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国学术功利化现象的浅析论文_张超

关于对我国学术功利化现象的浅析论文_张超

张超(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摘要:高校学报普遍存在着学术的功利化倾向,资源配置没有得到进一步激活。学术研究功利化倾向是我国高校产生学术不端的根本原因,高校学报应克服功利化的倾向,创造良性的学术环境,开启真正的学术维度,发挥出对政府决策和世道人心的深刻影响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于学术功利化的表现,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克服学术功利化倾向,促进学术健康发展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学术功利化:学术不端;学术环境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176-01

1前言

大学是以学术活动为中心,以教师活动为主体,以教书育人、求真务实为本质的学术性组织。我们的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已经从社会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然而也呈现了许多与大学本质相背离的局面。如:学术评价,职称评定与当年所发表的论文直接挂钩而产生的交易性的论文杂志,学术功利成了不争的事实。学术功利化直接导致学术质量下降, 学术腐败滋生蔓延, 学术造假时有发生。一些学者为了多出“成果”, 东拼西凑,粗制滥造; 或者故弄玄虚, 堆砌名词,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结果是学术研究虚假繁荣。然而如何有效遏制学术功利的蔓延,还原学界的宁静,重拾大学的本质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2学术功利化的表现

2.1科研选题功利化

在选题上,热衷于选择一些风险小,难度低,易出成果的项目。为选题而选题,不愿意对其问题进行本质性的探讨,更深层次的挖掘。盲目跟风,只是沿着前人研究的路走,往往只是修修补补,缺乏自己带头做事情的勇气和决心。

2.2项目研究功利化

一些人把获得项目作为主要目的,把大多数的精力放在拉项目,拉经费上,而真正投入到研究上的时间及精力是不能够保障的,有的研究人员习惯于把课题转交给研究生做,只注重催收结果,放松了对学生的指导,监督和培养。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缺乏团队合作,缺乏学术交流。

2.3研究成果发表的功利化

发表成果应是研究工作的水到渠成,但少数人不是真正着眼于为丰富知识宝库做贡献,不是真实客观反映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发现,不是真正促进学术交流,而是为追逐名利而发表文章。过分的追求第一作者,第一完成单位,在研究成果上,重量不重质,为了追求所谓的成果数量,把一次发表的文章,拆分成几篇小论文发表,有的甚至违反学术道德,一稿多投,乃至抄袭剽窃。

3学术功利化产生的原因

3.1学术评价制度的不足

现在, 绝大部分高校、科研机构要求研究人员每年必须发表相当数量、级别的著作和论文,否则, 将要受到降低职称、减少待遇、取消课题申请资格等惩罚; 就是刚刚涉入学术领域的研究生, 也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数篇论文才能毕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对其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惩戒不力

近年来,虽然教育部,科研部,国家社科基金都发布了一些有关科学道德建设的政策,但是一些基层的研究机构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学术规范制度。对于一些学术不端事件也缺乏监督机制,对于出现一些学术造假事件也是相互推诿,消极对待。

3.3少数科研人员科学精神欠缺

对与当前的一些科研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科学精神,过于看重其带来的物质利益,不潜心钻研学问,而导致了一些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

4克服学术功利化倾向,促进学术健康发展的措施

4.1培养加强学生的学术精神

一个科学普及的民族,一个具有学术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没有这种科学的学术精神,就没有科学的发展进步,也没有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学者,对学术、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坚守是头等重要的。要重视学术研究的敬畏精神。要营造科学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要倡导学术精神的沉淀。学术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沉淀的。用“多年磨一剑”来形容恐怕还不够,是一辈子,甚至是几代人的传承,才能形成一种凝聚精髓的内在学术价值。要加强自律和监督。他律的效用对问题学术的治理总是滞后的,存在查漏补缺性质,而学者自律,重拾治学精神信仰,则具有先验特征和超验性质。因此,治理问题学术,回归学术界秩序的尊严、敬畏和理性,既要法律制裁、各项相关体制机构等他律设施的合理规范,更要呼唤社会重建和弘扬治学精神,形成一个贯通终极的治学精神体系,这是当前我们学界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4.2对于大学学生,老师都应该注重学术创新力

创新的人才是要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并不是沿着别人的路修修补补,应该努力的在一个大的领域里开辟一条自己的路,注重多学科相结合。学校也应提供给老师和学生更多出去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

4.3促进学术评价机制的重构与创新

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现行量化考核评价机制是当今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学术风气盛行的源头,不仅助长了学术研究中抄袭剽窃假冒等现象,而且制造了数量惊人的论文发表的市场需求,加速了学术期刊的功利化。因此破除僵化的量化评价机制,回归学术价值的本位已是当务之急。在国外,对学者的评价重在学术贡献,而不看重论文篇数。如日本科研人员评职称依据的是其学术成果和很长一段时间的学术能力,而非发表论文;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罗斯的一位同样获得诺贝尔奖的同事,在10年里只写了两篇论文。如果是在一级刊物上面发文章,它的确能够产生一定的效益,但是一定说这个发了就证明你的学术搞得很好,我感觉到并不能完全这样判断。难道发了其他杂志,他的学术就不好了? 它不是这样的,因为学术的能力要看他的综合能力,而不是看一篇两篇文章的。我们要综合判断他的学术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颖.论学术生态环境建设与学术期刊的责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173-175.

[2]杨育谋.大学的“面子”和“里子”[J].中国社会导刊, 2007, (1) :29

[3]刘尧.学术评价应激发学者的学术生命[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2) :8-9.

论文作者:张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关于对我国学术功利化现象的浅析论文_张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