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市政路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大幅提升,市政路桥的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当前我国的市政路桥的施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在市政路桥过渡段的施工上却仍存在不足。路桥过渡段是桥梁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施工技术直接影响路桥的使用寿命以及质量。本文就市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几个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过渡段;施工技术;市政路桥;措施
引言
在道路和涵洞、桥梁衔接的部分,很容易因为不均匀沉降而出现类似台阶的路面障碍物。这样的障碍物逐渐变多之后汽车经过时会出现严重的颠簸,在过渡段较薄弱的地带极易发生汽车跳车的现象,很有可能导致车祸,在车流量较多的地方由于障碍物过多,汽车会减速慢行,更是会造成拥堵现象。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量的增加,建设者和工程师都认识到当前我国市政路桥过渡段存在薄弱之处,并不断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
1市政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多发原因
当前市政路桥过渡段的主要问题就是不均匀沉降产生的障碍性台阶,但是形成这样问题需要我们寻找其根本原因,才能够真正解决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市政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薄弱,通过对原因的分析,能够根据原因寻找更好的施工技术,从而保证市政路桥过渡段施工的质量。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市政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1工程师的设计问题
由于过渡段本身具有特殊性,因此面对过渡段的设计,应当选用最为稳妥的方案。当前我国在软基的设计上都缺少准确的拿捏。[1]探钻深度不够导致的软基测量数据误差,直接导致了设计方案的失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误差受多变环境的影响逐渐变大,最终导致了软基的处理出现问题,形成不均匀沉降。
1.2伸缩缝的施工问题
伸缩缝是产生跳车的一个原因之一,伸缩缝处理不好会直接产生路面的鼓包现象,因此在伸缩缝的施工时都会格外注重伸缩缝是否填实以及与过渡段标高的连续性。常见的伸缩缝施工方式就是用砂土或水泥对伸缩缝先进行填充,待路面沥青铺设压平之后再重新挖出伸缩缝进行正式填充。但是重新填充过的伸缩缝很容易出现与路面不连续的现象,直接表现上看起来就像路面鼓包,随后就会造成悬导梁和摊铺机的跳车现象,直接影响后续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桥头引导软基处理不当
在市政路桥的建设中,过渡段往往会遇到软土,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湖河充沛,软土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技术员在设计施工图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路下软土的存在,很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问题。软土路基的建设难度要高于普通路基,在建设过程中除非必要,都不会使用软土路基。一旦出现软土又未探测到或是未能进行合理的计算,那么处治方法一定会出现失误,导致桥头路堤软土地基出现遗漏,最终设计中达不到合理的预期效果。
我国有相对应的《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其中对于软土地基的施工方式都有明确的要求,工程师在勘测路面时一定要格外仔细,发现软土后要参照技术规范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免出现路堤沉降。
1.4刚柔差异
桥梁结构为钢性而过渡到路基路面则变成了柔性。由于混凝土路面有热胀冷缩的变形区间,因此在衔接之处还是会频发沉陷现象。但是无论是桥梁的钢还是路面的柔都是必然性的,无法改变,因此当前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只能通过加长过渡段来模糊刚柔界限以缓解路面沉陷。
2市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以上问题都是过渡段的常见重点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当前过渡段的施工技术达不到一定程度,因此要对市政路桥过渡段的不均匀提出一些控制措施,以减少桥头跳车的现象,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
2.1搭板的设置
目前,我国大型的市政路桥上都设置了搭板,这是防止桥头跳车的最有效方式。我国常用的桥头搭板方式有三种,这三种方式都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桥头跳车。但是不同的搭板方式所产生的成本、技术等费用都不相同,工程队往往会根据情况选用合理的搭板方式。一般认为,最有效的桥台搭板长度为足以保持其坡度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以下就能够承受来自车辆的荷载。
2.2加强过渡段路堤填料的选择
在对过渡段进行路堤填筑之前,要通过合理的测试方法选择适合的施工材料。一般来讲,土壤指标是选择施工材料的重要参考。根据土壤指标,一般会选用砂类或是渗水性土较为稳定的材料作为填充物,但是这类填充物的成本明显过高,施工队伍往往会就地取材,选用适宜的砂土直接进行填充,以减少经济成本。[2]但就地取材时也应注意外掺水泥石灰等材料,保证填充物的性能。禁忌采用淤泥、树根和生活垃圾等进行填充。
2.3土工格栅的使用
上文讲到,柔性的路面会出现变形,土工格栅的作用就是为了稳定路面变形。土工格栅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应变和约束能力。路面填土有可能会产生侧面位移,土工格栅的填充能够对路面填土进行拉回,增强整体路基的稳定性。同时土工格栅有良好的弹性,这个弹性能够在经过反复的荷载之后保持原有形状,而且由于土工格栅与路基填土的接触性摩擦作用,上路的荷载会重新均匀分配,这样就会降低台背所受的压力从而减少沉降。土工格栅的良好性质成为有效控制市政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措施。
2.4合理的地基处理
合理的处理桥背处的地基也同样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国内已有多种对软基的处理方式,然而每种方式的成本、物料、人工和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都不尽相同,需要我们比对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地基背身较为软,性能要稍差,但是通过合理的方案,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帮助桥梁减少沉降,一旦沉降减少,错台会随之减少,桥头跳车现象也会逐渐改善。因此对地基进行合理的加固和治理要比单纯的选用更好的地基材料要效果好的多。我国当前路桥预测通行车辆数和实际通行车辆数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多数地基处于负荷状态,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应当预估到地基的负载,并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2.5台背排水工作
路桥过渡段的软基容易出现排水问题,再雨水过大的时候甚至会出现下渗现象,一旦雨水下渗,极有可能影响路面的稳定性,甚至会加剧跳车现象。[3]我们意识到很多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都没有做到对当地降水量以及路面排水的测量,最终导致路基出现问题。施工队伍可参考台背排水的施工规则,采用在台背设置泄水口排水的方式避免过渡段的沉降。
2.6铺装问题
施工人员在选取铺装的材质时一定要注意其防水性以及耐力,要求应用在路桥上的铺装材料都能够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对不同城市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天气、环境、地域等多种因素纳入铺装材料的选择中去,根据环境不同,选取不同材质的铺装材质,保障路面的通行质量。
3结尾
综上所述,市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几个问题都有解决的合理措施,更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将这些措施贯穿下去,并且能够在施工中做到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并且注重施工质量。只有道路桥梁的跳车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够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才能够推动我国的城市路桥建筑迈上新的台阶。我国的建筑工作者应当肩负起相当的责任,推动市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进步和成熟。
参考文献:
[1]黄锡哲,黄涛等.探讨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软基路基路面施工[J].才智,2016(23):112.
[2]韩锋,肖智慧.路基路面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0):23-24.
[3]卢小华,冯光乐.浅谈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1):56.
论文作者:何冬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路面论文; 伸缩缝论文; 市政路论文; 地基论文; 路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土工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