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雷 青岛市城阳第八中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初中阶段物理知识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从教学情境创设的角度,对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情境 创设原则 方法思路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于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使中学阶段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获得更多方面的支持。学生们在参与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物理知识的魅力进行感受,并且意识到物理知识学习是充满乐趣的、是十分有用的。在以往传统初中阶段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老旧,学生在刻板、机械的教学环境下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分析
第一,针对性原则。
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该对于学生的具体知识经验情况进行了解,并且科学地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于教材内容中具备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进行挖掘和利用,将其作为情境创设的重要基础素材,这样学生在实际参与情境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第二,方向性原则。
对于情境教学的应用来说,其情境的创设应该考虑到满足足够的方向性需求,对于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循序渐进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身也能涌起良好的学习信心,并跟随教师的思路和节奏完成知识的学习。
第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理念的应用,是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前提,同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情境中所探究的内容过于简单,那么学生就难以产生良好的探究兴趣和探究动力。教师应该合理地对问题内容的难度进行设置,并且尽可能考虑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思路
第一,利用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现象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比比皆是,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构建上,如果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内容,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动,同时他们也会逐步地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意识,可以对于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运用,对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思考,并逐步意识到物理知识学习的价值和实用意义。例如,在对于动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举例我们实际生活中飞翔的小鸟,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能量转化?还有哪些物理知识?”学生们可以随着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小鸟在向上飞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在向下飞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少;它不停地煽动翅膀可能跟频率有关,也可能与力的平衡有关。在这样一个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我们非常常见的现象入手,深入地进行分析,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对于物理现象进行解答。
第二,利用探究性内容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物理知识点本身具有着一定的探究性特点,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物理知识学习这一方面的特点,结合其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对于“浮力”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受到自身生活经验和既有思维的影响,认为物体本身浮力跟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为了让学生们形成对这一知识点的正确认识,我们可以依据初中阶段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个实验,展示一下:将鸡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现象让他们会感到十分好奇,他们自然也就会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会主动地进行思考: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的呢?之后,教师进一步地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相关内容。学生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探究性特点的教学情境中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并且其中实验的合理应用也可以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具体,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点,并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探究解决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得来说,对于初中阶段教学来讲,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改进以往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升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整体质量。学生们在一个愉悦、轻松、生动的氛围当中,也能够进一步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且得到自身思维能力方面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颖 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J].读天下,2017,(02)。
[2]李玉芝 浅析“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
[3]范钦明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29)。
[4]廖常辉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学物理,2016,(08)。
论文作者:刘志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情境论文; 物理论文; 知识论文; 初中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学生们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