔者十分赞同:学生通过对乡土音乐的自主学习,将乡土音乐调查访问类的作业报告打印成册,采风类的作业整理成磁带或光盘,在这些学习成果的分享过程中,学生们既能感受成功的愉悦,又能体味到乡土音乐自主研究学习带来的成功。此外,学生们通过在乡土音乐资源的搜集中,将了解到的一些乡土音乐作品引入课堂,也同时加快了乡土音乐在学生中的传播。

在乡土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中,还要注意乡土音乐的正宗性问题。正如中国音乐学院赵晓楠所说:“乡土音乐教育简单的理解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值得注意的是民间音乐的改编应建立在保留歌曲原有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把握好改编的尺度,否则我们将失去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意义。”[6]

(三)开展乡土音乐教育培训和科研,促进乡土音乐教育的发展

“教师作为文化的传递者就必须承担对乡土文化的传递、重构与创造。”[7]音乐教师是乡土音乐文化进课堂活动的具体执行者,乡土音乐进课堂活动的质量优劣取决于音乐教师。首先,他们必须具有一种热爱乡土音乐教学的敬业精神,这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其次,他们必须掌握乡土音乐知识和技能,对与教学相关的乡土音乐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再次,必须掌握乡土音乐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技能,他们在承担乡土音乐教学过程中将不断完善对乡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进行乡土音乐教育科研是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乡土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长期以来,乡土音乐教育科研的作用没有得到农村学校和教师的广泛重视。事实上,农村乡土音乐教研是完全有其实施的条件和可能。它跟其他学科的教育科研一样,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事实性的研究,也可以是理论性的研究。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只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本地区特点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去身体力行,以乡土音乐为根,以教书育人为本,乡土音乐教育科研同样也能得到广泛的开展。首先,农村音乐教师通过以个体的形式,进行乡土音乐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以利于改进自己的乡土音乐教学工作。其次,农村音乐教师可以主动争取同伴互助,形成教师之间的多方合作互动,分享经验,共同成长。另外,通过“乡土音乐教学诊断反省模式”、“乡土音乐教学骨干培训模式”、“音乐课改论坛模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农村音乐教师的乡土音乐教学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总之,强化农村音乐教师的乡土音乐知识培训,以自主性教研为主,同伴互助为辅,通过城乡区域协作式的乡土音乐教研,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 结语

谢嘉幸教授认为:“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已经认识到,寻找家乡的歌,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最重要的是树立将民族音乐作为我们学校音乐教育根本性基础的观念。”“音乐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已经有文化意识的音乐教师,应该走出校门,做一些调查,了解本地区有哪一些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有哪些歌种、乐种、曲种、剧种,选择那些最优秀的、容易让学生所接受的,编上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儿童生活的新词,让他们学起来。也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学生观看传统剧目、曲目,向老艺人学习等等。”[8]面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特殊环境我们同样也可以说,乡土音乐是传统文化的家,通过乡土音乐教育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大量音乐成果,同时延续和继承这些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让每一位农村娃娃能唱自己家乡的歌,也应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标签:;  ;  ;  ;  ;  

关于农村中小学地方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