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内一科;四川遂宁629006)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分别52例。单一组仅给予单纯的拜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则给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比较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出血风险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92.31%)明显高于单一组40例(76.92%),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4±4.6)分显著低于单一组(16.8±6.2)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出血风险率5例(9.62%)与单一组3例(5.77%)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临床上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生将会引发神经功能的损伤,伴随疾病的进展和恶化,将会造成终生残疾[1]。近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生活压力和节奏的增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越来越多,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若未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为了早期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通过给予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够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效果显著[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均为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抽取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分别52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单一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50岁,平均年龄(66.35±6.58)岁;联合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50岁,平均年龄(66.85±6.6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单一组仅给予单纯的拜阿司匹林治疗。单一组每次服用100mg拜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进行治疗,1次/d,早晚服用均可。三周为一个治疗疗程。
联合组则给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联合组服用拜阿司匹林的方法与单一组相同,同时,服用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进行联合治疗,75mg/次,2次/d。三周为一个治疗疗程。
1.3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比较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90%;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40%;③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不超过15%。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例数+治疗有效例数)/研究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检验水准为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对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92.31%)明显高于单一组40例(76.9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对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4±4.6)分显著低于单一组(16.8±6.2)分,T值=6.912,P值=0.0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比对各组出血风险发生率
联合组出血风险率5例(9.62%)与单一组3例(5.77%)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卡方值=0.542,P值=0.462,。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通常采取抗血小板以及溶栓治疗的方法,但是单纯给予抗血小板或者抗凝治疗,难以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区域组织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进而导致脑组织软化甚至坏死,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反应[3]。临床认为,引发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等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破裂以及血管内膜损伤将会刺激血小板,进而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以及活化,导致血栓的形成。除此之外,患者的不良嗜好以及遗传等原因也将会增加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几率[4]。本次研究结论充分表明: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92.31%)明显高于单一组40例(76.92%),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4±4.6)分显著低于单一组(16.8±6.2)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常用药物,氯吡格雷的应用主要是利用选择性抑制ADP和血小板受体结合,进而有效阻断了血小板的聚集,拜阿司匹林的应用,能够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上环氧合酶,进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效果。
结语:
概而言之,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更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疗效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任孝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3):15-16.
[2]曹阳,王艳芳,魏占伟,郭立军.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01):133-134.
[3]赵祥光,张孝良,程冬敏,冯文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伴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中外医疗,2018,37(31):4-6.
[4]强晖.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流变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6):3031-3032.
论文作者:杨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阿司匹林论文; 患者论文; 格雷论文; 脑梗死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有效率论文; 血小板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