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的生态修复与乡土景观营造论文_陈佳妮

郊野公园的生态修复与乡土景观营造论文_陈佳妮

岭南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使得国内各个省市的规划结构大同小异,一味追求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城市绿化得不到根本保障,最终导致区域环境每况愈下,最直接体现在郊野公园的生态平衡被严重打破,城市居民缺乏自然生态的休闲场所,郊野公园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而在郊野公园生态修复后,营造亲切、自然、具有地域性的乡土景观则真正让城市居民逃离钢筋混凝土森林,为城市提供自然、本土、生态的场所,使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得到完美平衡。

关键词:郊野公园;生态系统;乡土景观;修复营造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人口的人均住房面积也在逐步提高,导致了城市建设和占地面积不断向外扩张,而城市的绿化工作的进行更加举步维艰,加之人口基数大和素质参差不齐,环保意识无法深入人心,城市周边的郊野公园的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众多郊野公园消失在了城市的发展道路上,但同时人们对自然、绿色的渴求则进一步加深。郊野公园急需修复,同时展现乡土景观也成为重要部分,返璞归真的本土化不但可以为城市的现代发展融入新鲜血液,更令城市和自然和谐共处。本文分析修复郊野公园的生态系统的同时,讨论郊野公园乡土景观的实际意义和营造方案。

一、维护郊野公园的生态系统

1.1郊野公园的存在价值

郊野公园的发展与构建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当今市场化经济体系给社会带来丰厚利益的同时,却给现代人工作、心理、思想上造成沉重压力,而走进郊野公园亲近自然成为了减压减负的高效方法;郊野公园可以为城市起到空气净化机的作用,改变人们的日常居住环境和气候,使得城市发展更加平稳高效的进行。

1.2郊野公园生态系统失衡

城市的快速发展,对郊野公园的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致命打击,城市内部框架已经相当紧密,但区域面积无法满足城市的快速建设和人们的居住需求,导致了占地面积一味地向外扩张,城市周边的深林、河流、草原等自然产物被肆意破坏,郊野公园的占地面积同样被压缩甚至直接取消,人口密集的城市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工业生产排放了超负荷的二氧化碳,都对郊野公园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负荷。

1.3郊野公园生态系统修复思路

1.3.1了解郊野公园的生态环境

首先应该确定郊野公园的规模,在不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郊野公园的占地面积,为城市绿化工作做出示范作用;同时了解该地域的气候环境、土壤植被特点等确定原有生态环境特点,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

1.3.2 分析生态系统失衡原因

对于郊野公园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科学解析,了解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因素、失衡过程、破坏类别和修复难度,对于郊野公园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退化,物种入侵,空气、水体、噪音污染追根溯源,从根本上停止郊野公园生态系统的二次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 实施合理的生态修复手段

对于不同程度的生态失衡,采取不同的修复手段,对于一些生态环境破坏较轻的郊野公园,应尽量减少人为的保护措施,凭借该地域生态系统的自主调控意识与自我再生能力向原有的生态平衡接近达到逐渐恢复的成效;对于破坏程度比较严重的郊野公园,其自我再生能力低下,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结合人为手段增强其自我再生条件,提供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为原有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构建水生态系统净化污染水体、建立平衡有效的水生态环境,使失衡的生态环境向有利的可持续的道路上发展;对于受到自然环境、人类干涉而受到严重破坏的郊野公园,其生态系统完全失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停止乱砍盗伐,在被破坏的地表种植适应生长的植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对于稀缺或流失的动物进行保护,通过合理科学的放生活动,让动物们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严格管制工业污水、废气的排放,对郊野公园周边的噪音污染进行大力整治,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建立或恢复郊野公园的生态环境。

二、营造郊野公园乡土景观

2.1郊野公园乡土景观的作用

随着物质需求的不断完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城市人工园林从设计理念、内部设施、建造形势、整体规模在先天优势上都大大弱于自然生态的郊野环境,而营造既自然生态又具有特色的乡土景观才是郊野公园的制胜法宝。

乡土景观灵感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从日常周围环境司空见惯的生活积累融合出的设计理念,取材大都来源于身边的本土材料,这类材料的价格低廉并且能够完美融入到乡土景观建设中,相比于耗资巨大的奢华建筑给人一种自然地艺术美感,并且就地取材的建造理念大大延长了乡土景观的存在寿命。建造材料的自然契合,是传统生活在现代的二次展现,其材料运用的自然性、合理性,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乡土景观元素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风俗习惯深深契合,把乡土景观建设融入到郊野公园中,让城市居民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返璞归真,体会与现代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点。

2.2乡土景观的营造理念

乡土景观在特定的适宜的地域条件自然环境中孕育而生,作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不能与当地生态环境、生长因素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在郊野公园乡土景观创建工作中,首要做到尊敬当地的自然环境,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降低施工过程中对乡土景观的改造和损害,从而完成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共同进步。乡土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文文化、风土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异等各种内在涵养,所以,在郊野公园乡土景观建设中,要把当地特有的习俗习惯融入其中,使其具有人一样的性格特点,做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取材观念,不但可以节省构建成本,更加加深了生态系统与郊野公园乡土景观的自然融合。

2.3营造乡土景观的手段

乡土景观是由村庄、田地、道路、溪流水体、森林和具有特色的建筑等重要分枝构成,通过上述各个分枝的自然组合,形成了千变万化而又别具一格的乡土景观,其中村庄又可分为居民日常住房、房前屋后林、聚落等;田地可分为耕作农田、园中菜地、村头闲聊地、沟塘,栅栏等;道路可分为农业用土道、日常人行道,田间小路,林间小道等;溪流水体可分为自然溪流、农用水渠、养鱼池塘等;森林可分为近郊山林、杂木林、草地、门前灌木等;在辅助以庙堂、佛像、石碑、土墙、洗衣场所、水井、风车、独木桥、小草屋、晾晒玉米的架台等生活风景。巧妙地运用上述基本结构,对当地的乡土材料充分利用,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人文特色、宗教信仰等内涵,对现今条件下人们的观赏理念进行调研,营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郊野公园乡土景观。

结语:

目前国内各个行业都在平稳高效发展,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全球变暖、臭氧层漏洞、海平面上升、PM2.5超标等现象随时影响到人类的安危,只有大力改善人类的日常生活,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对郊野公园的生态修复工作只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缩影,现今人们的物质需求确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但精神需求同样是前所未有的空虚,营造郊野公园的乡土景观可以为每日疲于奔命的人们提供一个精神上的净土。本文从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角度出发,表明了修复和保护郊野公园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相应手段,提出了营造郊野公园乡土景观的具体措施,以求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保证周围的生活环境,在追求物质需求的道路上能有一方具有鲜明特色的郊野公园来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笔者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具有乡土景观的郊野公园能够更多更好的出现在大众面前。

参考文献:

[1]陈永宏.试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06)

[2]彭永东,庄荣.郊野公园总体规划探讨【J】.风景园林,2007(04)

[3]郑丹丹.乡土景观的整合与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论文作者:陈佳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郊野公园的生态修复与乡土景观营造论文_陈佳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