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分析及学校疏导应对思路论文_俞晓妍

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分析及学校疏导应对思路论文_俞晓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蓝青学校 浙江宁波 315104)

【摘要】校园欺凌问题一直是今年来的热门话题,它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攻击行为,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被欺凌者容易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最终出现学业学习困难以及社会障碍。校园欺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不仅破坏了校园的平静学习环境更会造成中小学生的心理阴影。因此,本文主要就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进行阐述分析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心理影响;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350-02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西方的研究学家就针对中小学生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校园欺凌普遍存在于全球各地。中国的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15年调查的结果显示,受过欺凌的中小学生占38.6%,平均三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是受过欺凌的孩子。那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天真烂漫的中小学生会在校园受到如此频繁的欺凌,为什么在学习和传授知识的圣地会有这么严重的欺凌现象。因此,应建立学校的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提出解决此类现象的措施。

1.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

就我国而言,近年来校园的恶性欺凌事件频频发生,据统计许多遭受多欺凌的学生都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现象,导致出现逃学、学习成绩下降等不良后果,甚至较为严重的会出现自残乃至于自杀的现象,这严重的影响中小学生的人格、身心健康发展。校园欺凌行为不仅对受欺凌者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欺凌者的人格建设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下面就通过这两个方面阐述校园欺凌现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1.1 校园欺凌对受欺凌者的心理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时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首要条件。校园的欺凌行为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受欺凌者,欺凌行为使受欺凌者的自尊受到严重的创伤,逐渐降低自我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在遭受欺凌的中小学生往往害怕在受到欺凌者的报复而不愿意告诉家长或者老师,选择采取自我压抑的方式默默承受,因而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和恐惧之中,逐渐形成了畏缩、胆怯心理,严重者可能直接造成人格障碍的严重后果。与此同时,受欺凌者在学校由于长期受到同学的排斥,没有朋友可以交流,因此极易导致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和挫败感,磨灭学生的自信心,不仅给学生的学习上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更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校园欺凌对欺凌者的心理影响

校园欺凌行为中受到心理影响的不只是受欺凌者,欺凌行为对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欺凌者在对于其他同学欺凌过程中容易形成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友欺凌者往往都是恃强凌弱、骄横跋扈等不健全的人格特点,在中小学生中具有这种人格特点往往在成年后心里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多表现为狭隘易怒、偏执、暴力等倾向,在日常接触中容易与周围人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很难正常的适应社会生活。在校园中习惯性的欺凌会使其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他们的认知中一旦形成这种行为和习惯,就容易产生攻击他人的人格特点。如果在中小学生早期没有有效的纠正这种欺凌行为,欺凌者逐渐就会形成暴力倾向,在面临困难和遭遇挫折时往往采取极端的解决方式。不仅对他人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对社会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2.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分析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是学校内部的原因,也存在着许多来自社会方面的社会原因。首先,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现状的认知存在偏差。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校园欺凌大部分认为只是学生之间的玩笑打闹,并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和影响。只有极小部分人认为中小学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与道德问题,应加以重视。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更没有重视中小学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其次是中小学欺凌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中小学生的社会心理状况受到校园欺凌的直接影响,一些中小学生受到不良的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往往在社会交际中形成孤僻、懦弱或者自卑等不良社会心理,抱有这种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不仅是校园内部的原因导致的,它的形成与社会的影响也是息息相关的。

3.针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因素思考

3.1 改变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偏差

校园欺凌是特殊的伤害行为,出现校园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改变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偏差,大力的宣传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提升社会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性认识,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氛围。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来加强学生安全的意识。家长和教师都应正视校园欺凌给中小学生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在发生欺凌行为后,不能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学生,要不断深入的了解欺凌行为所发生的过程以及原因,互相之间多了解勤沟通,不能过度的纵容欺凌者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受欺凌者的伤害以及感受。

3.2 培育健康的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重视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人机人际能力。首先,针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教师和家长应避免学生观看和学习带有暴力倾向和人身攻击的文章以及电视,保证学生在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成长。其次,应提高中小学生对人际适应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改造社会环境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学校应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致力于培养健康的学生人格,使中小学生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4.结语

中小学生本应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是人格发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形成时期。校园欺凌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出现校园欺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及其负面的,特别是在欺凌行为发生过后,应及时有效的为中小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消除欺凌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加大对校园欺凌的惩治力度,保证中小学生在校园有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章恩友,陈胜.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6.

[2]徐媛贞.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论文作者:俞晓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分析及学校疏导应对思路论文_俞晓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