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及输液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袁晚秀1,汤琴2,孙东毅3

1.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2.宜春市袁州区妇幼保健院;3.宜春市第七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及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给予输液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成功穿刺率及输液依从性。结果 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参与配合率比对照组高,抗拒、强烈抗拒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改善输液依从性。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

小儿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对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东西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常会出现哭闹等抗拒情绪,导致输液穿刺及输液依从性较差,出现重复穿刺、药物外渗、静脉炎等问题,不利于小儿输液治疗[1-2]。故针对小儿静脉输液实施有效综合护理干预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及输液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54±2.38)岁。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36±2.14)岁。本研究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输液常规护理,包括输液前解释、穿刺护理、输液过程中病情观察。观察给予输液综合护理,方法如下: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在接到患儿用药说明后,进行药敏反应测试,若皮试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向患儿主治医生报告,及时给出合理治疗方案。②心理干预。患儿进而输液室后,护理人员及时亲切的与患儿沟通,耐心询问患儿基本情况,消除患儿对陌生人的排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输液穿刺奠定基础;此外,告知患儿只有输完液才能回家,并例举与之年龄相仿患儿穿刺的良好表现,以降低患儿对输液的排斥心理,另要求其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协助护理人员改善患儿不良心理。③环境护理。开设儿童输液室,在室内墙面粘贴儿童较喜欢的可爱卡通人物图片,并循环播放舒缓的轻声儿童音乐,保持输液室内温度在23℃-25℃之间,并保持室内的卫生洁净,④穿刺护理。静脉穿刺前护理人员可通过输液室墙面卡通人物来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并告知患儿好好配合完成穿刺后,给予患儿喜欢的贴花奖励,以提高患儿穿刺配合度;穿刺时安排有3年以上经验的儿童穿刺护理人员进行,分散患儿注意力,在明确穿刺位置后,进行准确穿刺,穿刺成功后,帮助患儿取最舒适体位,并保证穿刺部位的固定,避免碰触;在输液过程中进行更换药物时,需与患儿手上腕带进行核对,核实无误后进行更换;取针时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签将胶布浸润,减少患儿去除胶布疼痛感,取针时找好位置迅速将其拔出,并嘱咐患儿家长以争取的按压方式在穿刺处按压5min,避免出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两组输液依从性,使用FLACC量表由体位、表情、四肢活动、可安慰程度、哭闹5个方面进行评价,主动配合:无哭闹且积极配合输液护理;参与配合:出现哭闹,经安抚后配合输液护理;抗拒:哭闹、经安慰后未停止,需由1名护理人员约束;强烈抗拒:哭闹、经安慰后未停止,需由2名护理人员约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

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9例,成功率为84.48%;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56例,成功率为96.55%。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5)。

2.2 输液依从性

观察组参与配合率比对照组高,抗拒、强烈抗拒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输液依从性对比 n(%)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儿科治疗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之一,因患儿机体发育不成熟,血管较细、血管壁较薄,加之患儿情绪不稳定,易哭闹,使静脉穿刺难度较大,因穿刺操作不正确易导致患儿产生强烈抗拒反应,同时也易引护患之间矛盾,给临床输液治疗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3]。目前临床多选取血管较粗且患儿不易拉扯部位进行穿刺,以降低重复穿刺率。除此之外,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输液依从性也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改善输液依从性。其原因为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基础护理干预有效避免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输液的安全性;为患儿创造出良好的输液环境,给患儿一种家的温馨,以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穿刺痛疼感;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消除患儿对陌生缓解及陌生人的排斥心理,有效缓解儿童心理的畏惧,并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静脉穿刺,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护理过程中通过穿刺前、实施穿刺、穿刺后观察及取针等方面具体的护理,最大程度的取得患儿配合,并有效分散患儿输液时注意力,减少因哭闹等不良情绪导致二次穿刺的发生率,并保持患儿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4-5]。

综上所述,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也利于输液依从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颜梅.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223-1225.

[2]吴巍.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202-203.

[3]王晓芬,巫雨芽,邓小丽.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28):169-170.

[4]刘晓玉.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7):3417-3417.

[5]许丽.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48-248.

论文作者:袁晚秀1,汤琴2,孙东毅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及输液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袁晚秀1,汤琴2,孙东毅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