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短小精炼的教学视频,即所谓的微课通过网络快速传播,迅速进入了中小学校,成为了新型的教学手段。微课的使用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趋势。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 微课 应用体会
一、微课概念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突出。相对于传统较宽泛的课堂教学,“微课”的主题突出,往往是某一节课的重点或者难点。老师通过精心制作形象透彻的精短视频,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使得每个学生乐于参与,所以能较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时长一般控制在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传播方便。微课容量较小,可以利用手机、PC等终端播放,便于传输,便于携带。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里预习或复习时播放。打破了时空限制,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创造了便利的客观条件。
二、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微课应用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加上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2.方便教师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方便教师。老师通过课前制作的微课,就可以省去很多重复讲授的繁琐,减轻工作量,方便教师。
(2)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专业能力也自然就成长了。
3.有助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微课后,教师为讲解重点、难点所作的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资源进行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了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看和反复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习,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达成。而教师也能从繁重的辅导学生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后续的教学内容。
三、信息技术微课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微课的选题。由于微课用时较少,因此微课选题时要切入要害,直奔教学主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是重要概念,重难点或者一个重要操作步骤,并且其内容又要适合用微课的形式呈现。
2.微课制作要与学生特点相适应。微课的制作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微课制作还要重视字体、字号、色彩、音效搭配等细节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微课制作的效果。通过个性化、生活化教学方式,最终目的就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3.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制作微课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十分熟悉教材,理清教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预设学生可能的疑问和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才能制成教学效果较好的微课。
四、几点体会
1.微课要有适当的练习。练习要围绕着本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练习问题设计要恰当,切中要害。通过练习来突出教学重点,促进学生思考,巩固学生基础。
2.重视小结。微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精炼的小结是内容的重要归纳。好的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3.可以扩展学习内容。在学习结束后,可以围绕与本微课相关的学习内容链接都放在视频上,方便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
4.应用有度,避免变辅为主。
(1)微课作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视频,有一个巨大的不足——缺少师生互动。
(2)教师还应就教材出现但又不适宜制作微课的其他学习内容进行教学,不应过度使用微课。
5.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很多广告让人过目不忘,是因为制作者设计巧妙,很好地抓住了观众心理。信息技术老师要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可从广告、电影、电视等媒体中借鉴,通过模仿与创新,制作出学生乐意接受的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重视微课的分享与推广。微课的制作也可以集合几个人甚至一个团队的智慧,不断修改和完善,力求做到完美。同时微课的分享让彼此学到更多更好的制作理念和制作技巧,共同提高微课的制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J],2014,4:36-42。
[2]陈迎迎 中学信息技术微课设计和应用的若干问题分析,福建电脑[J],2015,12:50-51。
[3]冒静权 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现代教育科学[J],2015,5:134。
[4]杨梁 试论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之观察,文理导航[J],2013,7:98。
[5]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2012,1:46-51。
论文作者:谢权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6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内容论文; 小结论文; 中学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